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baidu.com/yangtao1968/blog/item/01f1f6fbc0c54b284f4aea8c.html
反傾銷與民工荒的思考
2009-09-25 20:59
有媒體報道稱,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55個國家通過了將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保護性措施。就在最近一個月,除了美國對中國的輪胎特保案,還有針對石油用鋼管、無縫鋼管、銅版紙、自行車輪胎等發起反傾銷調查或征收高額關稅的。一個全球范圍內的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大戰一觸即發。而對此,我們毫無辦法。
對中國的反傾銷規模最大是必然的。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中國商品出口額達5217億美元,成為全球出口冠軍。你出口最大,當然面對的反傾銷也就最嚴重。
對中國反傾銷,意在本國政治經濟需要。按說,中國的商品價格便宜,老外應該高興才是,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何以故?因為中國的出口商品如果不能進來,本國就要組織生產,這將化解目前全球范圍的失業浪潮,增加政治家的執政得分,有利于獲得其本國國民的支持。
但是,為什么國外反傾銷,我們還不高興呢?——外國政客眼里是選他的民眾。這些人如果失業了,自己的位子也就不保了。至于商品價格,并不是不能調整的,因為本國的本來就在生產。所以,促就業是第一位的。中國官員的眼里是位子。如果GDP增長率低了,自己的位子不保。而他們的潛臺詞借口是:經濟如果不增長,失業率會更高,社會就不穩定了,所以位子就不保了。所以,保增長是第一位的。兩地都一樣,選擇卻不同。中國出口雖然吃虧,總還有人干活,日子苦點,沒問題,只要別出事。外國人呢,如果沒活干,連苦日子也沒有了。
其實,對中國反傾銷,有利于中國人民的福利提高。對于國外發起的反傾銷措施,中國人民可以說是拍手稱快。為什么呢?因為這意味著我們低價格出售自己產品的時代即將畫上休止符。而產品的低價從哪里來呢?其一來自于政府補貼。據測算,今年全國出口退稅將高達8000億元人民幣,這是典型的中國納稅人的血汗錢補貼外國人的做法,是自己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喂給海外惡狼吃的慈善心腸,卻仍被人家嘲諷和打擊。(從表面看,這是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給自己吃,以此讓自己成長。因為我們給予農民工低廉的工資,將環境污染,加上出口退稅的補貼,由此造就了超低的出口價格。這個過程,就是自己割自己的肉的過程。出口到外面,是讓人家吃飽,但我們成長呢?我們換回的外匯又變成了美債,那相當于自己的大腿肉自己沒吃著,又給別人吃了。想想這個過程,無語。)其二是來自于低工資低福利的損害國人利益的做法。由于長期低工資,中國的商品才會凝聚低成本,才會給出口商以低價銷售的機會。這一做法,現在必須終止了!
最新的消息說,珠三角出現了“民工荒”。這一說法,讓人憤怒。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也是世界上流動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農民工最多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可能出現民工荒呢?看看廠家開的條件,按照正常勞動時間作息,一個月的收入才900多元,不足深圳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這就是“民工荒”?這應該是“奴隸荒”。在珠三角那樣的地方,1000元的月收入,能干什么呢?一年的收入,就算不吃不喝,連一個平方米的房子都買不起。要買一個廁所,就得干10年不吃不喝!中國的一些外向型企業剝削農民工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了,還好意思謬談民工荒!
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中國早就該出現“大學生荒”了。你按照月工資1000元,在上海和廣東招大學生試試看,一個也招不來。但這能說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好了嗎?
