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中央的資歷不夠,所以急需金錢和權利在中央部委活動,以提高自己的影響力。所以才出現問題。
房價上升過快,與陳本人是有密切關系的,因為只有房價快速上升,才有開發商去不擇手段的加速開發,這樣陳也可以叢中獲得個人所需要的金錢支配權,個人估計陳可能沒有把錢放進自己的腰包,而是“跑部錢進”中用掉了。
當然房價是應該比一般的商品上升得快一些,因為房子是最終產品,具有很大的帶動性,可以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擴大內需和繁榮經濟、穩定就業、改善生活水平有很強的作用。同時,如果沒有合理的房價增長,上海的城市建設不可能有今天的地步。可能很多地方還是“城中村”。
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不要過分。經濟發展也需要平衡,需要有輕重緩急,房價的過快增長嚴重損害了上海的產業平衡發展,超過了市民的承受能力,帶來的城市繁榮是表面的繁榮,也是短視經濟。致使社會的大部分資金流入房產領域,甚至連我們的養名錢都卷入進來。在社會總資本是一定的前提下,流入教育、科技的資金必然減少,這樣的話明天的經濟發展就缺少支撐。
上海確實是買辦經濟,自上海開堡以來都是這樣,開始是地主官僚買辦,后來是洋人買辦,只有在上海世紀50-80年代,上海的產業是自主的,為國家的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工業的產值占國家的1/4,那時候都是“上海造”。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上海落伍了,上海是在和全國的其他地方搶資源、政策,在同一層次上競爭,尤其是在引進外資上,上海的外資企業數量是最多。上海本應在1990以后就應該走自主創新道路,扶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和產品,企業想內地走出去,技術相內地如出的高端發展道路。然而沒有,恰恰相反,一些原來的品牌紛紛倒下,“蜜蜂”、“上菱”、“永久”等很多知名品牌只能成為永恒的記憶。而在青島、深圳卻培育了自己的品牌,如華為、海爾、海信、雙星、奧克馬、青啤等,甚至像河南安徽那樣落后地方也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如雙匯、新飛、洛陽拖拉機、許昌繼電器、奇瑞等。在國家提出自主創新的前提下,上海有責任服務全國,為國家重要的產業發展提供自主技術,減少技術的對外依賴度。
2003年上海提出走科教興市主戰略道路,本人很有幸參與其中的一些課題研究,然后是雷聲大雨點小,各個委辦根本沒有辦法在主戰略上形成共識和合力,有的部門主張搞國產化和自主技術,呵呵,外資引進部門馬上引進一個類似的產業企業,把你的自主研發一下子沖跨了,沒有市場。這些都是錯誤的政績觀、以物為中心GDP觀造成的,而不是以人為中心的政績觀、GDP觀。
當年,很多人對陳抱有很大的希望,贊揚其提出的“走科教興市主戰略道路”,然而,3年的實踐表明,他是個大騙子,是以這個口號為幌子,實際上是“走房地產興市道路”。
從目前看,上海的經濟還是平穩的,好的,但是,房地產對上海經濟造成的內傷要10年以后才能評估出來,我們拭目以待。
現在感謝陳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得到陳的賞識而升職的人,另一種人就是在拆遷過程獲得很好補償的人,上海有一句話“要致富,靠拆屋”。在徐家匯附近的一個30多年的小區要拆遷,其房價參比周圍的同齡同類別的價格是1.2萬/平方米,而最后的拆遷補償是3.5萬/平方米。呵呵這樣的拆遷價格,我想中心城區的房價是不可能降下來,呵呵,除非開發商是慈善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