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世界市場風云變幻看中國社會今天面臨的挑戰
——因“兩房”退市引起的思考
王今朝 龍 斧
武漢大學戰略決策研究中心
“兩房”退市牽動幾十億人的神經。它表明,面對經濟規律的懲罰,任何個人和機構(美國財政部長不行,美國總統也不行,美聯儲不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行,世界銀行不行,經合組織不行,發展中國家也不行)都無力回天,任何承諾都是空頭支票。市場經濟理論教給中國人的都是一些形而上學的守財奴一樣的看似精明實則愚蠢的目光短淺的教條。如果中國的學子、學者、官員都以市場經濟理論為圭皋,忘記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那么,無論大事、小事都無法辦好。這種親痛仇快正好是西方許多學者(包括眾多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批判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如攻擊馬克思理論的邏輯性問題,而其實,即使馬克思理論有一些邏輯問題,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邏輯性問題也遠為嚴重,本質就是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參見龍斧,王今朝(2010)。在我們看來,這里的“即使”并不成立(本文分析可作一個驗證),許多人批判馬克思理論存在邏輯性問題在最好情況下不過是由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所產生的井蛙之見)所意欲達到的結果,而在主觀上“不憚用最壞的惡意想象”的情況下以及從客觀產生的必然結果看,不過是階級斗爭的表現罷了——階級斗爭不是你不提它就不存在。
受西方高樓大廈、衣冠楚楚、物質豐富的光環效應影響,受文革對許多缺少理論思維、抽象思維的人的近因效應影響,受錯把無關當成有關、把相關當成因果的代表性啟發式思維影響(龍斧,王今朝,2009),勞動價值論,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這一基本原則,如今在國內許多經濟學者那里是不予問津的,甚至被許多人視為歷史的遺物。相反,只關心一組價格數字的存在性的所謂一般均衡理論卻被國內許多學者、學子視為經濟學的皇冠而備加推崇。不過,2008年的世界石油和鐵礦石以及金融市場風云變幻卻說明,國內甚至世界的學者們對一般均衡理論的推崇只是“葉公好龍”,根本就不能拿來用的——有哪位學者曾經運用一般均衡理論來推導出石油和鐵礦石以及美元價格是否超出了市場均衡,從而讓中國的大型企業得以避免發生巨額損失?姑且假設它正確,將其運用于分析這一問題面臨著可怕的信息難題,待到所有方程建立起來并求出答案,價格可能早已深度回調,然而中國企業的損失也早就釀成了。
一般均衡理論根本是無法在現實中應用的,因為其關于偏好、技術凸性和市場完全競爭的假設在現實中根本就不成立,這三種假設離現實的距離太遙遠了。以最后一個假設為例,如果我們用時間來衡量它與現實的距離,那么,西方學者(如馬歇爾)100多年前早就看到,西方經濟已經不再是完全競爭的經濟(但并不排除經濟競爭的存在)。如果早在100多年前,這種假設就不正確(請也不要忘記列寧關于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科學結論),100多年后的今天,其距離可想而知了。這種距離的存在,即使怎樣用所謂“參照系”作為托詞都無法為之辯解——如果“參照系”理論成立的話,宗教界人士也就可以說,上帝創造出的世界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參照系,因此,我們又可以寄希望于來世了,因此政教可以如中世紀歐洲一樣可以合一了。從邏輯上看,二者毫無差別。而拿破侖在九泉之下又可以安心了,因為醒來的睡獅又睡著了。