改革開放30年,我們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及時提高勞動者報酬,從而使得中國的勞動者報酬處于世界上最低的水平之列。為什么?因為我們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取消的福利沒有補償,也沒有相應的機制予以補償。
比如,改革開放前,所有的城里人住房是公家分配的,所有人包括農民的看病幾乎是免費的,大學生讀書是免費的,城里人就業是國家統包的。這一切,都存在了,才有我們當初的低工資,每月100元的收入也不覺得日子過的緊巴。但改革了,住房不再分配了,所有人要自己買房子了,那么,我們的工資加上了買房的支出了嗎?沒有。治病要自己花錢了,我們的工資加上了治病的支出了嗎?沒有。工作不由國家統包了,很多人動輒就要失業了,那么我么的工資包含了失業風險補貼了嗎?也沒有。上學、養老,這一切都收費了,但我們的工資里包含了相關成本了嗎?沒有啊。
如果說有,那是公務員群體,他們沿襲了舊有的體制,每逢改革都有補貼,所以他們的工資才高高的,受到人們的艷羨。
但是,廣大的農民工,中國的所有大學生,他們的工資從一開始就建立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假設的前提上,“基本工資包含了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的全部需要”。結果呢,到今天為止,中國的農民工在珠三角的基本月收入就是1000元——10年前也是這個價啊,這10年來,珠三角對農民工的工資漲過價嗎?好像沒有吧。珠三角長三角為什么富裕?所有用外來工的城市都富裕。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們建立在剝削農民工的基礎上。
30年來通脹,何人曾關注過勞動者報酬極其低下的現實?揚韜統計發現,在中國2009年的約33萬億GDP中,來自于上市公司的貢獻約5萬億元(以收入法統計,上市公司部分包括凈利潤、職工薪酬、折舊與減值、稅負,按照2009年中期數據推算全年),占到經濟總量的15%。但是,其中給職工的所有支出只有區區1.5萬億元,只占所貢獻的GDP份額的28%。而這已經包含了高層管理人員的天價薪酬。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中國天量的GDP中,普通勞動者的報酬大約只有25%。
與勞動者報酬占比28%相比,企業的稅負占比是38%,折舊11%,凈利潤23%。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在中國的企業中,每創造100元的價值,企業需要將近38元上交國家,28元給職工,折舊11元,報表利潤23元。很顯然,企業的稅負實在是太重了。
這個比例早就該調整了。如果普通員工的工資福利漲一倍,占比達到60%不就合理了嗎?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企業的折舊最多可以降低到10%,凈利潤可降低到20%,合計就達到90%了。剩下的10%交稅未免太少。怎么辦呢?很簡單,讓企業創造的利潤比原來多20%即可,這樣稅負可以保持不變。但如何多創造利潤呢?首先就是產品提價,其次二則是深入挖潛進行技術改造以降低成本。如果這樣做,中國的產品又怎么可能遭到反傾銷調查呢?
實際上,今日中國的物價水平,一個生產線上的普通職工的薪酬理應不低于3000元人民幣,家庭保姆的起薪不應該低于4000元,熟練工人的薪酬應該不低于6000元,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應該不低于5000元,普通經理人的起薪應該不低于1萬元。小學高級教師的起薪應該不低于1萬元,大學教授的起薪應該在3萬元以上。這樣的一個工資標準,可以讓勞動者應付當前的各種風險,也有能力應對當前的房價,生活也才勉強可以說是幸福的。
但是,工資怎么漲呢?計劃經濟時代,全國統一行動,說漲也就漲了。公務員的工資不就漲上來了嗎?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打工者的工資,誰說了算呢?好不容易有一個勞動合同法了,還遭到一群老板們的反對。
老板的反對也許有道理:哎呀,不能漲工資,那樣成本就上去了,產品出口就受阻了。這種話,能說嗎?工資漲上去,產品成本上去了,你可以漲價呀!他們說不能漲,那樣就沒有競爭力了。那你挖潛技術改造啊。他們說沒有潛力了,都挖完了。那怎么辦?總不能光剝削窮人吧?你們倒閉破產吧。倒閉一批,破產一批,產量下來了,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就能應付了。但資本家怎么舍得倒閉破產呢?所以,剝削始終存在,低工資始終存在。
如今好了,農民工覺醒了。他們采取的措施叫“積極的不抵抗”。你給的工資低,可以啊,我不去就是了。媒體報道說,農民工在四川找的建筑施工的技術活,月收入5000元,所以就對不起了,不回珠三角拿你拿990元的基本工資了。怎么辦?逼迫得你珠三角的老板們漲價,把工資標準漲到與內地一致的水平。否則,你就招不到工,就只能干瞪眼等著倒閉吧。
所以,所謂的“珠三角民工荒”是一個假命題,它傳遞了一個信號,是中國勞動者薪酬必須提高的信號。是企業必須漲價的信號,是如果不漲價就必須內部挖潛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信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的信號:不能始終依賴剝削工人了,必須建設創新型企業了,必須擴大科研投入了,必須提高品牌建設了,必須提高產品價格了,不能再讓人家反傾銷了!否則,企業只有等死。
這也是中國經濟拐點的信號,是調整經濟發展模式的信號。而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影響深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