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開展一次清查房屋行動
中新網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周銳)“中國城市發展高層論壇”17日在北京舉行。在這場探討中國城市化以及中國城市發展道路的論壇上,高房價再度成為“過街老鼠”,受到與會代表的斥責。
據了解,1978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大約是17.9%,這一數據2009年已經達到了46.6%。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發展速度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兩倍左右。如今中國的城市化正在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
經濟參考報副總編輯李仁虎在代表主辦方致辭時表示,目前持續上漲的房價正在把農民工阻擋在城門之外,中國城市的發展腳步也因此受到阻擋。
清華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則指出,住房分配目前已經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應從政治的角度進行思考。他表示,由于我們的土地是國有的,因此,居住條件的獲得是一個人人都應該擁有的權利,而不是說你有錢才可以,沒錢就不行的問題。
對此,建設部原副部長楊慎坦言,分配不公,房價太高,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沒有很好地解決,已經成為中國住房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日前有媒體報道,一項對全國660個城市的調查發現,有高達6540萬套住宅電表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這些空置房足以供2億人居住。
楊慎表示,如果該信息準確,那么有必要進行第二次房屋普查。畢竟中國已經30年沒有做普查了,基礎數據都不準確。今后應該通過普查,根據新的數據,來制定新的住房政策。
除了高房價外,交通擁堵、垃圾圍城、弱勢群體貧困和公共衛生安全等突發事件頻發也讓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據報道,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達到1972萬人,人口總量以每年54.3萬的速度膨脹。但北京98%的能源靠外地調入,由于人口快速膨脹,新增交通供給、南水北調水量等都可能被新增人口抵消或吞噬。
因此,現場專家認為,中國不能片面地走大城市發展的老路,而要走城鄉統籌、以城帶鄉,發展中小城市和村鎮化建設道路。同時現有城市也應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指出,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有兩條,第一是科技進步,以先進的節能減排的技術,減少單位產品和單位服務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第二是調整發展路徑,推廣應用節能減排和環保的原材料,規劃建設以及維護使用低碳建筑。
上海證券報報道:本報記者獨家獲悉,6月底,中央高層委托有關機構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進行樓市調研,并且征求民間研究機構意見,以此更真實地了解目前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帶來的影響,防止樓市調控對經濟造成誤傷,為制定下一階段樓市調控政策做準備。
另據《華夏時報》報道,6月底,決策層關于下半年宏觀政策偏向中性的調控主基調剛剛傳出,國企央企近期便步調一致地集中拿地,這似乎不只是巧合那么簡單。7月8日,記者從一位接近國資委的消息人士處獲悉,國資委近期通過約談等方式“授意”房地產央企下半年在各自專注的領域加速擴張。
中央為什么會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是因為房價過高,流入房地產的資金過多,投資過熱,這種現象已經嚴重“誤傷”了國民經濟的平衡健康發展,在房價上的竭澤而漁,已經使民眾苦不堪言,使民生難以為繼。如果要說是什么政策誤傷了中國經濟的話,那么,原先的房改政策,房貸政策,房地產開發政策,土地財政政策,才是誤傷中國經濟的罪魁禍首。現在,中央所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其效果八字還沒見一撇,畸高的房價根本就沒降,怎么就有人嚷嚷著“誤傷”了呢?要“授意”了,說穿了,這就是房地產利益集團在挖空心思曲解中央政策初衷,不惜造謠生事,拋出“誤傷”論,“授意”論,試圖以此混淆視聽,對抗中央調控政策,從而誘騙最后一批傻瓜進場。什么“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什么“記者從一位接近國資委的消息人士處”,什么“中央高層委托有關機構”,什么“國資委近期通過約談等方式“授意”了,如果是秘密進行的,你記者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是公開的,又哪來神秘的“中央高層”和神秘的“有關機構”和神秘的“約談”?這幾家媒體造假也太缺乏技術含量了。
