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農地私有化沒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中國的改革,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自上而下、精英主義。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老百姓根本沒有表達意志的機會,更沒有決策的機會。都是在“被改革”。而改革的主導者正是政府和主流學者。為什么不讓農民和工人主動“改革”呢?主流學者說的很清楚了,就是要讓他們承擔“改革”的代價和成本。這就是21世紀中國主流的“文明”水平,也是農民、工人的權利和利益不斷受到嚴重侵犯的根本原因。
中國目前的農村土地制度,即在土地集體所有基礎上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現代化得以順利進行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礎。值得尋味的是,這種集體所有制的基礎正是社會主義的標志之一。土地的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使用權歸農民支配。雙層經營,既保證所有農民的基本權利,又調動生產積極性。這就是其成功的奧秘。于是社會主義制度成為了中國目前資本主義順利發展的前提。這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歷史現象。因此,中國的改革實際上并沒有割裂歷史,而是傳承或允吸了歷史的營養。主流們天天罵毛澤東,天天罵社會主義,但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的所有國民,卻恰恰在天天享受毛澤東思想的福祉。因此,決策者需要繼續對主流的動機與智商保持高度的警惕。特別是在農村土地問題上。如果說“國企改革”導致了中國社會的斷裂,那么,今天主流搗鼓的“土地私有化”則更加危險,它將徹底葬送中國發展的任何希望。為什么呢?
首先,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度保障了每個農民的基本的利益。即依靠承包地,可以解決每個農民基本的溫飽問題。因此,在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中,農民進退自如。有工作可以進城打工,沒有工作,大不了回家當農民。農民工的踏實的心態,以及在城市打工的收放自如完全來自與土地的集體所有。如果沒有不可交易的土地集體所有制度,這些數以千萬計算的農民工,連同他們的家人,就會迅速擠爆全國各大城市的貧民窟。所謂的“拉美”現象就會立即在中國遍地開花。因此,目前的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度是一種非常管用的農村失業保險、住房保險和養老保險制度。它成功地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和秩序,并源源不斷地向城市輸出優質的勞動力。當然,土地的保障功能僅僅是一種經濟落后狀態下的過度或權宜。但在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覆蓋到農村的時候,它的確非常管用。因此,如果住房社會保障沒有建立起來,就不能動農民的宅基地;同樣,如果失業、養老保障沒有建立起來,就不能動農民的承包地。這應當是農地改革的一個基本的原則或前提。孤立的討論、推動農地私有化在方法上是錯誤的。可以想象一下,數以億計的農民,哪怕是其中的1/10無工作、無住房、無收入會是怎樣的后果?貧窮、饑餓、墮落、絕望,連同偷盜、搶劫、黑幫、賭博等就會迅速蔓延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那時還會有風平浪靜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嗎?如果對這些問題沒有預見或答案,就請不要談農地私有化。
其次,農地私有化從表面看,農民可以獲得土地的所有權利,并從交易過程中獲得的全部收益,但這只是理論在課堂上的演繹。事實上,在資本與農民的市場博弈中,從來就不可能真正平等。老奸巨滑的資本家與地主,要收拾老實巴交的農民的那點巴掌大的土地,簡直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農民的土地的價格最終一定是以非常廉價的非公平交易的方式被資本兼并掉。并且,這個過程不可逆。失去土地的農民將永遠無法回購自己的土地。因此,與其說農地私有化賦予農民土地的全部權利,還不如說賦予了資本吞噬農民土地的全部權利。與其說主流學者在為農民的權利“鼓與呼”,到不如說是在為資本的利潤“鼓與呼”。就好象將一群肥羊以“自由”的名義從圍欄之中驅趕進叢林,去與早已餓的發狂資本的豺狼虎豹了(流動性過剩)做交易一樣。能夠“平等”嗎?此時,農民除了被任意宰割以外,那里可能“漫天要價”、“損害城里人的利益呢的”呢?一個正常人會擔心肥羊會踢壞餓狼的屁股嗎?因此,“著名學者”私有化的“高見”要么是愚蠢到家,要么是貪婪到骨。建國以后,熟悉歷史的毛澤東顯然對土地私有化的后果有深刻的洞見和擔心,所以才頂住黨內“走資派”的壓力,堅決要在農村實行集體化運動。因為,只有在不可交易的集體化的保護下,大多數農民才不會成為流民、難民。農民不會成為流民、難民,中國才有希望。
