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5 13:48:04 |
記者C:現在誰都能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發言說話,導致這個領域觀念混亂,大家無所適從
于新春:誰都要住房子,大家對目前怪異的市場百家爭鳴很自然,問題在于市場的問題太多了,而不是老百姓的話太多了。相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溫度和房地產商的頭腦熱度而言,目前社會公眾卻是相當理智的,人民群眾本來就應是房地產市場的主人。大家沒有用極端的方式對待所受的不公。即使有人發起什么不購房運動,請注意,這個發起人倡導的也是非暴力和平的溫和的應對。目前社會對房地產領域的發言方有這幾類:1、政府部門;2、房地產商;3、媒體;4、社會公眾。
記者C:政府部門的聲音如何?
于新春:請注意,目前政府層面的聲音也不是鐵板一塊的,中央政府、建設部門、地方政府還沒有做到同床同夢。不過,那種認為政府部門宏觀調控沒有意義的論調顯然不夠理性和客觀。但我想說的是,政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還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地方。政策在論證階段應該多聽聽社會中底收入階層的聲音,應該考慮好政策一旦實施不妥的回旋余地,政策出臺后應該馬上有配套實施政策并及時加以解讀。否則,政策一旦被市場的不同利益方搶先以自己的立場向別的階層吶喊說政府是替我說話的話,這時候社會的輿論市場就亂了,梢有點力量的利益群體都會爭搶發言權的。
記者C:房地產商為何成了過街老鼠?
于新春:房地產商肯定沒有象他們自我標榜的那么好,有的人差點說自己是以德蓋房了;但也沒有社會上一些極端聲音說的那么壞。他們不過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人而已。但現在房地產商的問題有三個方面:1、他們把自己和其它行業的商人本性人為區別開了,他們追求的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極端化,無限剝奪了市場中另外一方也就是購房者的本應享有的交換受益權。所以他們抱怨被社會公眾與其他商人區別對待是沒有理由的。2、他們把房地產本來僅僅就是一個市場的本質搞復雜化了。房地產商把房地產市場搞成了一個絢麗的舞臺,有陰謀,有詭計,他們既當導演又扮演員,他們的說話方式和對社會公眾的態度已表明他們不是或者說不僅僅是賣房子的商人,而是明星,是公眾人物,應該受到眾星捧月的超國民待遇。3、房地產商階層有蛻變的危險。他們的所做所說都證明他們在向社會的對立面越走越遠。更囂張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核心人物并不愿意用平和的聲音和社會大眾講和或對話,往往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選擇和社會公眾的對抗。這些極少數房地產商有朝著不受約束的房地產寡頭或經濟寡頭方向愈滑愈深、不可自拔、不愿自拔、消極對待和諧社會呼吁的危險。但是,即使這樣,房地產商依然不是房地產市場最大的麻煩制造者。
記者:啊?你這觀點倒是挺新鮮的,那么誰應該為房地產市場承擔最大的責任?
于新春:媒體是房地產市場最大的麻煩制造者。請回顧中國房地產市場近年來的風云變幻,你會發現,媒體在房地產市場的核心問題—房價上,沒有社會責任的一系列輿論造勢對這個市場的不健康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破壞性作用。媒體的破壞力表現在以下三方面:1、配合房地產商造輿論,為他們大開專欄、論壇,一些媒體從業人員以跟哪個房地產商稱兄道弟為榮,最近北京的一家主流媒體在重要版面刊登一張購房者連夜排隊的照片,事后證明這純屬房地產商杜撰的虛假信息,你如果追蹤觀察,就會發現有的媒體特別是報紙經常是:3版采訪了哪個地產老板,大肆講他個人是如何有魅力有思想,4版就是這個老板搞的樓盤廣告;2、對房地產市場中沒有主導發言權的弱勢群體買房難等問題反映微弱,媒體的報道沒有代表最廣大讀者的根本利益,對于涉及房地產商與購房者的沖突或糾紛中往往自覺地站在房地產商一邊。社會輿論有一邊倒的危險傾向;3、媒體在對房地產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到底起什么作用起多少作用的報道態度上表現出驚人的無知和缺腦子。房價堅挺和持續攀升并不代表它對國民經濟同樣起到正向比例的推動作用,也不代表大家勒緊腰帶住上新房子社會就更和諧了。如果房子的真實空置率很高,如果銀行放貸不能及時安全收回,如果房地產行業的利潤和稅額不成同比例的增長關系,如果大量購房者家庭經濟安全超過警戒線,如果買賣雙方的對立情緒進一步加大,如果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繼續受到房地產商的抵制或嘲笑,你能說房價堅挺就象一些以專家身份自稱的房地產商所說的代表它對國民經濟同樣起到正向比例的推動作用嗎?你能說房價持續攀升就象一些以房地產業內人士自稱的所謂有腦子的專家所說的它帶動或拉動了多少多少行業的發展嗎? 媒體在中國當前愈演愈烈的房地產市場問題的責任上,難辭其咎,下一步是否咎由自取,現在還要觀察,但希望一些走的太過的媒體現在回頭看看自己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