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家有這樣一個風俗:誰家的雞丟了,蘿卜被人拔了,諸如此類,女主人會扯開嗓子罵,從村東頭罵到村西頭,再從村南罵到村北,是那種帶調調的罵,猶如唱歌,才藝高超者,聲音高亢激越,古韻悠揚,極富美感,尤其是用菜刀敲著砧板的罵,那節奏感更是好得不得了,我估摸著夠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格了。看起來是咒罵小偷,其實不然,它更像如今TV上的才藝展示,事實上村民會私下評價誰罵得好聽誰不怎么樣。如果罵人者人緣好,時不時還會有大嫂、大媽勸她“坐下歇歇,喝口水”,因此,這類咒罵往往能持續半天。在下打小頑劣,常糾集一伙小玩伴跟在后面鸚鵡學舌。村里有個比我大幾歲的會拉二胡,我提議讓他拿著二胡跟在后面,“她罵一句你就拉一下,別跑調”,他說沒有譜,拉不了,我說這好辦,我負責“翻譯”成簡譜就是了——當時絲毫沒覺得那種“同聲翻譯”技能是一個天賦,我不知道也沒人告訴我可以朝這方面發展,至今我也只能笨手笨腳地拉拉《東方紅》、《洪湖水浪打浪》等簡單的旋律,《賽馬》是動不了的。到后來,有很多新娘子是從遠處嫁過來的,她們或羞于那樣咒罵,或沒有掌握那項才藝,或者剛嫁過來時只能用普通話對話,終歸是慢慢失傳了,遇到“雞丟了,蘿卜被人拔了,諸如此類”,偶爾會有男主人打赤膊在弄堂里罵,由于毫無旋律和美感可言,罵幾聲粗話也就收工了,男人干這事兒非但專業不對口,目標也是背道而馳的,因為那罵人本質上是封閉年代的一種生活方式——有些蘿卜很顯然是鄰村的人拔走的,沒必要在本村罵老半天。
就中國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投資美國兩房虧損總額多達4500億美元”話題,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注于中國和新興市場研究的經濟學者郭凱專門撰文稱,這一傳聞純屬“弱智的謠言”,該學者稱就算中國持有的是兩房股票而非債券,虧損最多也只能達到1500億美元。“兩房債不是兩房股票,兩房股票可以一文不值,可兩房債券因為有政府擔保,非但沒有貶值,而且在低息的狀態下,最近兩年,兩房債的價格一路飆升,人民銀行持有的兩房債非但沒有變得一文不值,在過去兩年,應該還有著相當可觀的回報率”,“兩房在股價最高的時候,加在一起的市值也不到1500億美元,就算兩房全是中國人民銀行持有,人民銀行損失到頭了,撐死也就是1500億美元”,郭凱表示,“當然,根據我的閱讀,就算人民銀行有兩房的股票,估計連個小股東都算不上,要不然早就被美國人喊狼來了。”
在某網站郭凱此文的評論中,幾乎是一邊倒的謾罵。茲摘錄部分于下:
前天說央行行長ZXC外逃是謠言的時候還說虧了4500億美元,怎么現在說才1500億美元。可笑
4500億和1500億的區別在于100步和50步的區別,磚家先生你好:你知道50步和100步的典故嗎?
1500億還少啊,奶奶的拿錢不當錢
一個說4500一個說1500,咱咱們取一個中間數,就是3000億美元……悲哀,天大的悲哀!
就算是1500億美元,你知道是什么慨念嗎,一艘航母才200億美元
誰都不是全才,人人都會出錯,但要盡量不犯低級錯誤。罵政府、罵專家是一種時尚,倒也無可厚非,但你得做點功課,最起碼要看完準備評論的文章,要是能不帶臟字更好,否則被罵的人不是看不起你就是搖頭嘆息。如果分不清債券和股票的區別就罵開了粗話、臟話,豈不是罵了自己?
