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誰在迷茫?誰在歡欣?
最近,一首題為《春天里》的農民歌曲在網絡上激起了一陣陣熱浪,它的歌詞是這樣寫的:
還記得許多年前的春天
那時的我還沒剪去長發
沒有信用卡也沒有她
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
可當初的我是那么快樂
雖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橋下在田野中
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
還記得那些寂寞的春天
那時的我還沒留起胡須
沒有情人節也沒有禮物
沒有我那可愛的小公主
可我覺得一切沒那么糟
雖然我只有對愛的幻想
在清晨在夜晚在風中
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也許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
凝視著此刻爛漫的春天
依然象那時溫暖的模樣
我剪去長發留起了胡須
曾經的苦痛都隨風而去
可我感覺卻是那么悲傷
歲月留給我更深的迷惘
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淚忍不住的流淌
也許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在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
春天里
讀著這歌詞,我的心,一陣陣地揪痛,那是迷茫的傾吐啊;聽著這曲調,我的淚,一把把地流出,那是失望的宣泄啊。如果不是由本土的兩位農民工歌手演唱,我還真懷疑這或許是從遙遠而貧窮的非洲傳來的。
難怪它能讓湖南省委書記周強“感動得熱淚盈眶”,難怪它能讓每一個聽過這首歌曲的網友“感動得稀里嘩啦”,更難怪它能迅速地熱透網絡,是因為這首歌曲,不僅深刻揭示了現實中隨處可見的不公平,縱情傾吐了中國億萬農民工對春天的渴望,而且還能在人的心靈深處,產生一種劇烈的震撼,形成一種強烈的共鳴,激發一種猛烈的能量……
這種震撼,能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歷史;這種共鳴,能讓我們更深刻地觀察社會;這種能量,能讓我們更自覺地消弭迷茫!
這兩位迷茫的農民工能否因為唱“春天里”而改變命運,我不得而知,可確實有人因為唱了春天的歌而大紅大紫。她是這樣唱的: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
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中國,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
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啊,中國,中國
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
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
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啊,中國,中國
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
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
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啊......
這首歌,曾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曾給了中國人巨大的信心和希望。可當時代的車輪隆隆駛入21世紀10年后,卻有人要把“老無所依”、“悄然離去”的“我”埋在這“萬紫千紅”的“春天里”……
同樣是在“春天里”,農民工們是迷茫的,下崗失業的工人們是迷茫的,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因此而歡欣。那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答案是明擺著的,我又何必多費口舌呢?
或許您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