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行情已被透支和用光
奧運行情:已被透支和用光
新世紀周刊:所謂奧運行情指什么?到底有沒有奧運行情?現在看來這是不是一個偽概念?
曹建海:一般而言,奧運行情指的是股票市場行情。但在房地產界,希望借助奧運會刺激房市、帶來奧運行情的人很多,房地產市場中的供給者,都有很深的奧運會情結;汽車廠商也希望借助奧運會多賣汽車,盼望奧運行情;餐飲酒店服務行業更是希望借助奧運會的舉辦,賺個盆滿缽滿;等等。為了簡單起見,我們把奧運行情集中在股市、房市兩個市場。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統計數據顯示,各屆奧運期間股指運行都穩中有升,顯示奧運行情是存在的。然而,如果股市、房市在奧運會之前被集中暴炒,或者說,如果投機者借助奧運會的概念瘋狂炒作,導致股市累積了過多泡沫,則奧運會舉辦之時,往往正是泡沫崩裂的時候。表現為賣盤集中拋出、買盤承接乏力、價格急劇下滑等。
從股市來看,2006年3月以來,在中國經濟長期看好、北京舉辦奧運會、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因素的推動下,上證綜合指數從1300點左右,一路突破歷史新高,到2007年10月達到6124點的歷史最高點,兩市平均靜態市盈率達到了驚人的70倍。由于泡沫累積過大,加上政府實施信貸緊縮政策、美國次貸危機、大小非減持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股市開始進入了漫長的回落過程,最低跌至2008年7月3日的2566點,最大跌幅高達58%。此后雖然政府實施維穩政策干預股市,股市反彈,但總體處于圍繞2700點小幅波動的狀態,投資者寄予厚望的奧運行情沒有到來。
房市的情況是,北京市的房價走勢深受奧運會成功申辦的影響。申奧成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2001年以來的北京市房地產開發投資的高速增長。2002年至2008年,北京市用于奧運會相關的投資總規模超過2800億元,奧運會申辦成功及奧運會相關投資極大地刺激了北京市房地產開發活動。2001~2007年,北京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增長速度分別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活動高出3~15個百分點,反過來成為推動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迅猛增長的最重要因素。
按照北京市常住人口人均25平方米計算,初步估計,2001年以來,北京市的住宅大約增值4萬億元,接近同期北京市基礎設施總投資的10倍。可見,用舉辦奧運會、基礎設施投資和生活設施便利等,已經完全不能解釋北京房價的上漲。由于投機性購買主導了北京房地產市場,奧運會成了投機者拋售房屋的截止期限。因此,房市的奧運行情不僅沒有看到,反而迎來了成交量一半左右萎縮、價格開始下跌的情況,房地產商、房屋投機者對奧運行情已近絕望。
過分投機、過熱投資讓機會用光
新世紀周刊:現在還值得期待這個行情嗎?
曹建海:判斷股指能否回熱的標準,是市場中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資的價值。一般而言,市盈率在10倍以內、市凈率在1倍左右的股票,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而我國兩市股票的市盈率仍在20倍以上,市凈率維持在3~5倍,有的甚至超過10倍。在我國經濟周期開始趨向增長回落甚至衰退,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希望借助奧運會出現回暖的期望,終將落空。
房市的情況可能更加糟糕,由于奧運會期間熱點的轉移,房地產商和房屋投機者將面臨一個蕭條的銷售周期,這會加大開發商的資金壓力,迫使其在奧運會之后通過更大幅度的降價贏得銷量。這會引起以北京為首的大中城市的房價將出現一個大幅度降價的風潮,全國房市將正式進入漫長的熊市。
新世紀周刊:奧運史上,奧運行情給哪些國家帶來了經濟長期的利好?