作者引入1500億美元這個數字只是為了反駁“虧損4500億美元”的謠言,因為理論上“撐死也就是1500億美元”,并不是說真的虧了1500億美元,更不是拿1500億美元不當一回事。這世界上再有錢、再大方的人也不會將1500億美元當做小數字,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博士毫無疑問對數字很敏感。
關于兩房投資,這樣看更靠譜:
截止到2009年6月底,中國持有45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美國財政部數據),后來兩房退市,股價幾乎是一文不值(全世界都知道,至少暫時如此),但債券不是股票,兩房股票可以一文不值,兩房債券的價格這兩年卻是一路飆升(美國低利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人民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在過去兩年中應該有著相當可觀的回報率(美國政府擔保的是債券,不可能擔保股市),兩房在股價最高的時候,全部股票加在一起的市值也不到1500億美元,就算人民銀行有兩房的股票,最多也是小股東(美國不會讓中國人在兩房控股),因此,巨虧4500億是不可能的,理論上連虧750億的可能性都沒有。
2010年7月1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兩房問題再次作出回應時說,在兩房股票退市后,中國投資的“兩房”債券的市場表現良好,7月13日其市場報價比宣布退市時上漲約0.8%,至于兩房股票因為退市而“一文不值”,和我們沒有多大關系,因為中國外匯儲備并沒有投資“兩房”股票。正因為如此,6月份中國在減持美國國債的同時,反而增持了兩房為主的機構債55.87億美元。
巨大的外貿順差是央行印發了等價人民幣從企業手上買下來的,這些錢如果繼續投入國內,結果就是制造通貨膨脹,投到國外去,總不可能統統用于買技術買原料,低科技中國未必看得上,高科技人家未必肯賣,買原材料是個好主意,但數字太大,定價權又被外人控制,幾乎是買什么什么漲價,所以外匯儲備買債券是不得已而為之。兩房債券和美國國債的安全系數差不多,但收益略高,所以選擇了兩房債券。
買股票相當于共同投資,自負盈虧,買債券是到期還本付息,盈虧與債主無關。中國購買兩房債券,只有兩種情況下會虧:1、美元大幅貶值;2、兩房破產倒閉。理論上印刷多少美元,決定權在美方,但并非完全不受制約,因為這個權力在金融危機之前就用爛了,如果搞得境外投資收益大幅縮水,久而久之人家就不買你的債券,這會動搖美國的根本,美國人民的幸福生活靠的就是借貸,其政治、軍事都是圍繞美元的進出順暢運轉的。為了讓美國“可持續發展”,它只能讓投資人多少賺一點。都贏了,誰虧了?全世界都虧,只有美國自身和購買美國國債的那筆資金例外。美元的長期趨勢必然是貶值,但它現在還霸者大位,不會轟然倒塌。中國不會購買50年期的美國國債,再說也沒有那種債券。
既然是企業,兩房當然存在破產問題,但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國政府掌握了80%的兩房股權,再怎么金融危機,美國政府還是有能力撐下去的。關于債券部分,不但是中國買了,美國的商業銀行也大量持有,且比中國多得多,你千萬別以為大財團只顧做生意不過問國家政治。兩房是美國住房融資市場上的主導力量,占到12萬億美元按揭貸款市場一半的份額。兩房如果倒閉,馬上會傳導到美國龐大的金融系統,不光是導致美國房地產金融市場徹底停擺,而且必然要導致恐怖的二次觸底。兩房在08年9月沒有倒閉,未來更不會倒閉,因為美國政府、美國商業銀行和美國納稅人不會同意這樣做,死撐也要撐到房地產市場復蘇。
購買美國債券,一方面是為了盈利最起碼是保值,金融危機期間能保值也就不錯了,略有盈利更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和美國扭打在一起,讓轟炸機沒法亂丟炸彈,這一點事實上是中國對美的重大戰略。比方說,假如美國政府下定決心和中國翻臉一咬牙一跺腳不繼續注資兩房任其倒閉,那好,你得用旗下那些按揭的房子抵債,4500億美元“購買”價格嚴重縮水的房子,數量一定是很恐怖的,哪天房地產咸魚翻身那可是不得了的,而房地產市場總是要翻身的,你當美國人傻呀!你怎么和美國人玩都可以,就是不會讓你染指它的核心技術、宣傳機器以及龐大的實物資產。如果解放軍拿下了華盛頓,我這個觀點自然作廢,目前還就是這個樣子。中國的設想是,經濟上近身肉搏,讓美國丟炸彈時投鼠忌器。現在又到日本買國債了,純粹是為了優化結構降低風險,應該和捆綁無關。
我能勉強接受購買外國國債,但就我個人設想來說,更希望國家儲備盡可能多的稀有金屬,尤其是黃金和稀土族金屬。儲備稀有金屬不但保值,而且增值,是真正的財富。比方說,中國每年向日本出口40億美元的稀土,如果我不出口這40億,則中國減少了40億美元的順差,換來的是400億都不止,減少對美日的稀土出口,同時也是遏制他們的武器生產,順便為世界和平做點貢獻。
隨著京滬粵跨境結算破千億,人民幣國際化不再是空中樓閣,這一戰略需要大量的黃金儲備做后盾。美國的黃金儲備8133.5噸,占外匯儲備的72.8%,德國是3406.8,占外匯儲備的68.1%,中國只有1054.1噸,僅占外匯儲備的1.6%,太低了。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應在1萬噸左右,它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強有力保障。當然,這么龐大的數字很難完全通過國際市場買到,一動手就會推高金價,只能是自產加外購結合。中國黃金年產量大概在300噸左右,1克也不要出售,央行逢低價時吃進一點,如此持之以恒慢慢積累。企業和民間藏金也很重要,政府要有意識地引導,一方面,此舉可以抑制通貨膨脹,另一方面,黃金的保值功能還是無可替代的。對于普通百姓,投資黃金不見得比投資股市獲利更快,但股市的利潤和風險是相伴的,普通百姓將大量余錢投入股市顯然是不明智的,股票有可能變成廢紙一張,黃金不會。同樣是3年期,錢存銀行一定是負利息,變成黃金一定是升值,50克、100克、1000克,多少錢都行,比較自由,兌現也方便。
國家儲備稀土金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封礦山,其難點是與地方的發展矛盾,只能規范開采控制規模;另一個是儲備成品金屬,難點是定價,解決辦法是參考當年的全國工業平均利潤。其余的,自然是提高稀土的高科技利用技術,不多說了。
有人擔心萬一那些稀有金屬被國際炒家打成鐵價,豈不是虧大了?我奉勸你多轉個彎:待到寶貝的大頭在我手上又不差錢,誰能掌握定價權?貨幣天然就是金銀,稀土族金屬的工業價值越來越大,有什么好發愁的?收儲稀有金屬的獲益顯然要遠遠大于購買外國國債,風險比購買國債小得多得多。我很高興終于看到一直盼望的國家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成了現實,我的大量收儲稀有金屬的夙愿能實現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