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的確說過“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顯然毛主席的這個說法背后的想法,是希望高級干部要加強學習,畢竟劉少奇在黨內還是有比較深厚理論功底的干部,而且劉少奇學習新的理論也比較快,這是毛主席十分欣賞的。不過,誰也不會就此認為,毛主席本人就真的趕不上劉少奇了。何況毛主席不可能三天不學習,老人家每天每時每刻都是手不釋卷,孜孜以求的。1967年1月13日毛主席和劉少奇談話時曾經推薦讀海克爾的書,一種說法書名叫《機械唯物主義》,估計應該是《宇宙之謎》,這本書列寧提過,毛主席1975年和施密特談話時也提到過。毛主席對黨的高級干部一視同仁,一貫關心他們的學習進步,這是常識。需要指出的是,經過這么多年各方人士的研究可以得出結論,毛主席的思想在同時代人里面,絕大多數都很難完全跟上,例如周總理,即使天天學習也未必跟得上毛主席,當然周總理有自知之明,他有個絕招,也就是在還沒有想得通的情況下,先跟著主席干起來再說,有人說這是“愚忠”。應該說,周總理忠于的是路線,至于是否愚,那就得看從何種立場出發了,是不是?
周恩來和劉少奇、鄧小平在一起
01
—
如何理解毛主席謙虛的說法?
毛主席以身作則,講過很多關于他自己的事情,可是一定要注意,那里面有很多謙虛的說法。
這樣的說法,可以作為毛主席高尚品格的依據,但絕不能作“事實”的依據。
從管理學角度看,那樣的說法可以幫助我們作出價值判斷,而不能隨意作出事實判斷。
例如,當尼克松總統真誠稱贊“毛主席的著作感動全國,改變世界”時,毛主席答道:“沒有改變世界,只改變北京附近幾個地方。”
如果就此判斷,毛主席“只改變了北京幾個地方”,那么作出這樣判斷的人未就太幼稚可笑了。
還有毛主席曾經表達過感謝日本鬼子的意思,這是什么意思?
難道真的是通常說的“感謝”——如果這么理解,同樣也就太可笑了。
02
—
毛主席對下屬,對同事,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給予關懷幫助
1943年6月28日,劉少奇起草了一封給續范亭,主席看了信稿,寫了很多批語,并于同年12月17日寫信給劉少奇,信中說:“一氣看完了你這一篇,前后看了三遍。并且率直批上了我的意見。”“我也沒有研究透徹,不能說我批的全部無錯,還請你看后告我。”
劉少奇信稿主要內容是論述人性問題。主席的批語肯定了劉少奇的一些正確的觀點,也明確批評并且糾正了劉少奇的許多歷史唯心主義、庸俗唯物主義和二元論的錯誤觀點,是一篇珍貴的哲學資料。
在這之前,1942年7月9日毛主席給劉少奇寫過一封信,毛主席明確指出了將來東北根據地的戰略地位。后來毛主席到重慶談判,劉少奇主持中央工作時,比較好貫徹了毛主席的這個戰略部署。
毛主席和劉少奇在一起
如果仔細讀過那封信,尤其是主席的批語,肯定會對毛主席更加崇敬,這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毛主席的思想境界之高,思想理論水平之高,實踐能力之強,無與倫比;另一層是毛主席對待同志,那真是像春天般溫暖,真誠可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在領導同志里,毛主席對周恩來的關懷、幫助恐怕最多。
對林彪,對鄧小平,對陳云,對所有革命隊伍的同志,毛主席一視同仁,那都叫作對事不對人,公平、公平對待之,好的表揚,不好的就批評。
毛主席最善于團結人,最善于幫助人,包括團結幫助那些曾經的敵人,如日本戰犯和國民黨戰犯。
因此,毛主席博得所有有良心的中國人的愛戴不是偶然的。
毛主席得到世界各國有良知的人們的尊敬,也是必然的。
毛主席對公的誠導致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出神入化。正如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