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劇烈變動之時,在革命的緊要的關頭,能夠做到不改初衷,始終如一,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劉仲侯同志做到了。他的一生,不愧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什么關系?這本來是十分明確的事情。黨的十七大、十八大都有一個清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中國的國情和時代的特點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晶,它的本質就是科學社會主義,而不是科學社會主義之外的東西。“中國
10月23日,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對今年中央第三輪巡視發出動員令。至11月3日,中央各巡視組全部進駐被巡視的31家單位。 本輪巡視對象中,央行、證監會等“一行三會”,工行、農行、建行等各大國有商業銀行,上交所、深交所這兩個證券交易所,因與億萬投資者、儲戶、股民的切身利益具有高度關聯性,而備受矚目。 “巡視是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巡視,是政治巡
論馬克思主義的危機和歷史命運 ——兼評張顯揚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危機與反思” 【破土編者按】其實馬克思主義危機論由來已久,周舵、徐賁和洪振快等先生絕不是第一位,也不會是最后一位質疑馬克思主義的人。早在二十多年前,1987年在反自由化運動中被開除黨籍的自由派大家張顯揚先生就已經撰文《馬克思主義:危機與反思》來質疑馬克思主義,并合盤托出自由
腐敗必須得反,但同時要為治本做好一些制度準備和規矩準備。準則和條例就是治本的制度準備。這體現了,在管黨治黨方面,黨中央是有通盤考慮的。
一個集團或一個人,要走得更遠,上得更高,必須擁有強大的精神動力,而要保持動力持久,就需要找到原動力。2014年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指出:在雨花臺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們的事跡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用好這一精神資源,把握并抽象其精神實質是前提和關鍵。
孫佑杰同志的四幅作品刀法質樸無華、蒼勁有力、生動傳神,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讓我們再次領略了優秀作品那凈化人心、升華境界、激勵斗志的神奇魅力。四幅木刻作品,就像四個以小見大的特寫鏡頭,映射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日日夜夜,志愿軍將士浴血奮戰的點點滴滴......
編者按:今天,10月24日,是毛岸英同志誕辰93周年的日子。毛岸英作為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長子,一名非常優秀的共產黨人,親赴朝鮮前線,最后英勇犧牲了。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周恩來說,毛岸英入朝一個月零三天就犧牲了,他吃過苦、留過學、打過仗,又經過農村和工廠的鍛煉,在和毛岸英同齡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樣受過良好教育和多種鍛煉的人是不多的。毛岸英的犧牲,對黨,尤其對主席,都是
【破土編者按】2004年,河南蘭考發生了一件大事。被稱之為“焦裕祿的親密戰友”的原蘭考縣長張欽禮,在經歷了13年鐵窗生涯后,于2004年5月7日去世。蘭考十萬群眾自發地為他舉行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囚徒榮歸”的葬禮。蘭考縣城萬人空巷,通往墓地的大小公路兩旁、農家田埂地頭,到處都是為他送葬、痛哭的群眾(可在百度搜索到當時的視頻)。張欽禮到底是一個什
“著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評論家、學者陳涌先生,于2015年10月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6歲。陳涌,原名楊思仲,1919年出生于廣州,1938年到達延安,從此進入革命文化陣營,在七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陳涌在文藝理論與批評領域卓有建樹,在文藝界、理論界與魯迅研究界具有重要的影響。” 謹錄李云雷老師本文中這一段介紹文字于此。原文發表于2015年10月12日的《文藝報》第3版,感謝
作者Ian Buruma(伊恩·布魯馬)是美國紐約州巴德大學民主、人權與新聞學教授。 英文原題:Back to Socialism 對科爾賓(Jeremy Corbyn)來說,值得注意的不是人們指責他缺少愛國主義。這位強硬左派的非圈內人士成為工黨領袖,震驚英國政壇。他是否愿意在公眾場合高唱《天佑女王》并不重要。他的左派思想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修正主義的程度。 科爾賓是個老派社會主義者,支
沉痛哀悼當代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對黨的文藝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的陳涌同志。陳涌同志于2015年10月5日因病逝世,終年96歲。陳涌同志,原名楊熹中,又名楊思仲,生于廣東南海。20世紀40年代曾任延安魯藝文藝理論室研究員、《解放日報》副刊副主編。1949年后曾任《文藝報》主編、《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首任主編、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首任會長、中國社會科學
保持黨的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主義政黨,始終把保持純潔性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問題和重要目標。抗日戰爭時 期,黨根據形勢、任務和黨員隊伍狀況,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純潔性建設活動,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之際,深入研究抗戰時期黨的純潔性建設經驗,對于永葆黨的政治本色、永葆黨的生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主席同周恩來總理等商議籌備建立國家文史研究館。文史館館員待遇好,又享有很高社會地位,很多人自然心向往之。 李淑一是革命先驅柳直荀烈士的遺孀,也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摯友,毛澤東曾經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的詞章,寄托他對楊開慧和柳直荀的哀思。聽說建立了文史 館,在長沙任教的李淑一便托人找到毛澤東,也想到北京當文史館館員。毛澤東得