對上海證券報的造謠消息,今天人民網就有報道表示:記者就此致電廣東省某著名房地產開發商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我沒有聽說中央下來調研摸底的消息。”他告訴記者,此前他只聽說相關部門在廣東進行土地方面的調研,但是對于樓市政策的摸底卻聞所未聞。記者又聯系一位在北京的房地產商內部人士:“沒有聽說中央在地方摸底樓市政策效用的消息。”另有一位遠在深圳,就職某著名媒體的房地產記者也向《國際金融報》透露說,并未聽說有中央領導委托機構基層調研政策效果。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秘書長何琦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說:“自從4月份新政開始以來,國家就對新政的作用密切關注。住房建設部以及國土資源部都就相關問題進行基層調研。”但這位協會人士并未聽聞上述消息。
不過,今天的《證券時報》又發布消息說:影響了中國今年上半年樓市的房產新政,是否將會退出?昨日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投資者俱樂部在深圳舉行的成立儀式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部主任、中國社會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副主任秦虹分析說,對第三套房不放貸、對沒有社保人員限制購房數量等臨時性政策有可能放松和退出。甚至有人在網上公開叫囂,說中央調控政策已悄悄“拐彎”了。
之所以二流媒體尤其是證券媒體急吼吼揚言調控政策松動了,原因之一是中央調控政策開始部分顯現效果了,經濟規律開始發揮作用了,這是房地產利益集團惶惶不可終日的心頭大患。因為他們的手里,還砸著數萬億的房產沒有出手。之二是投資機構手中即將成為廢紙的房地產股票已令證券業界憂心忡忡。之三是國家電網公司近期在全國660個城市的調查顯示,有高達6540萬套住宅電表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這些空置房足以供2億中國人居住。這個消息對拼死抵抗的房地產利益集團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因為他們這些年來玩命忽悠的“市場導向論”、“剛性需求論”被天文數字的空置房擊得粉碎。下一步再用何種謊言誘導民眾高價買房實在令他們頭痛。
中國目前完工的房屋,足夠今后幾十年的住房需求。現在,大家可能對660個城市空置了6540萬套住房感到吃驚,但更令人吃驚的數字還在后面。全國住房可使用面積究竟是多少,人均實際已達到多少,歷來成為官家不愿向百姓公布的數字。沒有官方數字,作為百姓,只能靠身邊的一些現象瞎猜。比如,許多農村住房幾乎常年空置,因為它們的主人外出打工去了。我有個同事,家在宿縣農村,最近回來說,一個五百多人的村子,現在在家的人員不足二百人,許多人家大門緊鎖,居家外出。這些人到了城里,不管好房子孬房子,都是要住的。現在,城里提供了這樣的房子。因為城里許多家庭都買了新房子,把舊房子騰出來,出租賺錢。目前雖然這些房子沒空置,但農村的許多房子卻空置著,城市的房屋需求實際上是一種短期需求,一但經濟萎縮,來城里討生活的人回到農村去,那么,城市房屋空置就將十分驚人。這是明的空置,隱性空置面積可能更是驚人。普通的城市一家三代五口人本來一個大套就夠住了,但現在子女及孫子又單獨買了一套。兩個老人住著原來的大套。這樣的家庭不計其數。實際上,按住房的使用價值來看,這戶人家明顯存在房屋空置。這樣的空置又是多少?恐怕又是天文數字吧?再加上開發商尚未賣出的房子呢?
面對如此驚人的住房空置,開發商為何無動于衷還要繼續“開發”呢?他們為什么不怕房價下跌呢?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些空置房大多已經賣了。誰買的?開發商自己買的。他們雇人冒充住房戶從銀行貸款將自己開發的房子高價買下,從銀行貸的款便成了自己的利潤,比如他的房屋開發成本是每平米800元,他就可以把售價開到每平米1500元,然后從銀行貸款每平米1200元,還沒轉手就已經凈賺每平米400元。今后房價繼續漲,就賣了房子還銀行的貸款。如果房價暴跌就把這房子抵押給銀行,反正每平米400元的利潤已經空手套白狼到了自己的腰包里,多幸福呀!現在,這6540萬套空置房就是要挾政府要挾銀行的籌碼,你不讓我房價繼續漲,我就把這攤爛肉推給你政府,推給你銀行,看你們能怎么辦?更何況,還有地方政府的數萬億債務也是綁架中央政策的籌碼,這大概就是“誤傷”論、“約談”論的現實依據吧?
很顯然,房地產利益集團還想把他們這種擊鼓傳花空手套白狼的游戲玩下去,可他們片面地孤注于中央政策的改變而忽視了經濟規律。實際上,即使中央調控政策不“誤傷”他們,經濟規律的鐵棒也已經高高舉起并即將給他們當頭一棒。在“操控”性政策里享樂太久了,以為地球都可以在他們的“操控”下翻轉,這就是他們的瘋狂所在。上海開始三套房貸是他們導演出來的,二流媒體起勁幫他們鼓噪同樣也是他們導演出來的。
是繼續讓開發商這種惡劣的游戲玩下去,還是當機立斷繼續施以嚴厲的調控政策并采取斷然措施對所有的空置房做出處理,考驗的是中央政府的魄力和能力,中國經濟靠吸毒維持其活力的惡性循環再也不能玩下去了。唯一的辦法就是立即停止商品房貸款和征收房屋空間占用稅,我們相信中央的調控決心是不會因利益集團的要挾而發生動搖的。
中美聯合國際疑難病研究院院長陳中華建議;開展一次清查房屋行動;對沒人居住和每人居住超過50平米的房屋.中國政府按市場價收購,出租或出售給貧困無房者居住,并規定以后每人居住房屋超過50平米者不得購房.
中美聯合國際疑難病研究院院長陳中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