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江蘇宜興
郎咸平:各位來賓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來到這里跟大家談談這個主題——商業文明時代的社會責任。
這個題目一聽起來就不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題目,(觀眾笑)為什么呢?
因為這個社會責任目前就是大家經常談的一個熱門詞匯,但是我們發現這不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甚至也不是我們每一個企業和各地政府所努力推廣的一個概念,這不是的。因此,我就在思考,我如何把這句話——社會責任,在今天的演講當中落實。
各位想一想,社會責任是什么?只是簡單地捐點錢嗎?只是簡單地成立某某社會基金嗎?這就是一個社會責任嗎?
再請問朋友們一句話:最近你們關切什么話題?
第一,
第二,
第三,
所以,今天我想針對這三個議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做一個真正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不是賦予或者要求某一個群體,而是要求一個系統。我們整個社會有沒有這樣一個系統呢?
我們對企業家要求社會責任的同時,那對我們的政府官員呢?那對我們的社會群體呢?是不是應該有各種不同的要求呢?
最近房價猛漲,你覺得這是誰的責任?難道這是地產開發商追求利潤的行為嗎?除了指責地產開發商之外,能不能在這個層次之上考慮更深層的問題?到底房價上漲的原因是什么?哪一個群體應該對房價上漲記上自己的一份責任呢?我今天的演講時間有限,大概就三四十分鐘,我就想舉出三四個例子來闡述我的觀點。
第一,房價。
自從4月17日推出國十條之后,股市是連續大跌,而且房價也沒有太多的下跌現象,只是交易量大跌,這次國十條是第幾次推出呢?如果從源頭追溯起來,已經推出九十幾條了,但是缺乏效用,請問為什么?
那就是我們對于房價形成機制的本質問題缺乏深刻的分析,所以這個時刻,你要求某一個團體(比如地產開發商)發揮你的社會責任,就顯得有點文不對題。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我的觀點,我想這樣講:
請問各位房價為什么上漲?那么我想提出我的一個理論——火山理論,火山下面有熔漿,怎么來的?
有幾個管道造成熔漿的流入:一是我們的企業家面臨的投資經營環境全面惡化,二是嚴重產能過剩。所以他們就不想投資實體經濟,所以從實體經濟拿出大量的錢投到地產,這是第一個管道,大量的熔漿進來。第二個管道,這一兩年來政府的銀行信貸天量增長,這必定會造成通貨膨脹。請各位想想,如果通貨膨脹來了怎么辦?你能夠做什么呢?大量逃避通貨膨脹的避險資金進入樓市。因此,企業家的資金、逃避通脹的避險資金流入樓市之后形成巖漿,這個巖漿怎么處理呢?總要爆發的,這就是樓價上漲的根源。我們政府就形成火山,形成一個導管讓巖漿爆發,這是什么導管呢?
導管一就是地產開發商和政府的聯合壟斷,你們都知道,只要形成壟斷就能控制價格,竟然發現我們對于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壟斷缺乏一個競爭機制,什么是我理想當中的競爭機制呢?
比如說在座的各位朋友,你們自己可不可以自住買地建房呢?當然是不可以的,你必須向壟斷集團(地產開發商)買,缺乏競爭機制,房價就有上漲的壓力。
話說回來,就是形成了這種壟斷,所以地產開發商是我們今天的企業家最喜歡做的行業,我今天不想提企業的名字,但是我們大部分都想在地產商分一杯羹,因為這是目前最暴利、最輕松的行業。我經常開玩笑地講,這種壟斷使得我們的地產開發商變得無事可做,做什么事呢?談談人生、談談哲學、爬爬山啊,為什么無事可做呢?不需要懂地產、不需要懂設計,因為有設計院設計,土建有施工隊幫你做,這就形成了一個特殊集團,這個特殊集團就是第一根管道。
導管二,那就是中國是全世界非常少數的國家,竟然沒有大面積的經濟適用房,新加坡85%的經濟適用房,香港超過半數的老百姓住在政府提供的經濟適用房或者廉租屋當中,而我們呢?
