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德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完善的普世價值
西方世界一直用“普世價值”的錘子敲打中國,喋喋不休地指責我們不民主、不自由、沒有人權。他們信心十足地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就是“普世價值”,不容置疑,其目的也不過是想把它強加給中國人。當奧運火炬傳到歐洲時,本來是普天同慶的一件喜事,也被西方人權主義者用來羞辱中國,表現出十足的傲慢。就拿西藏問題來說,其實質是百萬農奴獲得翻身解放,這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人權,而西方人卻支持以達賴為首的奴隸主抗拒民主改革,拉歷史的倒車,表現出十足的愚蠢。
任何一個先進的國家和民族都不會拒絕“普世價值”,我們中華民族當然熱愛民主、自由和人權。正因為熱愛自由民主和人權,我們才起來革命,推翻舊制度,建立新中國,自豪地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從此,中國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智慧逐步實現民主、自由和人權。我們不諱言自己在某些方面還不完善,需要學習西方的有益的東西,所以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但是我們并不全盤照搬,在我們看來,普世價值應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自由民主人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價值,更不是核心價值,實際上只是價值體系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發展階段,它有待進一步完善。
現實的發展已經充分地表明,西方人所堅持的“普世價值”是不完善的。如果株守這些價值便會流于虛偽、自相矛盾,甚至是自我毀滅。作為這種“普世價值”的樣板的美國已經陷在危機之中,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自由主義模式已經過時。華爾街的貪婪愚蠢不僅給自己制造了災難,同時也在全世界制造了災難。
曾幾何時,美國為推廣這種政治經濟模式和價值體系不遺余力,并稱這個普及過程為“全球化”。但也正是在這個“全球化”的過程把這種政治經濟模式和價值體系的內在缺陷暴露了出來,這種政治經濟模式和價值體系把整個人類社會市場化了,沒有界限或底線的市場自由主義無疑要把人類推向自我毀滅。1991年,前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西方式自由民主的政體以武力和智謀戰勝(或壓制了)了它所有的對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政治經濟模式卻被內部貪婪的欲望所征服,走上了自我毀滅之路。[1]
現在,次貸危機點燃了引信,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炸毀了半個華爾街,而且爆炸還在繼續。美元貨幣體系處在崩潰的邊緣,全球經濟迅速衰退。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更不用說那些“失敗國家”,都突然面臨經濟衰退下內部矛盾激化的強烈威脅。一幫由投資銀行家、對沖基金經理和私募投機者組成的賭徒,以新自由主義的旗號綁架了世界經濟,演出了一場沒有節制和道德的財富狂歡,并最終在2008年9月以市場自由主義圣殿華爾街的崩潰為開端,拉開了一場至今仍然難以看到溝底的全球經濟墜落過程。“每個國家在2008年都是輸家,不管是用驟減的工業產量、暴跌的出口額、激增的失業率、凍結的信貸市場還是用近乎癱瘓的海上貿易來衡量,世界上的發達經濟體都遭受了重創。”[2]新當選的總統奧巴馬出臺了拯救美國經濟的政策,但是,美國經濟并沒有表現出改善的趨勢,連改善的信心也難以看到。為什么呢?危機的根源在于叢林法則的價值體系,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沒有一個脫胎換骨的改造,美國的危機永遠也擺脫不了。奧巴馬有可能改變美國人的這一套價值體系和經濟模式、生活方式嗎?這是不可能的,誰想捅這個馬蜂窩,誰就會被實際上控制著美國那種勢力所推翻,其方式有可能很“民主”,但也有可能很血腥。
于是乎,我們便面臨著這樣一個局面:當我們全力以赴學習西方的時候,西方發達社會卻暴露出嚴重而深刻的內在危機。此次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最重要的后果不是以美國華爾街為中心的金融秩序的瓦解、人員裁減或企業破產,而是西方對中國的文化優越感的瓦解,西方人所標榜為“普世價值”的那一套價值體系的瓦解。危機暴露了一幅與過去的形象迥然不同的現實場景:不可一世的西方金融機構千瘡百孔,曾經人人稱羨的管理技能失去了吸引力,而新的衍生產品到頭來不過是空中樓閣。當美國前納斯達克主席麥道夫之流的投資騙局曝光時,西方人對中國指指戳戳的道德高地也轟然倒塌了。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轉變,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據新華網北京2月21日電:2月21日下午,正在北京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來到位于北京朝陽區的太陽宮熱電廠這個目前中國最大的燃氣熱電廠參觀訪問,并在那里與清華大學師生就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希拉里·克林頓說:“我們希望看到中國的發展,看到中國人民過上優質生活。我們不希望看到中國重復美國在工業化進程中犯過的錯誤……”
遺憾的是,希拉里的希望表達得有些晚,當我們在一心一意地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步子邁得很快,與之相應的那些惡果也出現得更快:氣候異常,環境污染,森林消失,物種大滅絕,生態破壞,自然災害頻發,等等。這些危險的逼近迫使我們深刻反思,不能再跟著西方人的后面跑,我們必須在價值體系上來一個轉換,找出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來。我們現在有條件做好這件事,一方面是具備了充分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是有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等新的發展目標,還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目標,現在所需要的就是把這些目標真正地落實到經濟運行過程和生活方式之中。我們別無選擇,為了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就像當年的類人猿必須從樹上走到地面上來一樣。
