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黑燈率”理論被屁民發明后,萬眾期待住建部如何交代。今天屁民終于得到答復:晚上沒亮燈表明沒人住,沒人住表明沒賣出去,但沒賣出去絕不是空置。簡單說,沒人住不是空置!
霍金認為存在一個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奇點,整個宇宙都是從那玩意爆炸出來的。那么這玩意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我一直沒弄懂。今天根據住建部講話的精神,我猜測這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置”。因為在那奇點里,沒人,沒空氣,沒寵物,沒無線電,沒網絡,沒神,沒鬼,也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我們才找到住建部認可的“空置”。而且,奇點是“體積無限小”,跟當今積壓的幾十億平米房子相比,說空置率為0也不為過。鼓掌吧,大家一起為住建部的科學發展觀喝彩。
但是很少有人能達到霍金的高度。所以如果把住建部的聲明作為高中語文閱讀題,那會坑死萬千考生的。因此作為高考過來人,我感到后怕,得虧早生20年,否則。。。。。。
網上有首童謠,大意是過去天是藍的,地是綠的,食品是無毒的,爹媽是確定的。我覺得要加上一句了:邏輯是清晰的。這一對比很嚇人。照理,營養不斷充足,人應當越聰明才是。所以,邏輯越發不清晰不能從智商找原因。
斯大林同志晚年曾研究過語言學,他認為語言,邏輯是沒有階級性的。但是如今這論斷可能要改了。因為某些人已經在操縱邏輯了。對屁民來說,違反邏輯辦事會遭到打擊的。比如百折不撓的上訪,這就不符合精英們的“經濟人”,是違背“常識”的。比如工人要漲薪,那也是違背常識的,因為會導致全面通脹。反過來,精英卻能把自己違背邏輯吹噓為解放思想,比如有人說我國沒有窮人,都是待富者。比如有人說現在房價比前30年要便宜。
過去,前30年乃至解放前,邏輯是比較清晰的。我指的是敵對雙方都清晰。進步一方不用說,老蔣一方也不例外。比如他們30年代的政治課本第一句就是“政治,乃統治眾人之事”。這樣看,就邏輯而言,雙方其實都沒藏著掖著。
可人心不古,統治者也越來越會說話了。如今被奴役者稱為“弱勢群體”,似乎啥時候精英們一高興就會扶上一把。下崗叫“再就業”,嚴刑拷打叫“維穩”,暴力拆遷叫“顧全大局”,賣國叫“理性”,投降叫“與國際接軌”,全面投降叫“全面接軌”。
叛徒走狗們心里門兒清,深知一用“階級”觀念,所有邏輯就會清晰起來。所以他們首先要徹底否定“階級”的存在,然后才可以放開手腳攪亂邏輯,從而炮制出他們的一套“常識”來,這類常識總是通過一大串冗長的描述表面現象的陳詞濫調堆砌而成。比如房子沒人住,就用兩個據說有本質不同的詞兒來描述,一個叫“空置”-----多年沒人住,一個叫“待售”----本年度生產但沒銷售出去。比如明明是勞資對立,卻分為藍領,白領,灰領,金領,小老板,大老板,董事長。。。。。。
還有一個典型的所謂“斯德哥爾摩癥候群”。這是西方資產階級心理學者描述某種現象的一個詞。據說起因是斯德哥爾摩70年代發生一起挾持人質案,可不知怎么的,人質們在跟罪犯長期接觸中產生了對他的同情,進而主動協助罪犯跟警方對抗。為此,這幫腐儒們就研究出一大堆學術論文,大體認為人在極度驚恐無助下會對施暴者產生一種憐憫親切感。
其實用“階級”理論很好解釋。資產階級通過輿論控制,用語言系統,邏輯系統配合經濟分配制度,把被奴役者細分成多個“階層”,刻意造成階層之間的隔膜,破壞其聯合的意愿。隔行如隔山,是統治者最樂意看到的。每個階層的人都不自覺的把較低階層的人看成是不可思議的怪物。比如某些“白領”小妞看不慣剛上公交的骯臟民工,賦閑在家的退休老頭看不慣有人開著摩托為謀生到處亂竄。這類階層的隔閡卻在挾持案件中意外得到了消解,因為較小的空間和強制性造成“強迫”性的交流,大家驚奇發現原來有這么多共同語言(其實這類共同點本來是客觀存在的,只是統治者通過語言邏輯系統,經濟系統強行割裂而已),這樣一來在外面所謂來解困的警察則被還原成異己于勞動者的鎮壓力量而遭到大伙的反對。
可見,毛時代的下放勞動,知青下鄉,學工學農,軍民魚水情,無非是更大的“斯德哥爾摩癥候群”而已。
反動派就喜歡繁瑣主義,因為越繁瑣,空子越多。勞動者本就是“粗人”,也沒什么高招。只要抓住“階級”不動搖即可,管他什么“空置”,“待售”,老子沒地住,有空房子不讓住,那這社會打倒活該。
http://blog.sina.com.cn/HeartPumpOnLeft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