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前不久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事發的時候,中國建設銀行為此開了一個會議,專門研究房地產信貸的風險問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房地產業按照今天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信貸方面非出問題不可!
美國這次房地產金融方面的危機,根本的原因就是金融公司濫發貸款,加速房地產泡沫形成,及至泡沫一朝破滅,資金鏈驟然斷裂,危機的到來便不可避免。這在理論上一清二楚,在實踐中亦有不少前車之鑒,任何一個金融界人士都對此心知肚明,本無需專門研究。然而建設銀行仍然鄭重其事地聯系中國現實進行反思,殷鑒不遠,在夏后世之世,顯示中國銀行家對此類危險似乎頗有警醒之意。
但是,當國慶節前,中央銀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實施第二套房貸款新規定之后,各大銀行的表現卻仍然是我行我素,絞盡腦汁,鉆空子、打擦邊,對房貸這塊“有毒的肥肉”絕不肯少咬半口。
就從這第二套房的認定來說吧,各大銀行都是怎么寬松怎么來。工商銀行規定:如果借款人目前沒有未還清的住房按揭貸款,則其購房將按照第一套房的貸款政策執行。如果借款人的父母和配偶等家庭成員有未還清的住房按揭貸款,只要該借款人名下沒有貸款,則其購房也將被視為第一套房。其他如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的實施細則也大同小異,其共同點是都在“余額”上做文章,都以個人而不是家庭作為認定標準。
央行和銀監會出臺新政策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給險象環生的房地產業降溫,進一步防范房地產貸款風險,而從各商業銀行目前的表現來看,結果恐怕又要大打折扣。大概是為了杜絕各商業銀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發生,10月13日,央行和銀監會又對這次“房貸新政”定下三點基調:一,公積金貸款不列入認定是否為第二套住房的參考項。二,已結清借款的購房者仍可算作第一套住房貸款者。三,夫妻雙方只要有一方仍有房貸未結清的,再貸款購房需算作第二套住房。這些“基調”雖然堵住了以個人作為標準的認定口子,卻在余額方面又開了口子。但不管怎么說,總算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杠杠”,收緊了商業銀行的操作空間。不過我們卻不可因此而欣慰,因為不僅是我們的常識要提醒我們,而且央行的研究人員這兩天也說:“有些銀行想放貸的話,即使知道屬于第二套購房,也不會去管。”
一方面,銀行家們當然清楚,在房地產這個投機盛行的領域,房貸猛增的同時是風險的積累,忽略安全性原則一味放貸更是飲鴆止渴。另一方面,銀行又一向認定房地產貸款是優質高利的業務。正象我們所看到的,對自身長遠利益的考慮,對可能爆發國家金融危機的風險認識,在巨大的現實利益誘惑面前都黯然失色。
圍繞著房地產業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中央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之所以效果甚微,同這個利益共同體千方百計地的阻撓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他們敢于如此肆無忌憚,是因為他們認為:有朝一日大事不好,政府一定會出面救市,金融危機必將引發社會動蕩,嚴重的金融危機引發嚴重的社會動蕩,這已是政治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政府如果坐視,必將垮臺。他們認定,政府為了避免這一危局的出現,首先會想盡辦法不讓泡沫在突然之間破滅,所以政府一定不會采取外科手術式的激烈的手段,所有的措施都將是相對溫和的、漸進的,這就為房地產利益共同體見招拆招、從容應對提供了機會。
本來,泡沫的破滅、危機的發生,會使銀行首當其沖的成為受害者,銀行也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但是,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對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的漠視加上監管的不力,將使中國金融市場一步步陷入深淵!
(2007年10月15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