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顧的一次關于通貨膨脹的論爭
吳易風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出現新一輪通貨膨脹。隨著新一輪通貨膨脹的出現,我國經濟學界出現了新一輪關于通貨膨脹的論爭。
當時爭論的問題主要有:一、這一輪物價上漲算不算通貨膨脹?二、通貨膨脹是不是當前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三、通貨膨脹是不是不可避免?四、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有益還是有害?五、抑制通貨膨脹是不是當前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當時,在上述問題上,經濟學界眾說紛紜,但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和主張。
一種觀點和主張認為,這次物價上漲不能算作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不是當前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在經濟發展時期通貨膨脹難以避免,適度的通貨膨脹能刺激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會阻礙經濟發展。
另一種觀點和主張認為,這一輪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當前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在經濟發展時期通貨膨脹并非不可避免,通貨膨脹不能促進相反會阻礙經濟發展,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的老一輩經濟學家十分重視從1992年開始的新一輪通貨膨脹。他們坦蕩陳詞,就新一輪通貨膨脹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并提出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建議。在1994年11月7-12日于北京舉行的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六屆年會上,老一輩經濟學家和各位與會者對包括通貨膨脹問題在內的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在通貨膨脹問題上,他們批評第一種觀點和主張,堅持第二種觀點和主張。然而,媒體上經常見到的是第一種觀點和主張,而第二種觀點和主張很少有機會與讀者見面。難能可貴的是,《高校理論戰線》編輯部慷慨地用長達17頁的篇幅在該刊1995年第2期和第3期連載了這次年會關于包括通貨膨脹問題在內的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問題研討《述要》。編輯部這一頗有膽識的做法,贏得了人們的普遍贊許。《高校理論戰線》同時還在1995年第2期用大量篇幅發表一組研究通貨膨脹的文章。值得提及的是,這兩次,編輯部都旗幟鮮明地加了編者按。
《述要》報道:“出席本屆年會的代表共125人。研究會會長、著名經濟學家、94歲高齡的陳岱孫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詞。我國外國經濟學說研究界著名學者陶大鏞、巫寶三、宋則行、胡代光、高鴻業、譚崇臺、朱紹文、范家驤、吳易風等出席會議。”在研究會的老一輩學者中,有不少早年滿懷救國救民的赤忱,留學外國,獲得學位。其中,陳岱孫、巫寶三兩位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們學成歸來,獻身祖國的經濟研究工作。《高校理論戰線》在《述要》前加了編者按:“這篇述要很值得一讀。文章以凝重的筆調,記述了以陳岱孫、陶大鏞等經濟學界的老前輩為核心的一批真正學貫東西的經濟學家們,對我國西方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研究狀況所作的總結和反思。”
有的學者用西方結構主義或貨幣主義來解釋我國和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針對這些觀點和主張,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的學者指出:結構主義是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學者的觀點,貨幣主義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的主張,這兩種理論和主張都有片面性。我國和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問題的解決,既需要短期緊縮政策以治標,又需要結構改革和工業化的長遠戰略以治本。
