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身臨其境,很難想象到部門領導是如何為上級思慮周全的,一方面,我也能學習體會做事情如何“細致入微”,但另一方面,因為領導的大包大攬,可能會增加你的工作量。
讓我痛苦糾結的點是,工作的無意義感,領導也知道他的上級某些提法沒啥價值,但依舊嚴格“遵循”,說,“領導提了,你不能不做”。你知道領導知道他的上級指示收益不大,但你也不得不“執(zhí)行”。
讓我更難受的點是,收益不大的事情又開始耗了很多時間。什么是一份好的工作?一是專業(yè)技能、二是時間、三是物質回報,當一、三都不值一提的時候,時間就是唯一。沒錯,在周一到周五的循環(huán)中,秉持著盡量高效完成工作的事情,剩下的時間全憑自己支配。
特別是當我同事私下抱怨幾句的時候,我在想,他這個行為對嗎?我會不會在背景信息不足的時候,受他影響,甚至誤認為領導是咋樣咋樣呢?還有,站在個人不同的立場,領導為應付他的上級也沒錯, 但實際做事的是同事,因此會有所抱怨,他的確可能沒有晉升的想法。那是哪出了問題呢?
再次和男朋友探討,“沒有啥對錯,如果是這樣,只能看看這件事的目標和收益了,大家一起把這個聊清楚”,他是典型的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現(xiàn)實是,你不可能問你的領導,說,“這件事目標是啥?有啥收益?說不清楚目標和收益就沒必要做了”。
他說,“我的糾結應該是對絕對服從權威的厭惡”。
在現(xiàn)行體制運行中,“以服務領導為中心”現(xiàn)象的形成或許有其歷史慣性:在科層制架構下,行政資源集中配置模式自然衍生出圍繞權力中心運轉的機制。領導掌握著決策權、資源分配權和人事建議權,這使得執(zhí)行層往往將“讓領導滿意”為工作重心。
而因此導致的現(xiàn)實困境是什么?
其一,考核評價體系存在唯上傾向,基層干部對下負責的動力機制尚未完善。因此,大部分都是“領導關注事項優(yōu)先辦理,群眾訴求選擇性處理”。
其二,權責關系存在結構性失衡,執(zhí)行層自主裁量空間有限。
其三,容錯糾錯機制尚未健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心態(tài)普遍存在。這在我的很多同事身上都“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能少做就少做,不但“多做多錯”,甚至“你做得好是應該的,你做錯的就是不可饒恕”。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