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市場供需去分析房價——中國的“房地產”實際上是資本原始積累機制
總有人用中國房子空置率高、房價收入比大等市場供需因素去判斷房價即將崩盤,老僧以前也很迷信這一套,總在想房地產“該崩了吧、該崩了吧、該崩了吧......”,可都“該”了好多年,房地產卻一如既往的節節高升,就象剛出頭的豆芽,轉瞬就是一倍兩倍的成長量。受老僧思想毒害的朋友經常向我抱怨,你看你看,要是當年沒有聽你的買了房,現在都賺了多少多少,搞得老僧好不尷尬。現在我算是徹底明白了,在房地產業內部,根本就沒有實施市場經濟,政府那只“看得見”的手涂上隱身粉化妝成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哄得大大小小的房奴、炒家當了真。且不說地方政府、銀行、房產商的利益共同體,這點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過了,也不論房地產對實體經濟的綁架問題,這點有識之士也早提到過。老僧這里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討論一下房地產業高房價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性。
在討論之前,先回顧一下中學政治課里面的內容,就馬克思關于“資本”的論述——【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就是資本剝削勞動、列強掠奪弱國的歷史,這種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
然后再回顧一下中學歷史課本里面關于英國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圈地運動——【指15世紀末葉至19世紀中葉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封建貴族使用暴力剝奪農民土地的過程。這種情況在英國、德國、法國、荷蘭、丹麥等國家都曾先后出現過,而以英國的最為典型。所謂圈地,即用籬笆、柵欄、壕溝把強占的農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大批喪失土地和家園的農民成為一無所有的雇傭勞動者。這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確立社會資源的貨幣化,沒有資源的貨幣化,市場這支“無形的手”無法運作。而社會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勞動力資源,由于其勞動力的主體是“人類”,所以資本在“貨幣化勞動力”這點上,遇到了強大的抗力。市場經濟的早期,勞動力與資本爭奪市場的主導地位,這個爭奪過程是殘酷和血腥的。當然,由于戰爭發生在“資本”的“主場”——市場經濟體系下,所以最終的勝利者必然是“資本”。資本勝利的結果就是勞動力依附于資本,勞動者失去對市場的主導地位。
這個過程其實可以用更簡明的例子予以闡述。最開始資本與勞動力的博弈,是可以用“商人”與“手工業者”之間的博弈來體現的,假設雙方開始都是自由的,商人從手工業者手中購得勞動產品,再轉手賣給需求者,商人從中牟利。但商人與手工業者由誰來主導產品價格?這是一個核心問題。生產者以自己的勞動確定產品價值;而商人以交易價格確認產品價值,資本與勞動力之間的博弈,最終體現為兩種價值衡量標準的博弈。于是“勞動創造價值”與“需求確定價值”這兩種標準就只能二存其一,而市場經濟是不可能選擇勞動創造價值標準的。商人與手工業者,一個主導交換過程,一個主導制造過程,最終誰成為全程主導者,市場經濟選擇了交換的主導者。經過血與火的斗爭之后,勞動力只能處于市場的配角地位,這是有市場體系所決定的。或者說,市場經濟是“資本”的“主場”,“勞動力”注定會被“黑哨”。這沒有辦法改變。
那么,市場經濟體系要完成勞動力資源的貨幣化,首要條件就是必須將勞動力資源“洗干剝凈”,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只有一無所有才會徹底的依賴資本,而資本才可以隨心所欲的調動勞動力資源。勞動者被資源化,這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前提。
無論是早年英國的“羊吃人”,還是某特色社會的“房吃人”,最終目的都是要完成資本對社會勞動力資源的貨幣化。只有成千將勞動者剝奪得一無所有,資本運作才能產生作用。這是老生常談,沒有特殊,沒有例外。所有的市場體系都必須如此。因此,在市場經濟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之前,不要奢望“市場”會按照“市場的規則”運轉。市場本身并不是個好鳥,但“資本”才來到這個世界時,更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原始積累”可以用另外一個更親切一點的詞語代替——“先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