有的學者認為,通貨膨脹有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主張采用溫和的通貨膨脹政策換取經濟增長。針對這種觀點和主張,研究會的學者指出:通貨膨脹政策將產生一系列消極后果,最終阻礙經濟增長。僅在經濟方面,消極后果至少有:一、使消費者形成通貨膨脹預期,從而使通貨膨脹向惡性方向發展。二、通貨膨脹會降低實際利率,降低儲蓄者的儲蓄意愿,從而使儲蓄率下降,不利于社會資本形成。三、通貨膨脹的部門不平衡性,使價格體系更加混亂,導致資源配置更不合理。四、通貨膨脹會增大長期投資風險和穩定性,從而降低長期投資意愿,助長短期投機性投資,不利于經濟的長期發展。五、通貨膨脹刺激進口,抑制出口,從而使對外貿易收支狀況惡化,導致國際收支失衡。六、通貨膨脹使國家財政狀況日趨拮據,導致財政赤字。七、通貨膨脹使資金外逃,使發展中國家資金凈流出日益嚴重。研究會的一位資深教授引證了關于通貨膨脹率與經濟發展速度關系的蒙代爾模型,該模型證明:30%的通貨膨脹率只換取1%的經濟增長率,代價驚人。研究會的另一位教授撰文指出:決不能走用通貨膨脹來刺激經濟的路子。溫和的通貨膨脹與惡性通貨膨脹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溫和的通貨膨脹如不加控制,往往會發展成惡性通貨膨脹。
有的學者認為,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正相關,只要經濟快速增長,通貨膨脹就不可避免。針對這一觀點,研究會的學者用大量確鑿的數據證明,低通貨膨脹率往往與高經濟增長率相伴隨,而高通貨膨脹率則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率下降。研究會的學者還用大量確鑿的數據證明,高經濟增長率可以與零通貨膨脹率、甚至可以與負通貨膨脹率相伴隨。問題的關鍵在于經濟政策的正確選擇。
有的學者認為,通貨膨脹是平等負擔,人人有份。針對這種說法,研究會的學者證明,通貨膨脹肥了投機者和有資產的富人,損害了窮人和靠固定貨幣工資為生者,從而加劇了收入分配不公。研究會的一位資深教授撰文指出:通貨膨脹是最不公平的稅賦。
有的學者認為,通貨膨脹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深化改革。針對這一說法,研究會的一位教授撰文指出:高通貨膨脹一旦保持若干年,就難以降低,不僅必須付出經濟的沉重代價,而且必須付出政治的、社會的沉重代價。研究會的另一位教授撰文指出,通貨膨脹有著非常嚴重的政治后果。他用國內外的歷史事實證明,政治動亂與通貨膨脹有著非常大的相關系數。
有的學者認為,當前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是失業,應當繼續實行擴張性政策刺激經濟。
針對這一觀點和主張,研究會的學者指出:宏觀經濟形勢研究的重要任務是為宏觀經濟號脈,及時診斷并提出對策。只有診斷正確,才能對癥下藥。診斷錯了,藥下錯了,后果就不堪設想。失業當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但是,當前的失業率小于3%,而通貨膨脹率大于20%。在此情況下,如果繼續擴張財政支出和貨幣供給,必定會給通貨膨脹火上澆油,有可能使已經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發展成為惡性通貨膨脹。必須清楚地看到,當前宏觀經濟的首要問題是通貨膨脹。因此,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抑制通貨膨脹。
在如何抑制通貨膨脹的問題上,有的學者提出無為而治,有的提出用通貨膨脹來治理通貨膨脹。研究會的學者普遍不同意這些主張。他們認為,在我國,要控制通貨膨脹,必須實行短期措施與長期措施同時并舉:短期內采取必要的治標性經濟政策,長期內采取治本性經濟戰略。研究會的一位教授撰文,針對導致新一輪通貨膨脹的復雜原因,建議采取多種政策措施把增長過多的貨幣供應量降下來:第一,嚴格控制投資規模;第二,嚴格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第三,嚴格控制財政支出;第四,從嚴控制信貸規模;第五,加強價格監督管理,推遲出臺新的調價項目;第六,研究確定并保持最優外匯儲備;第七,抓好農業生產,抓好“菜籃子”工程,做好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工作。他建議分階段治理通貨膨脹。反通貨膨脹的進程過慢,用藥過輕,通貨膨脹的痛苦過程就會延長。反之,反通貨膨脹的進程過快,用藥過猛,就會造成經濟猛降,失業猛增,遭受經濟衰退的痛苦。我們應力求避免這兩種痛苦。漸進的分階段治理通貨膨脹,有可能避免經濟大起大落,擺脫“過熱—降溫—冷卻—啟動—升溫—過熱”的循環。研究會的另一位教授撰文指出,僅從治理通貨膨脹的角度看,除了生產領域的國有企業,國家在流通領域保有一定的國營糧店和商店也是必要的。在關鍵時刻,它們起著物價穩定器的作用。
在我國能否有效控制通貨膨脹的問題上,研究會的一位從美國歸來的資深教授撰文說:社會主義國家抑制通貨膨脹比資本主義國家容易一些,關鍵是有沒有這個決心。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年,我還在美國讀書,當時,西方反共的經濟學教授說,中共可以取得政權,但是對通貨膨脹是無辦法的。事實上,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國家就治理好了通貨膨脹,在國際上造成很大的影響,認為共產黨確實了不起。那時我們黨上下一心,同心治理通貨膨脹的精神,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
回顧十幾年前關于通貨膨脹問題的那場論爭,對于思考和分析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問題,仍然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當然,必須看到,當前通貨膨脹的原因和特點有了變化。但是,只要實事求是,勇于承認,正確診斷,決心治理,對癥下藥,分程治療,就可以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保持經濟健康地持續發展。
(《高校理論戰線》2008年第3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