未來的地產開發應該是八成經濟適用房,15%的廉租屋、85%的商品屋,這個模式是新加坡模式,也是我個人比較認可的。但是2003年我們偷換了概念,把80%的經濟適用房把當時推出的政策變成了保障性質的商品屋,所以2003年之后就有了90%的商品房,只剩10%的廉租屋。那么請問,地方政府有沒有這種意愿做廉租屋?又要出讓土地,你賣地多好呢?所以在你沒有意愿的情況之下,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就變成了非常稀少,而里面的公正透明性都是我們懷疑的重點之一。
各位要知道,社會缺乏經濟適用房和廉租屋的結果就是插入了第二根導管。你們去香港觀光,導游帶你們到處游覽,說:“你看看,這個豪宅是李嘉誠的豪宅。”他介紹的時候,心中往往是一種羨慕和驕傲的方式來介紹的,他不痛恨,為什么呢?雖然他買不起這個豪宅,但是他自己能夠住得起公屋,如果收入不夠的話,在香港一定會提供經濟適用房或者是廉租屋,當然他的水平肯定不如李嘉誠,所以他就嫉妒。所以當他介紹的時候,是由內心深處表達羨慕之情。而在內地呢?我們導游如何介紹豪宅呢?“這一定是某某地產商或者貪官的……”
所以各位請看,兩個導管一插下來之后,巖漿順著導管立刻爆發,這時候請問,這僅僅只是一個地產開發商的社會責任嗎?不應該賺取暴利嗎?還是我們政府本身并沒有針對本質問題解決地價居高不下,這么多年來政府的所有調控政策犯了什么錯?就是直接拿一個鋼筋水泥或者不銹鋼的管子擋住火山口,包括這次的國十條都是一樣的。
再請問,我們人工合成的各種材料能否擋住熔漿的高溫,基本上都是擋不住的,所以巖漿爆發的結果就是使得過去所有推出的樓市宏觀調控政策全部熔化,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年來房價調控政策總是沒落實,原因就是治標不治本。
什么叫治本?
就是你政府應該設立一個規則,第一個規則是把兩個管道封住,怎么封呢?打破自己的壟斷,允許一個競爭機制出來,比如說老百姓自己買地建房,政府要監管、要規劃,像德國和瑞典一樣,把第一根管道封住。
第二根管道,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要有一個重新的分配,使得地方政府有意愿建經濟適用房和廉租屋,把這個管道封住。
第三,你覺得我們政府貨幣政策是不是應該檢討,這種天量的信貸本身造成的破壞是不是應該改正呢?此外,企業家碰到的困境是不是應該幫他解決呢?
解決了這三個問題之后,熔漿自然而然會消退,樓價居高不下的境況就會緩解。可是我們現在不是這么做的,我們現在是變本加厲,過去的所有政策,包括國十條就在上面直接蓋住火山口,這種政策證明是失敗的,政府情急之下會想出更加不合理的政策,包括地產稅他都會想出來,如果地產稅堵住火山口的話,各位知不知道是什么結果?
如果真正堵住的話,熔漿一定會從地殼的最薄弱環境爆發,擋不住的,比如說嚴重(惡性)通貨膨脹,或者經濟持續蕭條,你知道更擔心什么嗎?如果像地產稅這樣的政策真正有效壓住火山口的話,我更擔憂是整個火山的爆炸,那這可不是我們各級政府所能夠承受的,這就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必然結果。
而這個結果也說明了這么多年來我們樓市方面的宏觀調控政策基本上全部失敗,這并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你要如何透過一個系統逐步地解決問題,包括封掉兩個管道,以及化解熔漿。請問,這應該是地產商的責任嗎?還是我們政府和地產商聯合的責任?對老百姓來講,這是不是整個社會的責任?你要知道,如果你不建立這個系統的話,誰買單?一定是社會大眾買單。
這就是我要告訴各位的,要用新思維解讀社會責任。此外,我再談談大家很關切的話題:蔬菜的問題,最近,你炒股炒樓都不如炒大蒜和綠豆好,這是什么市場?(詳見郎咸平:大蒜飆漲的背后)
我最近對這方面做了一點研究,我們炒大蒜就跟炒股市一樣的水平,我做了一下分析,整個農產品分成兩類:一類是可儲藏,一類是不可儲藏的。可儲藏包括什么呢?包括大蒜、包括綠豆、包括辣椒;不可儲藏的就是綠色的蔬菜。這樣一來,整個農產品市場竟然也成為一個可怕的炒作天堂。我就談談大蒜和綠豆,這里面具有幾大特色:
第一,大蒜和綠豆都是不約而同在2008年遭遇了重大挫折。比如說綠豆2008年大量生產的結果使得價格大幅降低,讓農民受到損失,耕作面積少了30~40%,大蒜一樣,2008年日本退貨之后造成大蒜充斥,2009年也不做了。這時候我們發現一大批炒家趁機控制上游,控制大蒜和綠豆,全部收購。
第二步是控制下游,通過層層經銷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收取保證金,所以把上游下游全層掌控。
第三,制造新概念,以大蒜為例,2009年5月和9月,制造了“大蒜可以治甲流”的概念,這和我們炒股票有什么差別呢?
