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號討論時,【區德福】說:“什么是社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弄不明白,《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不能用明確的定義來區分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就是明證。”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有沒有講明白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
我們還是具體地看一看《共產黨宣言》是怎么論述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吧。
一,《共產黨宣言》1是一部什么樣的著作?
1,《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而共產主義聯盟是第一個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無產階級政黨。
2,《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奠基之作。
3,《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礎。
4,《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完整而又凝練簡潔的表述。
5,《共產黨宣言》是社會主義運動的總綱和路線圖。
二,《共產黨宣言》講了什么?
《共產黨宣言》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全文分為四個部分,其內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資產者和無產者
1,闡述了階級斗爭的歷史作用,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不同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演變。
2,分析了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論述了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到的革命作用,如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但也指出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逐漸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
3,闡述了無產階級的產生、發展及其特點,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本質要求;說明了無產階級是大工業的產物,具有最徹底的革命性、組織性和團結性,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
第二部分:無產者和共產黨人
1,論述了共產黨人與無產階級的關系,共產黨人代表著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始終代表著整個運動的利益。
2,闡述了共產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目標,包括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以促進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使社會達到“自由人的聯合體”的狀態。
3,回應了資產階級對共產主義的種種責難和污蔑,對一些錯誤觀點進行了批判和澄清,如關于消滅家庭、消滅祖國等說法,指出這些都是對共產主義的歪曲和誤解。
第三部分: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
1, 對當時流行的各種非科學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潮進行了批判,包括封建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等。
2,分析了這些思潮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指出它們的局限性和錯誤所在,強調只有科學社會主義才是真正代表無產階級利益和社會發展方向的理論。
第四部分: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
1,闡述了共產黨人在革命斗爭中的策略原則,強調共產黨人要根據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和革命形勢,靈活制定斗爭策略,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反對共同的敵人。同時,在聯合中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堅持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目標。 -
2,指出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使整個社會得到徹底的改造,但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要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要根據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狀況,采取不同的革命手段和方式。
《共產黨宣言》緊緊把握體現和實現勞動者利益要求的這個核心,從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基本矛盾及演變為出發點,科學地說明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特點,說明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總體要求和綱領,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指明了方向,也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共產黨宣言》有沒有講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
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也明確告訴我們:“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這里的共產主義,我們把它當作科學社會主義的同義詞來理解,也可以把它當作勞動階級社會來理解)。
在這里,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最根本的區別,告訴了我們。他們把兩種社會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顯現在我們面前: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特征是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勞動(活的勞動)只是為生產資料的增殖服務的,是資產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會主義生產力特征是生產勞動(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資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資本主義的生產性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而社會主義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的生產方式,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理解為是消費價值(消費品)的生產。因此,無產階級運動或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實現由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向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
這就是《宣言》全書中的核心要點,它不僅是共產黨組織建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總體指導思想。
基于這個核心要點和總體指導思想,我們又可以把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進一步具體為實現四個轉變:
一,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力產生根本轉變:即由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到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的轉變;
二,是必須促使社會生產主體由資產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的轉變;
三,是必須促使由體現資產所有者權利要求一一資產所有權的制度向體現勞動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制度的轉變;
四,是必須促使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所有到社會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轉變。
在《宣言》的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還進一步指出,共產主義革命需要做到兩個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什么是傳統的觀念?那就就是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適應的觀念:包括生產力觀念;生產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制度觀念;文化觀念等等。
什么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觀,那就是建立以工人為主體的,以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為目的的生產方式,即消費價值生產方式。概括起來就是要上述所說明的實現“四個轉變”和“兩個決裂”,從而最終形成以勞動者利益要求的滿足為核心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及相應的文化意識形態。
四,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范疇
從十月革命以來,社會主義實踐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歷史。雖然以產權制度與公有制相結合的蘇聯模式只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種過渡經濟模式,但是,在我國農業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卻產生了以勞動者為主體的、體現勞動者利益要求的勞權公有制模式——人民公社模式,這就是現實的科學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即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也就是說,科學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不再是理論,早已經成為了一種現實。
閱讀《宣言》,結合科學社會主義實踐,我們應該形成科學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或范疇:
1,明確社會主義運動的主體:無產階級,認識無產階級的消滅私有制和剝削制度及和實現當家做主和按勞分配的利益要求及社會主義運動的性質與特征;
2,明確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根本概念,特別是要明確社會主義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互關系與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相互關系的區別;從而明確兩種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區別——勞動所有權與資產所有權的根本區別;
3,明確社會主義生產的主體是勞動所有者,而不再是資產者;也不是勞動力所有者。社會主義生產主體與資本主義生產主體的區別是勞動所有者與資產所有者的區別。
4,明確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滿足勞動者的消費需要,而不是滿足資產者對資產增殖的需要。因而社會主義生產是消費價值的生產,而不再是剩余價值的生產。
明確了這個正確的社會主義觀,我們才能“擦亮眼晴,燭照現實,提高辨別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能力,不在復雜的思想斗爭中站錯立場,迷失方向。”
在這個正確的社會主義觀的指導下,我們才能夠了解列寧主義理論產生的意義和十月革命的特殊性,我們才能弄清蘇聯模式的性質、特征及蘇聯人在對科學社會主義認識上和行為上的正誤;有了這個正確的社會主義觀,我們才能真正弄清,為什么蘇聯模式的經濟體制會出現僵化、缺乏活力的原因所在,為什么東歐和蘇聯會走向滅亡;有了這個正確的社會主義觀,我們才能知道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到底做錯了什么,從而必然地導致了蘇聯的滅亡。
在這個正確的社會主義觀的指導下,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建國后三十年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就和意義,才能真正了解我國農村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體制建立的意義。有了這個正確的社會主義觀的指導,我們才能知道1978年以來的我國的經濟改革的成敗得失,才能正確地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雖然已經有了170多年了,但是,《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其闡述的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總體綱領,在社會主義制度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現之前,是不會過時的。這就是在今天我們仍然要學習《宣言》的意義所在。
雖然在十月革命以來產生的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先后滅亡了,但是,從十月革命開始起,現實世界就進入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斷衰退、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不斷興起的過渡時期。這一方面是十月革命后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真正的、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對應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另一方面,在本世紀初出現的知識經濟形態,由于知識的地位超越了資本的作用而使生產勞動取代了生產資料的支配地位,從而形成了新興的社會主義生產力及其發展要求,同時也產生了“人人為主體、按業績付酬”的新的制度形式。
當人們在為東歐、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滅亡嘆息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事實上已經引起了生產力發展的階段性的變化,另一種形式的制度革命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而且還在不斷地發生著。
附注:
1,《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49年9月出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