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讓知青下鄉并不是因為就業機會不足
記得強壇早在04年就討論過關于知青下鄉的原因是什么。數學說是為了防止美國扔原子彈,是為了保護這些學生。大多數右派都說要么是毛澤東懲罰學生,要么是經濟處于崩潰邊緣,沒有辦法讓城鎮知青就業,只好把他們趕到農村。記得貧道當時就說,數學的說法究竟是真是假沒辦法證實,因為毛澤東不在了。但右派的說法則一點根據也沒有。貧道的意見是,知青下鄉的真實原因是,毛澤東認為青年學生確實需要與勞動人民,尤其是農民一起生活一個階段,讓他們了解農村和農民。因為當時并不是不能安排他們在城市就業。
但現在看到還是很多右派在不停的嘮叨說,當年是因為經濟發展不好,不得不讓城鎮知青下鄉。貧道只好再次告訴右派們:不要在這里胡攪蠻纏了,不要說瞎話了。
如果1968年的初高中6屆學生下鄉是因為城鎮提供不了那么多就業崗位,或者70年到77年繼續有很多城鎮知青下鄉也是不能提供那么多就業崗位,那么這個時期城鎮的工業和服務業人數就不該有比較像樣的增加。但是,如果這個時期城鎮就業增加的人數大于知青,這種說法就有問題了。因為著說明就業機會有足夠空間,只是不打算讓他們直接就業,讓他們先鍛煉鍛煉再就業罷了。
現在公布數據,從1968年到1977年知青下鄉總數為1656萬,略稱1700萬。其中68年6屆學生一次下鄉總數是多少,沒查到資料。統計年鑒中1965年在校生初高中總數為933萬,其中大部分應該是農村學生,不再統計之列。如果城鎮學生占40%,也就是370萬。
我們再看看就業情況。1965年到1970年,城鎮國有和集體企業實際增加就業1176萬人,每年增加235萬人。也就是68-70年城鎮就業機會總計有705萬。如果政府打算讓城鎮知青就業,只用花一年多時間就解決了(或者征兵100萬)。因為69年和70年年基本沒知青下鄉。即使當時把老三屆全部安排就業,還多出335萬為農村知青提供就業機會。也就是農村學生也有60%的就業機會。
從1970到1975年,城鎮國有和集體單位總計新增就業人數為1910萬。如果算到1977年總計增加2761萬。剩余知青總計1286萬知青,如果都不下鄉,依然能為農村知青提供1475萬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就業機會。1970年到1977年城鄉初高中畢業生總計大約3000萬。而城鎮國有集體企業總計就業機會是2761萬,占全部畢業生的92%。
登陸http://www.stats.gov.cn/ndsj/information/nj97/ml97.htm中國統計信息網1997年,就找到貧道提供的數字。
以后右派們還是算算帳再說話。尤其是那個臺灣右派,即使不了解當時的中國,起碼可以查查資料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