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 /文
據11月16日《中國企業家》報道,日前,x訪問澳門期間坦承房價壓不下來。他說“左一個(國)十條、右一個(國)五條,但房價就是壓不下來”, “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復雜,如果真的買不到房,可以考慮用先租的辦法”。
這些年來,中國房價一路飆升,成為廣大民眾關注的社會熱點。黨和政府也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房價的措施,但是成效甚微。今年初,國務院出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政策措施調控房價,但是依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雖然樓市成交量有所下降,但房價依然呈現強勁上升勢頭。
中國房地產猶如一匹脫韁野馬,已經無法駕馭了嗎?其高房價的真正原因在那里?以草民之見,降房價不是不能,而是一個決心的問題,其核心是房地產發展方向的問題。
第一,“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的總體思路,本身就缺乏調控決心。既然房價問題成為事關民生的大問題,甚至事關社會的穩定,就應該痛下決心綜合治理。但是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扭扭捏捏、似是而非,嚴重影響了調控政策的執行力度。記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伊始,中國房地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降,這本來是清理房地產泡沫的最佳時機,但是政府卻擔心GDP的下降,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迅速采取了五花八門的“救市”措施,錯過了房地產回歸理性的最佳時機。而后的中國房地產便出現了更加離譜的新一輪上漲。而此后出臺的調控措施,很明顯只是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而沒有絲毫調控房價“下降”的意圖,顯然,只要不過快上漲就是符合調控“總思路”的。這樣的調控結果也就可想而之。
第二,中國房地產已經失去了居住的本質屬性。“安居樂業”、“居者有其屋”,這是歷代賢明治國者所希望和追求的一個理想,也是民眾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是這些年來,在取消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福利住房制度之后,完全市場化的住房改革并沒有使這一理想得以實現。相反,市場化在制造了巨大的貧富差距基礎上,“住房難”成為眾多民眾的心頭之憂。需要房子的人買不起,買得起的不缺房。許多富人將房產作為投資理財的手段,于是房地產成了富人的賭場、銀行和聚寶盆,而窮人要買房只有傾其幾代人積蓄硬著頭皮做個房奴。前不久網傳國家電網有關統計,中國有“6540萬套空置房”,盡管這一說法被有關部門否認,但空置房在中國的大量存在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第三,地方政府“賣地財政”成為高房價重要支撐。毋庸諱言,房地產調控中的兩大阻力,一個是開發商,另一個就是地方政府。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就是倒騰土地、折騰城市,而有些地方的GDP的50%以上,依賴于房地產的賣地收入。而房地產價格下降就意味著地方政府財源的減少,以及GDP政績的下滑,這是地方官員們絕對不愿意看到的。
第四,開發商們為了暴利護盤捂盤、見利忘義。目前,在一些城市賣到上萬、甚至數萬元一平米的樓房,其成本究竟是多少?他們的利潤有多大?這一直是不透明的,也是不可公開的商業秘密。但不論是從那個渠道得來的真實情況,都無不印證了中國房地產的超級暴利。國務院參事任玉玲披露一位房產商曾告訴他,在美國房地產利潤是15%。而在中國卻是150%。今年8月,重慶市江津區委書記王銀峰在與某房地產商的談話中無意披露的繁華地段——重慶市政府對面的“水映康城”,樓盤成本也不過1300多元。由此可見,資本追逐利潤的誘惑遠遠超過社會責任、道德良心的約束。
其實,房價調控失敗原因還遠不止這些。不過,這些顯而易見的因素,足可以讓我們反思中國房地產發展問題上的方向性問題,那就是發展房地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還是為了GDP的增長?反過來,GDP的增長又是為了什么?如果GDP在連續多年的增長之后,財富最終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無法解決和滿足民眾起碼的住房問題,這樣的GDP追求又有何價值和意義呢?它告訴人們GDP不是萬能,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發展為了人民”才是最根本的。
今日,來自《新京報》的報道說,11月16日,武漢市發生城管人員拆違章建筑被襲事件,11名執法人員被一男子駕車撞傷。該市黃陂區后湖村有一塊重要濕地。一部分村民出地,中間環節有人負責“招商”。目前,有多名商人到此處投資違建,當地形成近9萬平方米的違建房,總投資高達4500萬元。此違建房的成本為500元/平米,但最后售出價為1400元/平米,而當地合法商品房每平方米售價已超過3000元。
這篇報道無意中,披露了這些建筑的成本只有500元/平米,售出價為1400元/平米,“而當地合法商品房每平方米售價已超過3000元”。我們暫且不說這些房屋是否違章,單就這一信息而言,說明民間自主開發的房子并不貴,而一旦“合法”開發,房價就數倍數十倍地增長了。
我毫不懷疑溫總理的親民情懷。他建議“民眾如果真的買不到房,可以考慮用先租的辦法”。溫總理的建議用心良苦,體現了在高房價難于抑制情況下對無力買房民眾的關懷之情。但是,買不起房的人能否租得起房還是一個問號。
實際情況是,中低收入階層不是“買不到房”,而是買不起。而租房又去租誰的房?如果政府不大力建設廉租房、經濟適用房,而是去租住那些富人們的房子,這樣的結果可能比貸款當房奴更可怕。因為富人們掌控的房源不僅租金會隨著房價水漲船高,而且會形成壟斷。而這正是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們一直所期待的局面,他們主張窮人就不該有自己的房子。而形成“房主”主宰“房奴”的局面,絕不是和諧社會所追求的結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