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3月30日就廣西南寧、柳州部分米粉生產企業串通漲價召開新聞通氣會,對1月份廣西南寧和柳州共33家企業串通對米粉漲價進行處罰,其中對牽頭的3家處以最高10萬元罰款,輕微的18家處以3萬-8萬元罰款。
發改委稱這是自《反壟斷法》實施以來,在去年對方便面協會和統一等企業串通漲價處罰以后發改委再次查處串通漲價事件
發改委價格檢查司表示,經查涉案的33家企業在1月份,串通漲價,集體提高米粉出廠價每500克0.2元。受此影響,廣西米粉每碗由3.5元漲到4.0元,給當地百姓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
據廣西統計局2008年年數據:2008年廣西總人口5049萬人,常住人口4816萬人,按全廣西人民每人每天吃三萬米粉計算,年生活消費增加7224萬元,人均消費增加547.5元/年。這不由得讓人想到廣西自治區的人均收入,據2008年統計局數據,廣西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690.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6.0元,收入年平均增長分別是5.5%和16%,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嚴重落后,而廣西農業人口總數為40330萬人,主要糧食產量1394.7萬噸,按米粉接個每市斤上漲0.2元計算,主要糧食價格沒市斤要上漲8分錢,每噸價格上漲160元,農民年收入可增加22.3億元,主要糧食價格上漲又可帶動其它糧食價格上漲,由此可見,米粉價格上漲對農民收入增長有利。
當然,改革開放以來糧食價格上漲速度一直滯后,這一點發改委心知肚明,這次兩會上記者柴靜又一次采訪了遼寧人大代表老毛,老毛在人大會議的提案是糧食價格,從1976年起至08年玉米價格由8分錢上漲到8毛錢,漲了10倍左右,而城市職工工資由40元上漲到1400元以上,上漲了30倍以上,如果按工資上漲速度計算,玉米價格應該為每斤2.4元以上。從最近三十年農資價格上漲速度看,農資價格每年上漲速度為24%左右,30年上漲了8倍左右,農民的消費支出每年上漲25%以上,30余年來上漲了9倍,從城市人口與農民人均收入增長數據上看,30年來城鎮人口人均收入與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率分別是8.7%和5.2%,30余年下來收入比例是3:1,由此可見我們高談闊論的所謂改革開放與人口紅利,實際上完全是踐踏在對農民的剝削之上,也正因這種這種剝削式的經濟增長最終導致城市化出現,農民迫于生存進城謀生。
眾所周知,當前農民工數量達2.3億,全國有2.7億貧困人口,有近2億人口屬于赤貧,他們9成以上都集中在農村地區,而廣西一碗米粉上漲0.5元的價格就能為農民至少增加22.3億元收入,而發改委僅僅是為了廣西人民每年增加7224萬生活消費,就將農民22.3億的收入扼殺了,這樣的反壟斷是反市場還是反農民已經一目了然。
此外談及反壟斷我們不得不再去聯想,相比米粉價格上漲對人民的生活影響對比房價,哪個影響更大也顯而易見,自從98年房改,房價在98-03年間保持1-3%的上漲速度后,從03年-08年的上漲速度始終在13%左右,09年住房價格實際上漲50%以上(統計局數據僅為1.5%,國土部數據為25.1%),在農民在不得已進城的情況下,房價漲一年,房奴就要多勞動5年,房價對人民生活的影響要遠高于糧價與那一碗小小的米粉,發改委12年來對房價上漲從未質疑,也始終保持緘默,治理米粉的能力和炫耀在房價問題上也統統不見。
還有除去關乎農民問題外的其它價格問題,最近10年成品油價格飛速上漲,明明國際原油價格下降,而國內油價上漲,這也是發改委主謀之下的行為之一,面對人民的質疑,發改委每次都是簡單聲明通報,然后草草了事,繼續我行我素,全然不顧及居民生活。
在09年全國各地水價上漲,幾乎每個城市居民都反對水價上漲,結果聽證會上扔水瓶也沒有阻止水價上漲,由此可見,農民漲糧價是違背市場公平,是搞壟斷,而壟斷產業漲資源產品價格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這些公道是非早已世人皆知。
記得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開始低迷,部分城市房價有了回調之勢,于是住建部、發改委等一干部門就開始研究如何應對市場,以中房協為參考顧問,最終得出結論是讓房子流動起來,期間沈陽18家房地產商形成不降價聯盟,并蓄意抬高了沈陽房價,發改委對此事也從未過問,請問發改委,這種市場行為是否涉嫌壟斷,是否違反市場價格的公平競爭原則?發改委有沒有對此事進行過問?
當然房價問題的根源在于政府,而中房協就是房地產商們搞壟斷,推高房價預謀集會的聚集地,每次房價暴漲的第一消息都是出自中房協,全國各地房價漲跌也是由中房協這個沒有具體明確職責與性質的協會來操作的,然而這樣的組織竟是國家智庫的顧問團體,房價漲難道與壟斷無關?發改委面對天下千萬房奴,能解釋出房地產不存在壟斷嗎?能解釋出房價為何上漲嗎?
面對這些問題,可憐的百姓最后只能說一句,一旦民生需求遇到經濟需求,民生需求就會被弱化和拋棄!原因是所謂的經濟需求實際上則是政府需求。而從改革開放前后對比看,政府需求一直是以犧牲民生的條件來交換的。從09年房價暴漲看,房價暴漲的最大受益者是經濟需求,當然,我們的政府在口口聲聲解釋,經濟增長是為改善民生,那么09年房價暴漲改善了民生沒有呢?我想就算是個傻子也都看得明明白白。
從08年底統計數據可見,全國2.3億農民工中有22.4%從事建筑行業,全國房地產從業人口552.2萬人,按經濟增長每個百分點拉動0.8就業率算,去年經濟增長8.7%全部來源于房地產,按理說房地產應該拉動就業1235萬就業率,而09年底房地產拉動的就業率不足500萬,其它大部分就業卻是依靠政府財政投資拉動的,而實體產業在去年年初時就出現失業潮,最終09年失業人口達到2億的歷史高峰,與美國失業率10%相比是五十步笑百步。
同樣房地產從業人員所說的房地產帶動63個行業發展也是愚弄世人的謊言,從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看,上游產業手房地產帶動是毋庸置疑,但是鋼材、水泥等行業屬于壟斷行業,就業率有限,而下游產業中紡織、五金、家居、建材、電料、燈飾等行業,受限于民窮遭遇高房價的擠壓,多數投機者買房后不住不裝修,房奴買房后無力裝修,早已出現產能過剩,其中家電已經需要財政補貼下鄉銷售,這樣的房地產業真能帶動63個行業發展嗎?發改委作為經濟發展的指揮中心,均衡市場,調整產業結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產業結構如此畸形,經濟發展如此失衡,發改委在這里做了些什么?有過一點責任擔當嗎?
糧價漲違背市場公平,所以我們遏制糧價上漲,讓農民永遠貧窮;房價漲有利經濟發展,所以我們壓制糧價逼迫農民進城,為高房價埋單,這就是我們發改委的所作所為,這就是中國經濟,這就是犧牲窮人來制造富人的中國,對此我們十幾億弱勢群體,只能私底下罵娘,卻沒有一點發言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