今天看了宋平寫的《鄧力群自述:1915 1974》序言,稱“力群的骨頭是硬的,有一種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的感情、骨氣和原則性。”這幾乎是左右對鄧力群一致的評價,盡管這些人立場不同、政治觀點不同、對鄧力群的褒貶不同。 如果以標準的左右來衡量,正如雨夾雪網友所論,鄧力群既在左的方面有所欠缺,又在右的方面很遭人忌恨,一頂“左王”的帽子,褒貶任人評說,復雜滋味盡
錢昌明:為什么錢學森“躺”著亦中槍? ——評鄧偉志的一篇“口述歷史” 《世紀》雜志(中央文史研究館、上海文史研究館主辦)2015年第4期,有一篇封面文章:《鄧偉志:反對“耳朵認字”得罪了錢學森》。為了炒作,《報刊文摘》又加以轉載。看了以后,感慨頗深。 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放棄自己個人的優裕生活與良好的科研環境,為
很多老同志有回憶錄。時間和精力允許,回顧從青少年時代走向革命,在黨的領導下奮斗的經歷,總結一生,對后人有所啟示,也是向黨和人民的匯報,作為黨史、軍史、國史的一些補充,很有意義。 我和力群同志的經歷有點接近。“七七”事變以前,我們都在北平上學。在我們人生道路的起步階段,天天看到的,是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國民黨政府對外妥協退讓、對內殘酷鎮壓愛國群眾和進步青年
相信近年來很多公知都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原本貌似毫無阻礙、一片坦途的“推墻沉船”“事業”不知為何突然就舉步維艱了。本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公知通過網絡對意識形態的解構一路順風順水,特別是微博這種更便捷、受眾更廣的網絡溝通平臺開通后,本該是他們徹底掌握輿論話語權、搶占意識形態高地的天賜良機,本該是他們完成“臨門一腳”,達到勝利最高
作者按:本文原寫于2010年毛主席逝世34周年。五年過去了,情況依舊沒什么太大變化,官方依然毫無表示,但民間緬懷他的聲音日漸強大。而在官方許可的范圍內,對毛澤東的紀念,則更多的是如本文提到的那樣,更多的強調建國,而不愿意提階級革命。 今天是毛主席逝世34周年紀念日,官方媒體上毫無表示,主流的市場化媒體是五美分的天下,更不用說。但懷念毛主席的人卻并沒有減少,似乎反倒在越來
記魏巍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魏 猛 七十年前,1945年的8月15日,是魏巍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 就在這一天,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抗戰八年終于勝利,所有的人一下都處于極度興奮之中。這時,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李志民通知魏巍,軍區任命他為晉察冀七分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叫他連夜到七分區報到,并傳送抗戰勝利的消息。 魏巍從一分區動身前,來到軍區《前線報》社,見
西藏人民心中的毛澤東 裘立華拉巴次仁 毛澤東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但在許多藏族人的家里,還掛著毛主席像。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神,也反對神話自己,但藏族人卻把他像佛一樣敬著。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漢族人,能讓藏族人這樣像神一樣供著的。所有這一切都是自愿的,是一種樸素的感情。 在藏族人家里,總可以看見房屋顯眼處懸掛著毛澤東像,上面披著潔白的哈達,畫像多為六七十年代制品,也
各位朋友、同志們: 今天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一的精神領袖,毛澤東同志逝世三十九周年。我們一起緬懷毛澤東,追憶毛澤東同志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卓絕貢獻。 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不僅為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共和國作出卓越的,無人可比擬的貢獻,而且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中華民族偉大
紀念毛澤東:八大驚世奇跡與八大千古奇冤 毛澤東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基礎上創建了共和國,執掌共和國僅僅27年,但在這短短27年時間里,毛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八大驚天動地的奇跡!更加奇跡的,針對這八大驚世奇跡,毛還被人強加了八大罪狀。 1、 創造性地開展了“掃盲運動”,讓一個世界人口最多大國的文盲率,在27年里由80%縮小到20%!這個速度,創造了人類
毛澤東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著作的一生,也是始終堅持不懈把馬克思主義運用到中國、并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加以發展和創新的一生。毛主席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最忠誠、最優秀的學生,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即創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杰出、最卓著的領導者和實踐者。毛澤東由信馬列、讀馬列、研究馬列,到運用馬列、發展馬列,幾十年追求、幾十年不懈、幾十年實踐
緬懷魏老 學習魏老同志們! 今天我們大家聚會在魏巍同志墓前,以紀念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詩人,作家和革命家,也是我們大家無限敬仰的導師和戰友——魏巍同志逝世七周年。 魏巍同志離開我們已經七年了,我們像懷念自己的親人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他。他那堅定、謙恭、親切、慈祥的音容笑貌,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頭。 毛主席生前教育全黨、全軍和全國人
【破土編者按】"婦女能頂半邊天"這一源于社會主義時期婦女解放運動的口號不但家喻戶曉,也成為了國際女權運動的座右銘之一。國際國內對之自20世紀至今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理解,這些理解往往忙于批判婦女“自上而下”的“被解放”成為了國家勞動力的蓄水池,而忽略了:1.中國婦女地位發生革命性的變化;2.以"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等話語為代表的各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