歷史正在有條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事業,舊政治經濟制度的瓦解必然伴隨著與舊普世價值的瓦解,同時也催生著新的普世價值的誕生。人類當前所面臨的這場危機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所自吹的那個“看不見的手”的神話,同時也告訴人們,不管是公有制企業還是私有制企業,整體利益都是一個客觀存在,要想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人們都必須遵守道德規則,貪婪與無恥不僅會把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毀掉,也會把私有制企業毀掉。這是一個簡單的常識,一個不可能超越的法則:一個不要道德的集體是無法長期維持下去的。有那么一些人妄圖超越這個法則,那就必須得到教訓,碰個頭破血流;如果他們困而不學,執迷不悟,等待著他們的只有毀滅。正如湯因比很早就預言的那樣:“人類將會殺害大地母親,抑或將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濫用日益增長的技術力量,人類將置大地母親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導致自我毀滅的放肆的貪欲,人類則能夠使她重返青春,而人類的貪欲正在使偉大母親的生命之果——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價。何去何從,這就是今天人類所面臨的斯芬克斯之謎。”[3]但我們必須看到,困而不學者所造成的災難并不僅僅降臨在這些人身上,而是要整個人類共同承擔。人類的利益是一個整體,所以先覺悟的人們就有責任幫助教育后覺悟者。包括這一次危機的到來,也是促進人們道德覺悟的契機。
大災變呼喚人類猛醒,社會大危機激發思想新啟蒙。普世價值是全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是人類精神成熟的標志。所有的人都有責任為其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不是簡單地跟在別人的后面爬行。“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從西方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遇到的困難來看,西方的貓已經不行了,已經抓不住自己養出來的大老鼠了。西方人應當記住自己的前輩哲人的偉大傳統,對自己的價值體系來一個反思,蘇格拉底曾說,一種未經審視的生活還不如沒有的好。按照同樣的邏輯,我們也可以說,一種沒有經過審視的價值體系是不值得堅持的,也是不值得拿出來向別人炫耀的。
康德曾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而對我們來說,就不能滿足于驚奇和敬畏了,而是要把兩者融為一體,內化為我們的行為準則,進而把自身提升到萬物之靈應有的位置上。由于這樣一個認識深入過程,人們便從叢林法則的控制下解放出來,看到人類個體與人類整體之間的有機聯系,看到人類的進化過程,進而提出一個新問題:如何科學合理地組織社會生活,以推進人性的進一步進化,如何克服社會生活中的諸多不合理現象,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歷史之神把拯救人類的重任放在了中華民族的肩上。當代中國是一個巨大規模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存在,有著從傳統社會到發達的現代社會的各種生活和生產方式,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杰出的智慧,同時還繼承了被西方人所拋棄的西方文化的精華馬克思主義,以及現代西方人熱心地傳授給我們的民主法治精神。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正在經歷著一個劇烈變化的發展過程,如此復雜多樣的現當代中國經驗可能是當代最值得重視、最可能誘發思想創新的學術研究對象,我們正處在價值體系創新的臨界點上。
我們并不否認普世價值的存在,但不局限于西方的那一套自相矛盾的價值體系,而是要進一步前進,提出一個新的核心價值,建設一個把以往人類所創造的價值都包括在內的價值體系,一個完善的能夠保證社會和諧的價值體系,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樣的價值體系,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代表著人類進步的方向。中國人并不打算為新的價值體系注冊專利,我們希望全世界人民都參與到這場偉大事業之中,共同構建和諧世界。
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偉大飛躍即將來臨,一個新時代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
[1]陳學明《金融危機是生活方式危機——西方再次掀起“《資本論》熱”的啟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隨著新自由主義以及其他各種思潮的廣泛流行,人越來越被看作是充滿著“物欲”的“經濟動物”,獲取最大限度的物質享受似乎成了人活著的全部意義和最高目標。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也順利地從“生產型資本主義”調整為“消費型資本主義”,無論是就整個社會而言,還是就單個的個體而言,都是以“最大限度地進行消費”作為宗旨。消費主義的流行、消費欲望的放大,是與人的風險意識的減弱成正比的。人們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錢去無節制地消費,走上了以下兩條道路:其一是“賭”。人們完全成了一個投機者,企圖通過投機使自己在短時期內暴富。當代資本主義也就成了“賭場資本主義”。而社會一旦進入這種狀態,一切就變得不確定了。一個高度不確定的社會也就是一個投機的社會。在金融熱的影響下,工業也不得不過分地集中于短期收益上,正是這種謀取短期效益的理念,構成了企業發展的巨大障礙。其二是“借”。人們為了讓自己在今天盡情地消費,就想方設法用明天的錢,“寅吃卯糧”,也就是說向他人、特別是向銀行借錢。“明天的錢”就是還沒有掙到手的錢,而其中大多實際是“根本不可能掙到手的明天的錢”。這些人盡管并不具備可以賺到“明天的錢”的能力,但就是敢于花虛擬的“明天的錢”。當然,由于把生活的富裕寄托在借貸上,當今的許多美國人根本沒有積蓄。紐約市議會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紐約20%的人根本沒有任何積蓄,45%的紐約人雖有積蓄,但只夠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銷。在當今的美國,不僅個人靠借貸來超前消費,整個國家也是靠舉債過日子。美國的發展建立在靠借別人的錢的基礎之上,美國是世界上空前的債務國家,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
可以說,美國整個國家就是這樣存在著,而單個的個人也是這樣存在著。我們可以把這種存在方式簡單地描述如下:通過“賭”和“借”去進行“超前的消費”、去滿足永無止境的“物欲”。同時,美國的主流文化一直在助長這種存在方式,一直在說明這種存在方式是合理的、正當的。消費主義、個人主義和現實主義已構成當今美國人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
[2]引自《參考消息》2009年1月9日文章:《保羅•肯尼迪撰文認為,世界新秩序將在2009年出現》。
[3]摘自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第八十二章》(根據網上資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