從理論的社會功能(即指導實踐、指導政策制定)看,用一般均衡理論所得出的結果也很難作為政策制定的基礎。比如,基于非常簡化的一般均衡理論所得出的著名的薩繆爾森-斯托弗定理,作為赫克歇爾-俄林定理的現代版,預期一個國家在自由貿易后,收入分配將會有利于該國相對豐富的要素。照一般的理解,中國勞動力是豐富的,那么,對外開放后中國普通的勞動力是否受惠了呢?恐怕即使有,也是非常微小的(不然富士康就不會產生那么多的跳樓事件。富士康的老板有娘,難道這些普通勞動者就沒有自己的娘嗎),也遠比不上組織起來的公有制下勞動力所能得到的實惠(如8小時工作制、福利保障、勞動安全和衛生保障、參與工廠管理、真正當家作主),不足以作為制定貿易政策的根據(僅僅是勞動安全和衛生保障就能免除多少家庭因為癌癥等重大疾病所產生的災難啊)。而中國正是把不該作為政策制定的根據作為了政策制定的根據,而且十分虔誠地遵照執行,才產生了這么巨額的廢紙積累,才產生了“兩房”退市所產生的惡果,才產生了2008年的巨額損失。孰重孰輕,相信高中畢業程度的人都應該非常清楚。根據薩繆爾森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還可以預期中美兩國的要素價格趨于均等(也許是100年后)。如果誰把這種抽象世界的規律當作是真實世界的規律,那多半是書呆子。真實世界太復雜了,影響因素太多了,政策的制定應該根據的不是那種做了太多抽象的模型,而應該是基于對世界主要矛盾的精確把握。如果中國人誰把這些西方學者的一孔之見當成永恒真理,那就等同于把中國古典的酸儒頂禮膜拜一樣。薩繆爾森雖然得到諾貝爾,估計其偉大程度怎么也不比上孔老二。我們打倒了孔老二,卻又崇拜上了洋人的孔老三。這就是中國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入而不出便是奴”的奴隸心態盛行的結果。這種人心理上是奴隸,外表上卻死也要象子路一樣“穿戴好自己的衣冠”(“君子死,冠不免”)。
所幸的是,馬克思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力的精確分析工具,這個工具就是勞動價值論。不幸的是,許多人把勞動價值論看作是一個教條,而不是分析工具——只會背誦,不會應用。在我們看來,勞動畢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如果確定了勞動的價值,也就確定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供給和需求,也就確定了比較準確的各種勞動產品相交換的價值(交換價值、價格),這樣看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也就是一種“一般均衡理論”啊!相對于西方“一般均衡理論”,它用社會勞動時間這個自然世界中確定的簡單事物(經濟研究中不用考慮相對論的時空觀)來衡量社會世界中的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而且,其成立根本與主觀的偏好、客觀的技術、社會性的市場的特征毫無關系。這與德國大數學家高斯等人所推崇的數學之美多么一致??!所以,勞動價值論不僅有力,而且精致,那些指稱勞動價值論粗糙的人若非別有用心,就是學識淺薄,但通常是兼而有之,比例不同而已。然而,國內許多學者還是把它忘掉了,也許根本就沒有注意勞動價值論的這個特征。
根據勞動價值論確定價值與交換價值(即價格)之間的關系須遵循等價交換原理(縱然在競爭條件下,資本有機構成會對價格產生影響,但本文分析的問題如此嚴重,使我們可以不用考慮資本構成不同對價格的影響了)。兩種產品如果包含相同的社會勞動,就應該具有相同的價值量。把它與其它的勞動產品相交換,就應該換來同樣數量和質量的社會勞動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否則就是不等價交換。在自由的“理性”的產品市場交換(排除資本與勞動的交換)中,總不能一方總是不等價交換中的“被剝削者”。因此,我們推斷,不論是國內交易還是國際交易,價格應該(但不必然)反映價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只要交易的雙方明確自己的產品的價值(所需要的社會勞動時間),產品的交換價值和貨幣價格就應該大致固定。
如果國內企業家知曉上述簡單道理,我們就不會在2008年的國際石油和鐵礦石市場上追漲。生產石油和鐵礦石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根本不可能在一年內發生那樣大的變化(上升一倍)??!如果價格反映價值,那意味著波斯灣生產一桶石油、澳大利亞生產一噸鐵礦石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短短的一年之內上升一倍。這怎么可能哪!因此,根據勞動價值論,只能得出結論:當時的市場價格根本不反映價值,而是遠遠高于價值。如果國內企業家知曉這個道理,哪里還會擔心企業沒有原材料供應的問題呢!如果國內的經濟學家知道這樣運用勞動價值論,哪里還會讓中國的企業家們在國際市場上栽那樣的大跟頭呢!可是,2008年的國際市場風云變幻表明,國內實業界和經濟學界把任意的價格都看成是價值的反映了(如果他還承認并記得勞動價值論的話),或者根本就忘記了勞動價值論了。——如果忘記勞動價值論,那就是忘記馬克思了,而前面一種情況意味著誤解馬克思了。不管是誤解馬克思還是忘記馬克思,這都不是第一次了,得到的慘痛教訓也不是第一個了。
