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本是高山》打著“根據張桂梅校長真實故事改編”的幌子,用多處虛構的事實和情節,用小布爾喬亞式男歡女愛幻想,淡化弱化甚至抹掉張桂梅校長對黨的信仰,這是群眾無法接受的地方,也是這部電影飽受批評的地方!
電影《我本是高山》打著“根據張桂梅校長真實故事改編”的幌子,用多處虛構的事實和情節,用小布爾喬亞式男歡女愛幻想,淡化弱化甚至抹掉張桂梅校長對黨的信仰,這是群眾無法接受的地方,也是這部電影飽受批評的地方!
讓我詫異的是,@中國電影報道 作為一家有著官方背景的機構,非但不深入群眾,與人民大眾一道探究《我本是高山》被廣泛批評的深層次原因,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為這部電影站臺,無視群眾的批評聲,鐵了心地推介,讓我們不禁懷疑:你們的小編們,到底還有沒有政治敏感性?還要不要跟人民群眾站在一起? ?
?
對于這類公開淡化弱化黨的信仰的影片,對于這種將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張桂梅同志進行庸俗化、低俗化、鬼神化解構的行為,@中國電影報道 的小編們是要繼續鼓勵嗎?是要鐵了心地支持嗎?是要慫恿大家跟隨這部電影的腳步去弱化黨的信仰嗎?
我不理解,我就是想知道:
到底是誰在操控著這一切?是誰要把我們的“七一勛章”獲得者的偉大信仰、偉大精神給解構掉?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聲,還依然我行我素,@中國電影報道 是不是也跟電影的主創團隊一樣,壓根就不把群眾當回事?就是逼著群眾必須接受你們的投喂,哪怕是弱化黨的信仰的電影,我們也必須無條件接受?
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相關文章
- 從張桂梅校長到《我本是高山》,之二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藝
- 在現實的共產黨人中,確實存在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人
- 不理解共產黨人的人,塑造不出真正的英雄形象
- 四評《我本是高山》:以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青年人
- 警惕別有用心的人揮舞“極左”的大棍企圖將社會主義引入歧途
- 三評《我本是高山》: 對批評的批評—為什么把一個基于偉大共產主義信仰的故事矮化為基于愛情的故事?
- 《我本是高山》與武訓傳是意識形態教育領域激烈階級斗爭
- 對《我本是高山》的爭論應該再激烈些,求得徹底澄清思想混亂
- 再評《我本是高山》:犯了幾個致命錯誤
- 譚吉坷德|從《我本是高山》讀懂胡錫進
- 評《我本是高山》:張桂梅支教的動力之源?
- 國產電影的氣質為什么越來越“猥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蝸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