我是粵北的一個小伙子,
本來不知道18億畝耕地紅線的,后來看了《小崗村的故事》才知道,
18億畝是多少我就不知道了,但我們小縣的發展我知道的。
我們是這年代的人是不懂種田 的,剛好趕上比較容易上高中呀,中專,大學等,畢業回來有的可以
安排一下小單位,大家都知道那年代剛好下崗比較活躍的時候,國退民進的時期,除了戶口掛靠那單
位外,不到半年就自謀出路了。有點回家幫父母種地的,有的南下務工的各有各精彩。
現在已晃就十年過去了,現在的縣城變化很大呀,到處都是新樓房,廠房,當初的菜地,天地不見
了,換成是是高樓大廈或者是商品樓房。以前的小單位除了認識的粵北溪黃草那食品公司外其他都不
知道了,變化是變化了,消費卻更高了。
農村呢?我們父母還是在種田的,年輕的就南下務工,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只種一點點了,夠自
己家吃就算了,為什么?辛苦呀?不劃算呀?累死累活才換幾千塊,他們打點小零工就賺回來了,
導致很多田地荒廢,長草,有些有志氣的有些存款的人想回去搞些創業,可惜人份多,田地分散,無
作為呀,一個人幾分田,大面積種植設計多少人口的調度呀,望田而嘆。多少的田地長滿了高草,為
人理睬,多少年就這樣過去。最近這幾年動起來了,有人搞農場養殖,種植,荒廢太久了,有些有心
人就租空閑土地,2008年一畝地78元,一租就30年,一畝魚塘200元一年,大家覺得荒廢也是荒廢了,
有些種過中草藥,有些種過農作物,可惜種下去就都沒有理睬過,現在土地還是長草,目前還有些山
林無端端給燒了,幾百畝甚至更多,閑置下來沒有人補種,現在變成的是種植場,變成紅土山坡,有
個別鐘玉米,有些種黃豆,有些山藥,但結果一樣無收成的,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山上無水源的種下
去肯定無收成的,但為什么還是那么多人去搞呢?燒山后可以把大樹小樹變現錢,租出去也有收入,
至于投資方做什么就不管了,這就是比“大樹變小樹,小樹變無樹”更直接的。山林的糟蹋,還有
養豬業的跟風,養豬和炒股一樣,價格一會高一會低,農民辛辛苦苦養的豬到最后還虧了人工錢,大
戶+公司模式的,一個豬場糟蹋一條村,小孩時還會在河中游水,現在洗衣物都閑水臟,變化之變讓
人看不懂。
漂泊在外的想回去都無路了,下崗無房無工作,回父母身邊又沒有屬于自己的那份田地,當年戶口遷
到單位上,這種三無人員真的無奈,誰能給口飯吃都會跟他們走的了。戶口回遷,“非轉農”又是大
家夢寐以求的事情,申請也無用,新興的三無大軍如何求變?
農村如何變?控制中空置的田地,或者象征做些農作物的人群他們想做什么?農村的污染農民承受的
起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