為什么價格并不必然反映價值?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價格應該反映價值,并且有的時候價格高于價值,有的時候低于價值。這正是馬克思所經歷的情況。然而,一旦市場中出現壟斷(不管是列寧的意義上的壟斷,還是西方學者瓊·羅賓遜、錢伯倫的意義上的壟斷,雖然這些概念之間存在重大差別),壟斷廠商為自己產品所定的價格就會高于價值,而且這種狀況會一直維持下去,直到其壟斷地位受到其他廠商的沖擊或者受到政府管制或者市場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種壟斷情況下所觀察到的價格就不會反映價值,市場上的交換也就不再是等價交換。微軟公司生產的正版Windows操作系統以千元的價格在國內銷售就是這種情況——國內人不查,錯誤以為唯有如此才能抵銷其研發成本(研發成本早就抵銷了,否則微軟怎么會有那么多的世界富翁呢),而不懂其實質是不等價交換(富翁就是靠壟斷下的不等價交換造就的)。——這又是一個國內學者不懂馬克思經濟學的例子(如果懂得的話,就不會讓這種錯誤在社會中流傳)。
為什么2008年的世界石油價格、鐵礦石價格沒有反映它們的價值?很簡單,仍然是因為壟斷。國內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展期貨市場。大家都很清楚國內期貨市場在發展之初競爭性缺乏的狀況。在這個問題上觀點正確的同時,大家卻又以為,美國的期貨市場一定是完全競爭的,一定是無法被某個人操縱的。在一定的意義上(在無法被某個一般的美國商人操縱的意義上),這個觀點是對的。但如果石油期貨市場被政府官員盯上了,則舉全美之力,是否美國紐約石油期貨市場還是完全競爭的,因而這個市場上的價格還是對石油實物和未來價格的“發現”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對這個問題沒有正確認識,把期貨市場“發現”的價格當作是等價交換的公道“價格”,就很容易發生2008年那種在石油價格和鐵礦石價格最高的時候買進(不等價交換)的錯誤。在這個問題上,壟斷就超出了西方經濟學通常的定義,而有了列寧的定義的意味: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權力的世界!
2008年的世界市場風云變幻已經塵埃落定。在世界價格已經回調并已進入2010年的時候,還有什么必要回顧2008年的歷史?一切似乎都是事后諸葛了。固然,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但如果忘掉歷史,歷史就會重演,而且2010年的世界經濟形勢是2008年、2009年的繼續。我們的外匯儲備還在增加,我們國內的價格還在上漲,我們購買美國的國債仍然存在,我們還在試圖通過改變匯率制度的彈性來應對挑戰。總之大量工作都沒有用勞動價值論去加以檢驗。我們的分析表明,在理解2008年世界市場風云變化的問題上,既不是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不是用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而是用原汁原味的馬克思主義,只要你看出問題的本質就行了。今天中國的許多其它重大社會經濟政治問題(收入分配問題、醫療改革問題、住房改革問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工人地位問題、工人罷工權利問題、政府改革問題、教育改革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各種價格問題、黃賭毒問題等)都是如此(比如,用辯證法就知道,簡單勞動可以轉變為復雜勞動,這樣一來,少數人拿高收入就沒有合理性可言了,因為農民、工人這兩類歷來大多從事簡單勞動的人,也可以從事復雜勞動,只要國家提供合適的條件,真正讓工人、農民當家作主——這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天經地義”的事。更不用說毛澤東以一個師范畢業生的“身份”為中國所作的貢獻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