第四步,對敲,拿出20%的大蒜和綠豆自己來買賣。透過這四部曲使得大蒜、綠豆以及辣椒的價格居高不下。而且這個價格是非常可怕的,政府要調查的時候,打下來一點點,如果不調查的話繼續拉高。為什么呢?因為這些產品都不是主食,都是可有可無的產品,最多是不吃大蒜炒肉絲就可以了,換一個菜就可以了,由于不是一個主要的產品,就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政府應該怎么做呢?是不是要壓大蒜和綠豆的價格,這又是治標不治本。
那么綠色蔬菜呢?根據我們的研究,批發商常常抱怨,最近買菜像炒股一樣,恐懼得不得了,價格時高時低,5塊多一下變成7塊多,三天之后又變成了5塊多,這種情況你認為正常嗎,你認為是市場供需嗎?根本不是,是一個標準的操縱。什么操縱?
舉個例子,三個人,一個是小批發商,只有5萬塊;第二個人,500萬;第三個人,5000萬。真正的操縱者就是5000萬的這個人,收購價是2塊錢,馬上1.5元買出去,然后就去跟農民交涉,控制農民,因為500萬的已經被淘汰了,壟斷的結果就是又開始制造概念。
云南旱災,價格一下子上來了,哪里發生了冰雹價格一下子上來了,到處制造概念,最后誰買單呢?又是我們老百姓。這個價格控制是極其可怕的,這些炒作者有沒有社會責任呢?我們把農產品產品推向了一個市場化的結果,立刻造成了失控,造成了全面的操縱。
我們國家是最沒有市場經驗的國家,而我們對所有的市場迷信程度令人震驚,我們什么問題都可以推向市場,比如說醫改、教改、房改都可以推給市場。房改就是我剛才講的結果,農產品我們也推向市場,叫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如果你聽過我的演講,對這兩類市場解決得了問題嗎?根本解決不了,這根本不是炒作者有沒有社會責任問題了,也不是炒作者炒大蒜、炒綠豆應該捐多少錢當慈善基金的問題了,而是我們政府根本就沒有盡到責任設立起一套規范或者是一個系統,什么叫規范?什么叫系統?
我們可以學習歐美,比如說美國,他怎么做規范?非常簡單,你們這兩個農民一個是60%的產品,一個是40%的產品,你六成,你四成,而后透過州政府的力量,聘請職業經理人,把它從產地一直到零售的所有環節全部打通,形成產業鏈。由政府通過的產業鏈整合,每一個實體在每一個環節只收取你合理的利潤率,比如說5%、10%。而農民在這種整合下,利潤也可以得到確保,各位,這才是市場經濟。
所以市場經濟不是一個簡單的政府退出,讓市場解決問題,而且各位來賓,你也不要認為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你完全搞錯了,這個手完全是一個可怕的手,就是我講的操縱房價、操縱大蒜、操縱蔬菜的價格的手,這叫操縱的手。政府一旦退出,沒有盡到社會管制的手,這個可怕的操縱的手將操縱國計民生。
講到這里,我相信對各位有一個比較有意義的結論。對于樓市而言,你曾經設立好一個系統,讓每一個個體遵循這個系統嗎?沒有,你全部推給市場,形成一個火山。而你控制火山的方法又是失當的,你是壓,到最后的結果是所有的政策基本失效了。
政府有沒有在這方面盡到責任呢?能夠設立起一個好的規范,先堵住兩個導管,然后再化解熔漿,而我們現在只是把這個責任,要求地產商賺取暴利之后應該回饋社會,這個雖然做的是對的,但是是狹隘的。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廣泛的社會責任,那就是政府、企業和社會大眾如何構建一個社會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地產的問題。
我再舉第二個例子,農產品。不論你是可儲藏的不可儲藏的,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政府放任不管的結果,看不見的手控制這兩個產品之后,就是大家一起買單。政府應該做什么呢?政府的責任就是應該透過學習歐美各國的農業產業鏈整合的思維,化解這個矛盾。而不是依靠你炒作之后賺到錢捐點錢,成立一個基金,這是不對的,我也希望透過今天的演講和大家談一個更深的話題。
整個題目新商業文明時代的社會責任是極具時代意義的,我也希望我們從今往后把社會責任從一個單純的捐錢、搞慈善基金升華成一個政府、企業、社會大眾聯合構建的系統,而這個系統存在的目的一定要以民為本,以老百姓的利益為最大的前提,才是最大的目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