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前蘇聯的解體標志冷戰的結束,而社會主義陣營與前蘇聯的瓦解與解體被認為是21世紀共產主義的大失敗,同時也意味美國與西方國家新自由主義的完勝。冷戰的結束改變了世界地緣政治與經濟的格局,美蘇兩極被代之以美國獨霸的單極世界。當時美國與西方信心滿滿地認為全球化就等于民主化與市場化,等于世界美國化與西方化,由此將達到“歷史的終結”。但是,時至今日,人們發現這些認知都錯了,歷史不僅沒有終結,而是又回到了過去。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1991年前蘇聯的解體是冷戰結束的標志嗎?事實正相反,前蘇聯的解體恰恰是冷戰結束的結果,冷戰結束才是社會主義陣營與前蘇聯瓦解與解體的直接原因。從戰后歷史看,正是因為冷戰,所以才有了美蘇兩大陣營的分裂與對峙,當然反之亦然,因為兩大陣營的對抗不斷升級,才有冷戰的形成。兩大陣營的形成不僅在政治與軍事上導致了世界南北分裂與對峙的兩極格局,同時也形成了兩大相互隔絕的封閉的地緣經濟格局,一個是以前蘇聯為中心的,以計劃經濟為特征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另一個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以市場經濟為特征的資本主義經濟體。而且,兩大陣營的分裂與對抗同時加強了美蘇兩國對集團內部的領導,鞏固了它們在各自集團內部的中心與霸權地位。所以,隨著冷戰的結束,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分崩離析與前蘇聯的解體,其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同樣,對于美國與西方陣營來講,冷戰也是美國霸權與西方主導世界秩序的基礎。而冷戰的結束,既終結了美蘇兩大陣營的分裂與對抗的局面,導致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與前蘇聯的解體,同時也動搖了美國霸權與美歐主導世界秩序的基礎。另外,共產主義的大失敗也并不意味新自由主義的完勝,相反在冷戰結束后的30多年里,人們見證了新自由主義的大失敗,以及民粹主義在美國與西方的興起。對此美國已故歷史學家沃倫斯坦·伊曼紐爾就曾經講到:“在蘇聯解體之后,美國據說是贏得了冷戰的勝利,其后,我們就處于一個單極世界之中,而美國則是其中最為強大的力量。我以為這是對于現實的極端錯誤的理解。問題之一,就是蘇聯解體了。對美國而言,這是個災難!我知道沒人這么說,他們只是說這對美國而言是個巨大的勝利,但它確實是個災難。”他之所以如此認為,這是因為冷戰期間美蘇兩大陣營的對峙,就如同相依在一起的兩捆稻草堆,誰也離不開誰。而冷戰的結束,其中一捆稻草倒塌了,那么另一捆還能屹立不倒嗎?首先,沒有蘇聯這一共同敵人,也就沒有美歐聯盟的必要性,由此結果是美歐關系的漸行漸遠。而沒有美歐聯盟,美國單槍匹馬又何以能夠領導世界呢?其次,冷戰結束,改變了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結構,加速了全球經濟中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區的轉移,美國與西方不再是全球的政治與經濟中心。曾經的“美國生產,世界消費”的模式變成了“世界生產,美國消費”的模式,或者更準確地講變成了“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模式,以至于導致美國衰退,中國崛起。而經濟中心的轉移又進一步加速了全球權力中心的轉移。事實證明:全球化等于民主化與市場化,但是不等于世界美國化與西方化。再有,沒有冷戰,美國的軍火又能夠賣給誰呢?最后,沒有了共同敵人,又何以轉嫁國內矛盾,凝聚國內的團結呢?
事實上,早在二戰結束前美國地緣政治戰略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就曾經分析到,美國如果要維持世界主導地位,就要控制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就不允許在歐亞大陸邊緣地帶出現國家或國家間的聯盟,形成一個主導性的勢力,從而威脅美國的安全。而要做到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歐亞大陸兩端的主要國家處于對立與相互牽制的狀態中。所以,一個分裂但平衡的歐亞大陸是美國霸權存在的先決條件,它既是一個地緣政治框架,也是一個地緣經濟框架。對此他有句名言,即“誰控制了邊緣地帶,誰就統治了歐亞大陸;誰統治了歐亞大陸,誰就掌控了整個世界的命運。”所以,冷戰結束對于美國來講并不是幸事,而是相反,對此就如沃倫斯坦·伊曼紐爾所言:“雖然許多評論家歡呼1989年是美國統治下和平的開始,但本書的論點正好與之相反,它標志著美國統治下和平的終結。冷戰才是美國統治下的和平。冷戰結束了,因此美國統治下的和平現在已經終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