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草根的立場,淺析八大教授、權威對新醫改的解讀
由人民網蘇楠編輯的專家點評 ,分別列舉了鄭秉文(中國社科院拉美所所長、教授)、韓克慶(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吳永佩(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教授)、許嘉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司長)、劉新明(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白重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任文杰(河南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院長)、許樹強(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等醫療、經濟、高官社會賢達八大教授、權威對新醫改進行了解讀,可謂是陣容強大,其權威性一定是不容置疑,那么就讓我們站在草根層的立場上來淺析淺析這八教授、權威對新醫改的解讀。
1、鄭秉文(中國社科院拉美所所長、教授)解讀的:醫保全覆蓋
鄭秉文:破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并不單是控制藥價,而是在建立起醫保制度后,提高報銷水平,減少個人支付比例。沒有一個完善社保體系的社會,肯定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社保體系覆蓋面狹小,或者城鄉割裂,就會形成待遇水平差距較大的碎片化制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目的就是降低個人醫療費用支出比例。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草根淺析:
鄭秉文是中國社科院拉美所所長、教授,組織者把這位拉美所所長、教授弄來解讀新醫改,是什么意思?是暗示中國的醫改是借鑒拉美的經驗,還是想學習拉美的經驗?雖然這位拉研究教授對新醫改的解讀,沒有什么新意,也沒有讓我們草根明白新醫改新在哪兒,不過,他所說的“沒有一個完善社保體系的社會,肯定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這句話卻點到了社會一個病根。
2、韓克慶(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解讀的:異地醫保
韓克慶(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異地醫保不僅涉及退休老人異地養老的問題,也涉及農民工流動的問題。解決異地醫保,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多的是制度層面的銜接問題。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將城鄉居民、城鎮和鄉村統籌合一,必須縮小城鄉和地域之間的差距。這是醫保制度建設的方向。
草根淺析:
韓克慶教授認為:“解決異地醫保,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多的是制度層面的銜接問題”。誰都認為是醫保是社會制度“制度層面”問題,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七十年代曾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先進典型,改革三十年,人民的醫療保障不僅沒有大幅度的提高,相反人民看病卻感到不如那個經濟崩潰的時代。
怎么解決?。韓克慶教授又認為“這是醫保制度建設的方向”。既然提出了醫改,就應該有時間上的規劃,只是把醫療改革作為一個“方向”,聽起來讓人感覺到有些象共產黨人把共產主義理想作為自己奮斗的“方向”,至于目前怎么辦,要多少代實現,卻沒有解讀。這話不是等于沒有說嗎。
3、吳永佩(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教授)解讀的:基本藥物報銷
吳永佩(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教授):基本藥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較普遍的形式,對于降低藥價、保障基本藥物的供應有重要作用。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國家藥物政策的核心。其遴選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針對主要疾病醫療所需而制定的。基本藥物是初級醫療衛生所需的最基本且必須的藥物。為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需制定國家藥品處方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臨床診療指南。據悉,衛生部已組織醫藥學有關專家逐一制定這些政策與技術規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新版即將公布;國家藥品處方集已啟動制定。臨床診療指南應首先制定“抗菌藥物標準治療指南”,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展到其他臨床專科疾病的診療指南,并推向醫療機構實施。
草根淺析:
吳永佩教授談了一大堆什么藥物制度、藥品處方集、藥物目錄專有名詞,草根們看不懂。草根們想知道的是,這些名詞與醫藥價格有關系嗎?幾角錢的藥可以賣到幾十元,幾分錢可以看好病的藥,醫藥生產單位不愿意生產,醫藥銷售單位不愿意進貸,“藥物制度、藥品處方集、藥物目錄”能不能管得了?如果管不了,那制定又有什么用?
4、許嘉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司長)解讀的:基本藥物供應保障
許嘉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司長):對基本藥物實行招標采購,不僅僅是為了在藥品價格上進行競爭,從實現基本藥物的安全有效來看,實行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保證基本藥物的質量。我國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眾多。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之間在藥品質量管理能力、控制風險的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實行招標采購也是對藥品生產經營質量和能力的招標。要招標選擇社會誠信度高、質量管理好、控制產品風險能力強的企業來生產和配送基本藥物,在生產和配送環節上保證基本藥物的安全有效。
草根淺析:
一個副司長的官位應該說不是很高,但是目前中國的政策很多都是由這些官位不很高的小人物制定的,或者都是這些人為了迎合信奉市場經濟的領導們制定的。可別小看了這些司長副司長。那個原來的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王益,充其量也就是個司局級,其能量非同小可,僅從王益不識五線譜卻能創作出大型交響樂《神州頌》,并且在全國各地巡演幾十場,紅遍大江南北,各級地方政府心甘情愿的出大價錢爭先恐后為其演出買單,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致辭,甚至竟激動得語帶哽咽,可見其呼朋引類,呼風喚雨的本事。
許嘉齊副司長認為:“對基本藥物實行招標采購,不僅僅是為了在藥品價格上進行競爭”,其講話中有了“競爭”、“招標”,已經用不著分析了。什么是“競爭”?又什么是“招標”?草根們經過改革三十年,早已經領教了。什么“誠信度高”啊、什么“質量管理好”啊、什么“控制產品風險能力強”啊,只要想一想三鹿問題奶粉是怎么被電視臺、質檢部門吹上了天就明白所謂的“誠信度高”、“質量管理好”在這些人管理下的“競爭”中會有什么結果。不信,就等著瞧。
5、劉新明(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的解讀:基層醫務人員待遇
劉新明(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看病難主要難在“兩頭”,即偏遠農村地區和大城市大醫院。其根源在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解決這一問題,需從設備、人才等方面“軟硬兼施”,均衡配置醫療資源。通過試點推廣“住院醫師培養制度”,讓鄉村醫生、基層醫生進入大醫院接受培訓,然后走出醫院下到基層,切實緩解農村、社區看病難。
草根淺析:
看了劉司長這段說話,草根第一感覺就是官腔、官調、官僚味十足。草根私下想,若是把這位司長大人就下放到北京某個企業,當一個普通打工者一年或更多時間,拿工人的工資,享受工人同樣的醫保待遇,與工人吃住在一起,劉司長還會這么總結“看病難”嗎?
