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0)
● 張曉中
去年5月12日,四川省的汶川發(fā)生八級大地震,除了造成近七萬人喪命外,也將許多屋子夷為平地。
本報重慶特派員張曉中在大地震一年后,到了災區(qū)汶川、北川、綿竹,實地采訪重建工作及進展。
簡彬是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漩口鎮(zhèn)的農(nóng)民,家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家里的電器也都毀壞,損失慘重。
他家所在的集中村70多戶人家的房屋全部被毀,因此重建家園是地震后的首要工作。根據(jù)政府的賠償安排,一至三人家庭的補貼是1萬6000元(人民幣。下同。100人民幣約兌21新元)、一至四人家庭的補貼1萬9000元、一至五人的補貼2萬2000元。
近日,記者到簡彬(27歲)已經(jīng)建好的兩層樓新家,它采用了川西民居的建筑風格、白墻、青瓦。因為他們村位于公路旁,因此村里住戶的外墻、院墻、以及園內(nèi)地面都是政府出資統(tǒng)一打造。
簡彬說:“我們家五口人,獲得政府補貼1萬9000元,然后跟銀行貸款2萬,自己家存款8萬,另外8萬是向親戚朋友借的。現(xiàn)在我們雖然房子建好了,但是卻是欠了一屁股債,這在災區(qū)是普遍現(xiàn)象。”
簡彬的父親簡群福(58歲)表示,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他們不可能這么快就住入新房。“房子外墻、裝飾、院墻、園內(nèi)地面都是政府出錢,這讓我們節(jié)省了一筆錢。”
家住綿竹縣孝德鎮(zhèn)的侯孝瓊(38歲),相比之下屬于幸運的。因為她家的房子只是被震裂,沒有倒塌。根據(jù)政府對損壞房屋補貼計劃,她家獲得5000元的維修補貼。
記者看到,她家的后墻新補上水泥。被問及為何不重建時,她說:“地震后所有建筑材料費用大漲,磚頭由震前每塊3角,漲到5角5分;水泥由1角1斤漲到2角1斤。為了省錢,我們選擇修補。整個修補花了1萬2000元。”
記者經(jīng)過侯孝瓊家,被外墻上鮮艷的年畫裝飾吸引。在白墻的襯托下,色彩艷麗的年畫格外奪目。綿竹是中國四大年畫之鄉(xiāng),這里的年畫中外馳名。當?shù)卣弥亟ǖ臋C會,將所有路邊的農(nóng)舍外墻用年畫裝飾,即美化了環(huán)境,也展示了綿竹年畫的魅力。
侯孝瓊說,所有靠路邊農(nóng)舍外墻及年畫都是政府出錢做的。“我家前面有一面墻原來堆滿了東西,我看到年畫很美,就把東西清理干凈,請政府派來的畫家畫了一幅年畫。現(xiàn)在家里內(nèi)外都有年畫裝飾,感覺很好。”
她告訴記者,三年前,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政府出資70%,個人30%,對路邊的農(nóng)舍進行整體建設。她家里兩間房子是三年前建好,地震時都沒有問題,震裂縫的是以前修的老屋。
侯孝瓊的鄰居王軍仁家的房子是兩年前建好的,地震時沒有損壞。王軍仁說,那是他出外打工10年的成果。“對農(nóng)村人來說,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修自己的房子,讓孩子上個好學校。我的獨生子在成都讀書,希望他能考上大學。”
他在甘肅當建筑工人10年,如今53歲,因為地震后很多人要建房子,所以他組成一個施工隊,幫助鄉(xiāng)親們蓋房子。“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就賺1萬元,現(xiàn)在家里一年也能賺二三萬元。所以不出去了,家里多好。再說年紀大了,出去也沒人要了。”
不重建者由政府分配房屋
也是綿竹縣孝德鎮(zhèn)農(nóng)民的田貴菊與上述幾人不同,她沒有建自己的房子,而是在等政府給她家分安置房。作為當?shù)匦∮忻麣獾睦C花女,她已經(jīng)在鎮(zhèn)上的年畫村做繡品18年了,光徒弟就帶了上百名。
地震后,她一家五口在帳篷住了三個月,然后搬進板房,至今全家還住在三間板房。“根據(jù)政府的規(guī)定,我們家能分一間90平方米的樓房,但是考慮到公公、婆婆與我們同住,因此我們要求分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多出的30個平方我們出錢,每個平方大約1200元。”
她以前的房子已經(jīng)被政府征用,為此政府給她青苗補貼,每畝補貼1800元,錢已經(jīng)拿到手。另外,地震后三個月每個月政府每人發(fā)300元生活費,過年給200元過年費。
她告訴記者,村干部說,今年底,他們就能搬入樓房。“我就期盼著早日搬入新家。”
目前,田貴菊帶了10多名中年婦女學習刺繡,為成都的公司提供刺繡產(chǎn)品。她說:“農(nóng)村中年婦女很難找工作,因此我就把想學習刺繡的人組織起來,教她們刺繡。這樣她們每個月能掙幾百元補貼家用。”
重建房屋須建兩層
北川縣是這次大地震中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家住北川縣擂鼓鎮(zhèn)的農(nóng)民陳德忠(34歲)和母親一起生活。地震中,他家的房子被毀,之后就在家門口搭起帳篷,一住就是一年。剛剛建好的兩層樓房內(nèi)幾乎沒有任何電器,只有最基本的家具。
為了得到不住板房的補貼,去年冬天他和母親就是在帳篷里度過的。他說:“這樣我們和媽媽一共能得幾千元,可以補貼在建房上。春節(jié)都是在帳篷里過的,雖然苦但是也過來了。”
由于家里只有兩口人,他獲得了政府1萬6000元的建房補貼,貸款5萬元,五年還清,前兩年免利息;此外,還向親戚朋友借了6萬元,建房一共花了約13萬元。
陳德忠說:“政府補貼的錢還有幾千元沒有給,因為要對房子進行驗收,看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必須是用鋼筋、水泥、磚建房。我的房子就在路邊,因此房子外墻是政府出錢粉刷的。”
他的鄰居米為民(27歲)就沒那么幸運,因為他的房子不在路邊,而且修的房子沒有達到政府的要求,必須重建。
至于重建的原因,他說:“政府要求要建兩層,我為了省錢只建了一層。建兩層要花更多的錢,我沒有。現(xiàn)在沒辦法,要修二層,貸款9萬元,修完房子就得出外打工還錢。按要求修的結果就是欠一屁股債。”
《地震后四川依然美麗》
刊《早報周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