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叫停商品房經營
楊景水
拜讀了蘇文洋先生大作《也談“不能突破市場經濟底線”》,又瀏覽了網上有關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的資料,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思前想后,使我萌生了一個想法:商品房經營不適合我國國情,理應叫停。
近年我國房地產行業的情況如何?蘇文洋先生源引胡雅杰的樓市評論說:“部分開法商一味強調政府的職能而盡力撇開自己的責任,強力攫取最大利潤,并在這樣的思維下,運用各種手段炒高房價,出爾反爾進行市場欺詐,勾結一些地方政府強行拆遷激化社會矛盾”,但“在一些熱點城市,樓盤的空置率已超過了60%,投資購房人群也超過60%,租售比、房價收入比遠遠超出警戒線。在全民炒房風蘼大江南北的瘋狂狀態下,銀行業也失去理性推波助瀾以致危機隱現,而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的央企、制造業甚至高科技行業都不安本分,紛紛投入房產行業……”。
眾所周知,安居樂業是人們對民生問題最基本的,也是最實際的企盼,因為,沒有安居,何來樂業?因此,住房問題,不能不是人們為生存而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出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理應為每一位公民提供解決住房問題的具有保障性的優惠條件,而不應該讓居民因成為“房奴”而苦腦。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住房成為商品,于是,本屬國家資源的土地,卻成為開發商牟取暴利發財致富的資本。這種資本積累的結果,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解釋,其后果無須贅述;但絕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正因為住房成為商品,正因為“房奴”不好當,“樓盤的空置率已超過了60%,投資購房人群也超過60%”。我們為什么不想一想,持續了將近3年至今尚未完全回暖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不正是起自美國的以房地產為主要源頭的次貸危機嗎?而當今我國情況,如果胡雅杰的樓市評論所說,不是危言聳聽的話,那么,美國的次貸危機難道不會在中華大地上重演嗎?!
當然,我國有我國的國情,不希望在美國發生的事情也在我國發生。然而,就土地資源而論,我國的國情是怎樣的呢?據資料,我國耕地面積18億畝,總人口13億,人均不足1.4畝,只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1/3,世界排名在126位以后;而加拿大是我們的18倍,印度是我們的20倍。尤其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已有664個市縣的人均耕地已在聯合國確定的人均耕地0.8畝的警戒線以下。這就是我國的國情!盡管我國政府三令五申要保護耕地,但現實情況卻是大片大片的耕地從農民手中奪過來蓋了房子。幾年來房子蓋了不少,除少數億萬富豪用現款購房外,也制造了不少的“房奴”;而更多的人卻望樓興嘆,盡管60%的樓盤空置著。即使已賣出的樓盤,竟有60%是由投資炒房者買去的,這原本國家資源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不僅成為開發商牟取暴利發財致富的資本,還淪為炒房者牟取暴利發財致富的資本。它已失去了“生活資料”的功能!再加上失去理性的銀行業推波助瀾,和央企等不務正業地卷入其中,房子已由關乎民生最基本、最實際的“生活資料”,蛻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為少數人貪婪地追求“資本增值”,實現“資本積累”為目的的“生產資料”。這不僅催生了財富的兩極分化和腐敗的蔓延,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還吞噬了農業生產這一“民以食為天”關乎13億中華兒女及其子孫后代的生存條件和生存空間!我們總不能為了少數人發財而讓大家餓肚皮吧?也許有人說,只要有錢,可以吃進口糧嘛,也不至于餓肚皮啊。請問,13億人吃進口糧,不僅是癡人說夢,也是將全球推向毀滅的瘋話!
我們常說科學發展觀,強調可持續發展,然而,惟有合理利用資源才能為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否則,談何發展?因此,基于我國人均耕地少的國情,必須切實保護耕地,合理開發資源,引領國民經濟朝著“共同富裕”的道路前進,以扭轉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勢頭,化解社會矛盾,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原則。為此,筆者建議,叫停商品房的開發經營,改為營建公益性的政策保障性的住房,適當收費。
2010,5,1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