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治“內虛”
朱大碌
出口大國很“內虛”
有媒體報道,中國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
其實這些媒體有所不知,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并不等到今天。
為什么這么說?如果看到進出口實物清單,我們就會發現,就出口實物量而言,中國早就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
德國雖然出口的金額不少,但出口的東西并不多,與中國相比只是一點點。
而中國則是出口的東西很多很多,出口的金額相對很少。
當今天中國出口金額也趕上德國的時候,中國出口的實物總量早已超過德國n倍以上。
就算是比金額,如果人民幣不人為貶值,按購買力平價來算,中國也早已超過了德國。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比較,中國都早已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這是不用謙虛的。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人民幣人為大貶值以來,中國貨物滾滾流向海外。
與德國、日本不同的是,人家的外貿是用高價貨換低價貨,用很少的東西換很多的東西(一箱換一船);中國則是用低價貨換高價貨,用很多的東西去換很少的東西(一船換一箱)。
人家用芝麻換西瓜,中國用西瓜換芝麻。
中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便宜貨出口?這是因為中國動用了五把快刀--人民幣貶值、出口退稅、廉價勞動、廉價資源、廉價環境。
只是這五把快刀,刀刀都在割自己的肉!
老是割肉必然導致國家內虛。
于是我們看到:
中國是單位能耗最高的國家,也是生態環境最糟糕的國家;
是生產力大量過剩的國家,也是消費力嚴重短缺的國家;
是GDP突飛猛進的國家,也是有限資源急劇衰竭的國家;
是工資占成本、消費占國民產值最低的國家,也是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
這不是一個國家的“內虛”是什么?
中國本沒有廉價的環境、資源、勞動力供外國人“消費”,中國的勞動者、資源、環境和其它發達國家一樣,都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但在某些“經濟學家”、既得利益者的忽悠下,中國的寶貴財富“被廉價”。
人民幣升值 有百利而無一害
中國當前首先要做的事情,顯然就是治“內虛”,還欠賬。
把中國自己該做的事做起來,把欠賬補起來,比干什么都強。
老想著為外國打工,人家不歡迎,人家自己的勞動者也要就業。
擴大內需,提高勞動價值,讓國民收入倍增,拿出足夠的人民幣做中國老百姓需要的事,而不是忙于出口做虧本生意,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奧巴馬提出世界經濟再平衡,55國對中國貿易圍堵,對中國都不是壞事而是好事(相反如果西方繼續施展吸星大法,大印鈔票把中國財富搬向國外,對中國的損害將遠遠超過當年八國聯軍)。
在低價換高價、西瓜換芝麻的情況下,中國不出口不吃虧,出口越多吃虧越多。
人民幣升值,各國對等搞貿易保護,世界經濟再平衡,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讓那些低價出口企業安樂死,封存一些屬于子孫后代的礦產資源,對于中國來說善莫大焉!何害之有?
至于說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外資熱錢如何如何云云,顯然是無稽之談。在我屋檐下,誰敢不低頭!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在中國地盤上豈能容外資興風作浪?中國有足夠的手段管制外資熱錢。
中國廢除五把快刀,停止虧本出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既維護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也是為世界做貢獻,維護了與世界各國貿易正常化(不能老是搞害己害人的不正常貿易)。
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做的事。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盛也有衰,但從未有過靠外國人吃飯的經歷。
中國的13億人口,比所有發達國家的人口總和(7億)還要多,這么大的市場還容不下自己的生產力?
只要拿出人民幣,把老百姓需要的事情做起來,就可以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事干,而且都可以干有意義的事。
根本不需要“荒自家田,種人家地”,靠賣國敗家就業。
“外向型經濟”遭到當頭棒喝
美國的金融危機和奧巴馬提出“世界經濟再平衡”,給了“外向型經濟”當頭一棒。
其實奧巴馬并沒有提出什么新理論,所謂“再平衡”不過是經濟學的回歸。
因為經濟學的基本義就是平衡,生產與消費的平衡,人事與生態的平衡,出口與進口的平衡,等等。沒有平衡就沒有經濟學。
中國某些“經濟學家”鼓吹的“外向型經濟”、“三駕馬車”、“世界工廠”理論,完全違背經濟學“平衡”原則,作為經濟學根本不成立,只是一種顧頭不顧腚的“山寨版”經濟理論。
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專門“生產”的國家和專門“消費”的國家,每個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必須自我平衡。
近來有媒體驚呼國內許多地方出現勞動力短缺,論者莫名其妙,其實答案很簡單,中國4萬億人民幣的投資當然需要大量的勞動來兌現。
這也說明中國完全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不需要把自己拴在外國人的褲腰帶上,拿外國人當衣食父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