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海南海岸每畝2.5萬被賤賣
余豐慧
·
2010-06-05
·
來源:烏有之鄉
驚聞海南海岸每畝2.5萬被賤賣
央視記者對熱火朝天中的海南海岸線旅游房地產開發進行深入調查。據調查,現在海南海邊的土地,從農民手中征用普遍是2.5萬元到5萬元一畝,而開發成樓房和別墅后,每平方米能賣到2萬到10萬元,相比而言,海邊的低價非常低。
海南海岸線一畝地征用價僅2.5萬元,開發商蓋成別墅后每平米買到2萬到10萬,這分明是白白給開發商送錢。當然,到開發商手中的海岸線實際價格可能遠遠高于從農民手中的征用價。高出那部分自然到了當地地方政府的腰包里。開發商開發海岸線獲得了暴利,地方政府獲得了土地收入、稅收還有GDP增長數字,官員撈到了政績,而唯獨農民利益被拋棄,國家資源被賤賣。
無論海南政府怎樣信誓旦旦的聲明,海南開發要走科學開發、環保開發的路子,絕不會重蹈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房地產泡沫的覆轍。但是,俗話說“眼見為實”:“央視記者行走在海南島的海岸線上,到處都能看到正在開發建設的工地和被砍伐的樹木,無論是開發火熱的東部,還是正在萌動的西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央視記者聽到的最多的話題就是征地、賣地,而談得最火熱的是海邊的土地,海南沿海最優質的海灘資源被賣掉、被賤賣。”
這些景象與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海南大開發如出一轍,甚至有過之而不及。海南省于1988年經過全國人大會議批準建立經濟特區,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掀起了一輪瘋狂的房地產開發熱。1992年,筆者曾到海南出差,看到的景象與今天差不多,到處都是談論房地產開發的,都是談論土地暴漲速度的,都是談論一夜之間產生多少個百萬富翁的。帶著幾萬元“闖海”的個體戶,一覺醒來已身價百萬;一幢大樓尚未封頂,已“轉嫁”幾十次。但是,缺乏產業支撐、缺乏最終消費需求的房地產熱只能是一場“擊鼓傳花”式的游戲。1993年下半年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海口、三亞600多幢商品樓工地突然沉寂下來。當時700萬人的海南,積壓房地產項目竟占全國的十分之一,455萬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長期無人問津,“爛尾樓”四處林立。1995年,海南經濟增長率從全國第一跌入倒數第一。
要說與今天有所不同的話,那就是,那次房地產開發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亞兩個城市以及周邊。而這次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到已經“東西南北”齊開花。每一個縣鄉鎮村的海岸線也不放過,都成了開發商的獵物。這次比上次可怕多了。
豪華酒店、豪華別墅、高檔高爾夫球場,有的正在建設、有的準備動工、有的正在規劃。更加令人驚愕的是,海南自然生態環境正在遭到嚴重破壞。當地農民的話語最為真實、樸實:“沒有征地前這里都是有防風林的,而且長的都是木麻黃,臺風來都能遮風擋雨,沙來也擋,風來也擋,現在都沒有了。”“臺風對村莊的影響很大,在沒有海防林保護的地段,村民的房瓦會被吹走,房屋也可能被吹倒。“進入9月份以后,就是臺風的季節,假如沒有防護林,那么這些房屋、莊稼以及人都受不了。”
需要提醒的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如果如此下去,后果被上個世紀90年底初的情況更加嚴重。海南要拿出不重蹈上個世紀房地產大泡沫的有效建設方案,海南要堅決立即制止對自然生態和海岸線線的糟蹋和破壞。要通過制度甚至立法,對建設中的海南一草一木、一塊綠地、一粒沙子、一塊礁石都要實施保護,都要無比珍惜。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南發展要堅持“不破壞資源、不污染環境、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三不原則”一定要強化落實。否則,不但是重蹈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覆轍問題,而且將會成為海南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的罪人。
新聞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5/30/c_12157577.htm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