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我國預算法對政府財政支出有著明確的規定,而一些地方政府不通過人大授權直接采取動用財政補貼等措施救樓市,不僅程序上是不合法的,其救市措施本身也有可能違反預算法等一系列法律規定。財政用于社會保障的部分,應該補貼給窮人,而不是補貼給能夠買起房的人,一些地方政府財政補貼買房人的實質是剝奪窮人的福利,這是政府職能的嚴重錯位!而且,在房價依然位居高位且絕大部分城市的房價依然在上漲的情況下,救樓市的實質是救開發商等樓市中的少數既得利益者,就是維護房地產暴利。這種做法不僅與中央從2005年3月至今出臺的調整政策相對立,而且,有可能惡化住房這一民生問題。
地方政府救樓市或涉嫌違法
——美國救“兩房”不是救樓市
時寒冰
美國出手救“兩房”的事情,在國內被熱議,更被樓市中的既得利益者作為要求中央政府救樓市的重要借口。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救“兩房”針對的是金融而非樓市。兩者雖然有內在聯系,但對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而言,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這也直接決定著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故意混淆二者的區別而刻意強調聯系,容易使我們偏離真相,作出錯誤的判斷。
房利美與房地美(另一譯名為房貸美)分別創立于1938年和1970年,都是美國聯邦政府下屬的政府資助企業。房利美和房地美本身并不向購房者發放抵押貸款,它們從貸款機構手中收購貸款債權,打包成債券后出售給投資者,其目的在于幫助貸款機構把長期的債權在短時間內變成現金,以加速周轉發放新的抵押貸款。“兩房”對打包出售的債券進行擔保,當業主由于斷供而導致抵押貸款無法收回時,它們就要承擔填補損失的責任。可見,“兩房”的盈利模式本身就充滿隱患。也因此,小到地方銀行大到花旗集團,全美提供按揭的金融機構,幾乎都依賴兩房提供按揭資金。
“兩房”危機是次級債危機爆發的直接結果,經歷的是金融衍生品從天堂走向地獄的過程。單純的房價下跌,并不能撼動美國這個龐大的經濟體,實際上,美國從1818年至今,其房價一直是在上漲周期與下跌周期的交替中運行和發展的,美國樓市也曾經經歷過如同現在一樣的跌勢(甚至比現在的跌幅更深),但引發的后果卻沒有今天這般嚴重,其區別主要在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桿作用,當金融衍生品高度發達之時,風險與利潤都在被放大,甚至放大到可怕的地步。美國業內人士理查德·比特納所著的《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債危機真相》一書,就為我們揭露了次債危機背后的重重黑幕。通過這類書籍,我們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金融衍生品爆炸給現代經濟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顯然,美國救“兩房”的目的,并不在樓市,單純的樓市不值得美國政府去救,因為樓市的下跌周期走完,就會經歷一個上漲周期,市場經濟的這種自動修復功能比政府的有形之手更有效,而且,副作用更小。美國政府救“兩房”,其實質在于阻止次級債危機的進一步擴散,在于金融而非挽救樓市。
美國救“兩房”給國內呼吁政府救樓市的開發商和被開發商收買的腐敗官員、學者,及已經開始行動的部分地方政府帶來了莫大的鼓舞,他們刻意掩蓋美國救市的真相,而強調政府救樓市的重要性及緊迫性。問題是,中國并沒有爆發次債危機,也不可能爆發次級債危機,因為中國房貸領域的金融衍生品仍然處于萌芽階段,
發生次級債危機的基礎根本就不存在。另外,央行200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08年3月底,全國商業銀行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9.4萬億元,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5.01萬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8萬億元,占整個國內銀行體系貸款總額的6%左右;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為3.13萬億元,占整個國內銀行體系貸款總額的11%左右。兩者合計,也僅占整個國內銀行體系貸款總額的17%,即使房價下跌60%以上,也遠不至于威脅到我國的金融安全。事實上,香港的房價從1997年的高位調整下跌到最低點,跌幅高達70%,但在這個時期,香港房貸的不良貸款率僅為1.5%。既得利益者為了蠱惑政府救市,刻意夸大了房價下跌對金融業產生的影響。更何況,在這輪長達十年的上漲周期中,許多房地產開發企業已經賺錢了巨額利潤。他們的抗風險能力遠遠超出民眾的想象力。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虧損有盈利的時候,國家權力絕不能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犧牲全局。
退一萬步說,即使應該救樓市,也必須經過最高權力機關的批準,而不能擅自行動。實際上,美國政府就是在得到議會授權后,才宣布救“兩房”的。今年7月24日,美國眾議院以272票贊成、152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對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拯救法案。這項法案將允許美國財政部提高對房利美和房貸美的信貸額度、在必要時購買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及讓美聯儲擔當監管它們資金要求的“咨詢角色”。7月2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76票贊成、13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這項新法案。
我國預算法對政府財政支出有著明確的規定,而一些地方政府不通過人大授權直接采取動用財政補貼等措施救樓市,不僅程序上是不合法的,其救市措施本身也有可能違反預算法等一系列法律規定。財政用于社會保障的部分,應該補貼給窮人,而不是補貼給能夠買起房的人,一些地方政府財政補貼買房人的實質是剝奪窮人的福利,這是政府職能的嚴重錯位!
而且,在房價依然位居高位且絕大部分城市的房價依然在上漲的情況下(今年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2%;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0%),救樓市的實質是救開發商等樓市中的少數既得利益者,就是維護房地產暴利。這種做法不僅與中央從2005年3月至今出臺的調整政策相對立,而且,有可能惡化住房這一民生問題。
更大的危害在于,地方政府拯救樓市的措施,有可能使樓市因為錯過一次自然的調整機會而聚集起更大的泡沫,一旦這個泡沫破滅,將讓整個國家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