曹建海:只有一例,就是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1988年漢城舉辦奧運會時正是韓國重化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時期,賽后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沒有發生變化,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可以說,韓國利用漢城奧運會成功提高了本國企業在世界范圍的知名度。同時韓國的國際形象也由一個封閉的軍事專制國家轉變為開放的民主國家,這是奧運會給韓國帶來的根本性變化。漢城奧運會不僅為韓國帶來了3億美元的盈利,而且也使韓國經濟得以順勢快速發展。目前,韓國企業仍在繼續利用奧運來推動自身的發展,如三星和現代集團。
新世紀周刊:在中國成功申辦奧運會之后,人們對奧運寄托了太多的期待,希望股票大漲、旅游火熱,然而,這些目標似乎并沒有順利實現,什么原因使投資者熱盼了一年多的“奧運行情”失靈?
曹建海:過度預期導致的投資過熱。2002年以來,僅奧運會場館及相關投資就高達2800億元,其他基礎設施投資近2000億元。作為奧運會的直接受益行業,房地產開發投資連續占到北京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0%以上,2008年上半年甚至占到了地區生產總值的22%,房價平均上漲近3倍。由于本次奧運會的總收入預計只有2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37億元人民幣,只有奧運場館和相關設施的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349億元的1/10。大量的酒店、體育場館投入過大,面臨奧運會后經營困難。
新世紀周刊:是失靈還是早已把機會用光?我注意到您談到“提前透支”這個概念,具體怎么講?
曹建海:應當是機會用光,概念透支。例如北京四環附近目前的房價普遍在18000元/平方米,90平方米的住宅需要162萬元,大約相當于目前北京市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26倍。按照國際3~5倍的房價-家庭收入比率,北京市居民家庭年收入應當達到32~54萬元,才能適應這個房價,按照10%的增長速度,這大約相當于16~22年以后的家庭收入。可見,奧運會概念被房地產開發商嚴重透支了20年左右。
房價回落將引領經濟衰退
新世紀周刊:奧運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了什么?和我們的期望等值嗎?
曹建海:應當說,中國資本市場并沒有完全享受奧運會申辦成功帶來的激勵作用。由于市場的過分投機,2001年6月股票市場估值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兩市平均市盈率超過60倍,于是有了吳敬璉的“賭場論”和許小年的“千點論”。2001年的股市高估值的結果是泡沫破滅,上證綜合指數從2245點跌到998點,而在股市慘跌的期間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是中國經濟少有的低物價、高增長時期。2006年以來的股市再次發動,上證綜指最高達到了6124點,超過了2001年的泡沫。可見,是投機和泡沫引領了股市行情,而奧運會不過是資本市場投機的重要借口。
新世紀周刊:奧運會對于股市的影響,是不是更主要還是在心理層面?
曹建海:是的,所以中央的維穩主要在穩定投資者的心理層面,并沒有實質性的政策利好出臺。在依賴炒股的投機性資本市場,人氣和投資者心理狀況是決定股票短期走勢的關鍵因素。
新世紀周刊:隨著奧運的大幕即將拉開,奧運后的股市會怎么走,是困惑中小投資者最大的問題。中國經濟走向又是什么?
曹建海:維穩過后,如果沒有明顯的利好政策出臺,補跌應當是后奧運時代股市的主要特征。中國經濟也將在奧運會后走出連續遞增的勢頭,增長回落甚至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都存在。我預測先出現增長速度回落,然后是由房地產投資衰退、房價回落引領的經濟衰退。
新世紀周刊:“奧運后衰退”會出現嗎?
曹建海:2001年申辦奧運會成功以來,中國GDP增長出現了連續6年的速度遞增,但2008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速度第一次出現了回落,表明長期以來依賴投資、出口、壓制內需的政策面臨重大挑戰。房地產投資衰減導致的建筑業、重化工業衰退、銀行業信貸風險,將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人們的信心,依賴房地產投資和土地增值獲利的上市公司和銀行業將遭受嚴重打擊。房市和股市將出現交錯回落,互相打擊的惡性循環狀態。
這注定了中國將出現明顯的后奧運會經濟衰退的前景。如果考慮到這種衰退的理性和不可避免性,適當地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國內消費,推動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可能反倒是一種幸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