第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具有很大的農業生產力發展空間。20多年的農業產業化的實踐證明,土地的集體所有與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并無明顯的“規模”和“制度”的沖突。否則,中國農業產業化根本就發展不到今天。因此,將農業發展與農地集體所有對立起來,不過是一種辯論的詭計而已。而以所謂的現代產權語境、法律語境來解析社會主義的農地集體所有制度,更是在南轅北轍、刻舟求劍。建國初期,毛澤東曾經與梁漱溟先生有過著名的爭論。毛曾經批評梁在農民問題上班門弄斧。他的這種自信是有根據的。毛曾經在農村做過很多非常深入的調查,典型如《尋烏調查》、《興國調查》。而梁雖是了不起的“國學大師”,也曾經做過鄉村建設的實踐,但對農民的調查與認識顯然不如毛系統和深刻(今天更是無出其右者。主流流行的研究規范是“沒有調查更有發言權,沒有調查更有決策權”,比梁、費等大師差得更遠)。因此,毛對農村集體化的推動顯然有起深遠的認識基礎和道理。今天的農業產業化的部分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今后的農業趨勢是合作化,而非私有化。
第四、農地私有化將導致耕地資源的毀滅性消失。中國目前耕地消失的速度非常快,每年將近1000萬畝。農地私有化以后將肯定導致資本的大規模介入。而資本的目的是利潤,而非國家的農業安全或糧食安全。因此,資本的介入必然帶來耕地保護的失敗。大量的良田沃土將被圈占,用于工業開發、住宅開發,和私人消費性質的農莊、農場。這些消費性質的農場、農莊,不會提供農業安全所需要的商品農產品,而是會被用于財富的炫耀和資本的投機,并且會愈演愈烈。18億畝耕地保護底線將迅速崩潰,國家的農業安全戰略將徹底失敗。糧食自給率將肯定會下降到95%的安全線以下,掉到60%以下也不奇怪。而同時迅速上漲的世界谷物價格將銷蝕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并且供給不確定。筆者最近在廣東陽江農村調查時就農地私有化的問題,咨詢一種糧農民的態度。他的擔心正是如此。他認為,農地私有化將導致本村無人種糧。一個老農民有如此英明見識,顯然不是因為他聰明,而是因為他的樸實,不說假話,不說空話。當然,也幸好沒有讀那么多的書。
第五,農民的貧困是由于農業的產業缺陷決定的,而非土地制度。筆者在10年前建立的“非對稱核算理論”中,已經證明了貧困是農民的必然屬性這個道理。而真正要消除務農農民的貧困問題,只有依靠政府補貼(包括“綠箱”和“黃箱”)。因此,目前政府的實打實的惠農政策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農民能夠享有平均的收入,主要也是因為政府的補貼的原因。政府補貼占了這些國家農民收入的一半左右。這是事實。如果它們也向中國的市場化學習,如“著名學者”所言“自己解決”,結果就是永遠是窮人。當然這些國家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其民主制度成功地比較成功地粉碎了利益集團,并過濾了各種胡言亂語,所以它們的“三農”問題不是太大問題。我國政府當前需要做的就是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與其“接軌”,繼續加強對農村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說白了就是要把花在城市“錦上添花”的錢拿一部分花在“三農”身上,去雪中送炭,搞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的城鄉統籌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消費水準,強化農業的基礎設施,而不是繼續搞“二元社會”,更不是搞“農地私有化”。
還有一點。今天土地集體所有的農地制度是歷史形成的。是成千上萬的農民用生命、鮮血的代價換來的,而非如“著名學者”所言的“被迫”的或“被集體化”的。“著名學者”坐在書齋里“學富五車”,對于自己的“理性”常常信心爆棚,但是理論畢竟是“灰色”的、“泊來”的。你能認為人家農民舍死忘生地用生命、鮮血追求的“理性”,難道就如傻子一般,就一定就不如你在書齋里閉門造車的“理性”嗎?
因此,當前的農地私有化完全沒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2008-10-8 廣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