偏遠農村地區和大城市大醫院的差別是可以在醫療改革中短期解決得了的嗎?把“看病難”簡單的歸結于城鄉差別,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讓這么一個官僚老爺把持著關系到老百姓身體健康的醫療管理部門,老百姓只能很失望。
老百姓看病難不是在于大城市、大醫院,而主要是在于醫藥貴,醫生的醫德差,以及沒有或者很小的醫療社會保障,這才是百姓心中看病難的主要矛盾。
6、白重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解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白重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既是醫改惠民的起點,又是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終點。建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公共衛生保障是國際通行做法。在推行均等化的過程中,要重點解決服務質量的差距。要從根本上建立新的統籌城鄉的衛生籌資和投入模式,做到城鄉衛生均衡發展,保證城鄉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同等服務、獲得同等補償。
草根淺析: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白重恩教授,解讀就是不一般。張維迎名揚四海,其旗下的教授說話自然要高明,名師出高徒,強將手下無弱兵嘛!
白重恩教授說醫療改革要“城鄉衛生均衡發展”、“提供同等服務”、“獲得同等補償”。這是多么偉大的醫療改革,說的多么激動人心。要么就不做,讓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要么就是全包下來,一樣的對待。怎么做到“城鄉衛生均衡發展”?把北京的三0四醫院搬到農村,還是在全國所有農村建立一個相同的三0四醫院?否則怎么才能實現“城鄉衛生均衡發展”?怎么才能做到“提供同等服務”、“獲得同等補償”?完全是不著調的話。現在的工農人民大眾看感冒都看不起,不敢看,唱這些高調有什么用?還是先把醫療保障建立起來,把藥價虛高和天價的醫療費用降下來吧。老百姓并不指望能與你教授大人享受同等的待遇,
7、任文杰(河南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院長)的解讀:重大公共衛生服務
任文杰(河南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院長):公共衛生服務成本低、效果好,但又是一種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服務。設立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共衛生投入不再是以單個項目,也不再是為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某種公共疾病而設立。這是公共衛生長效機制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
草根淺析:
來自基層的醫療部門與那些來自高空的官僚、教授畢竟不盡相同。任文杰院長對新醫療改革的解讀,就有點意思了。意思就意思在:任文杰院長意識醫療改革將要實現“公共衛生服務成本低、效果好”這個主題上來。意思就意思在:任文杰院長意識到“醫療改革是一種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服務”,不能以眼前看得見的金錢來衡量,搞什么“競爭”。醫療改革不能華眾取寵,華而不實。又想全面繼續推行市場化經濟,又想為民服務,又企圖讓私有老板身體里流淌道德血液,恐怕很難。
8、許樹強(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的解讀:“以藥補醫”
許樹強(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目的就是逐步解決“以藥補醫”機制,切斷醫院、醫生與藥品購銷之間的利益關系。公立醫院作為政府職能的載體,應當追求政府的社會公益性目標,但完善補償機制是實現公益性的根本保證。要根本扭轉“以藥補醫”的機制,就要落實醫改方案中提出的增設藥事服務費、適當調整部分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增加財政投入和改革社會醫療保險的支付方式等多種措施,使醫療服務能夠得到合理補償。如果沒有合理的補償機制,只是讓公立醫院通過自身經營,用藥品加成收入和檢查收入對患者的診療費用進行補貼,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實現就是一句空話。
草根淺析:許樹強這位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的院長與那位河南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院長雖然都是來自基層醫院,但解讀的意境卻差了許多。河南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院長想的是“公共衛生長效機制”,許樹強院長講了二百七十多個字,中心思想只有七個字,那就是“醫生收入不能少”。想來,在市場化下,這位院長的收入一定是很可觀,是醫療市場化的真正受益者。怎么樣不讓這些曾經在醫療市場化中的受益者在醫療改革中保持既得的利益,這卻是一個大問題。正如如果許樹強院長最后一段話:“沒有合理的補償機制,只是讓公立醫院通過自身經營,用藥品加成收入和檢查收入對患者的診療費用進行補貼,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實現就是一句空話。”,其中最關鍵的是“ 合理的補償機制”奧妙無窮。怎么才算是“合理”?河南平煤醫療集團總醫院院長與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的院長的收入肯定是不上樣的,醫院與醫院之間,醫生與醫生之間,原來的收入不一樣,差別是多少,怎么來確定標準?看來,這醫療改革雖然經過千呼萬喚是出來了,但怎么落實,我輩草根們此生能夠看得到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