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沙特首都利雅得。
近年來關系跌到谷底的俄美兩國在這里進行了歷史性會晤。
與此同時,在距離利雅得770公里的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一個人正在向會場的方向投射著憤怒的目光:
這幫人開會居然不叫我。
此人就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他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俄美兩國談判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對俄烏戰爭的處理。
這種當事人缺席的談判,像極了歷史書的模樣。
為了給俄美施壓,澤連斯基特地安排了此次中東之行,站到了會議現場的旁邊。
就不信你美國人的良心不痛。
結果會議大門沒有任何松動。
770公里,咫尺天涯。斯拉夫棄兒,淚灑黃沙。
中國網友一開戰就看明白的事,澤連斯基到現在也沒看懂。
但他并不孤單,同時被拋棄的還有歐洲,他們也沒有收到參會的邀請。
這個事其實是比較抽象的。
因為在西方陣營中,烏克蘭和歐洲才是受俄烏戰爭影響最大的成員,他們可以說是第一當事人和第二當事人。
現在美國跳過兩個當事人直接和敵人談判,這是什么意思?
盟友不算人嗎?
怒火中燒的澤連斯基當即取消了原定于2月19日對沙特進行的訪問。
馬克龍則倉促召集歐洲各國領導人開了個“巴黎峰會”,裝模作樣的討論了一番烏克蘭危機。
總的來說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
俄美在沙特開席,烏克蘭被打包上桌,歐洲坐小孩那桌。
那么現在的烏克蘭是不是死定了呢?
其實也不一定。
就算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他們也至少還有三條出路可以選擇(在不聽美國話的情況下)。
關于這一點,我會在文章后半段詳細解釋。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復盤一下此次俄美談判的意義。
戰爭的貓膩
特朗普的目標一直很明確,他要結束俄烏戰爭。
首先,這是一個巨大的政績。
“一上任就成功解決困擾世界三年的難題”,說出去哪個紅脖子不送出今年的第一個贊?
你們不要以為這是虛名。
特朗普現在正在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又是審計又是裁員的,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大動作。
大規模的改革需要大力度的支持。
而特朗普在傳統精英圈子里就是個孤家寡人,他的力量來源主要是自己的聲望。
依靠高聲望,他可以收獲大量來自“圈外”的支持,這就是特朗普的立足之本。
那聲望從哪里來呢?
當然是政績。
你要贏啊!
能贏,大家才會支持你;贏麻了,大家才會跟你干到底。
白宮官網文章:
所以這個KPI是很現實的,特朗普一定會去全力爭取。
當然,除了政績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確實玩不動了。
按特朗普的說法,美國已經為援助烏克蘭花費了3500億美元。
這不是一個小數,要知道美國一年的軍費也不過8000多億美元。
而且美國政府現在的財務狀況嚴重入不敷出,債務總額馬上就要突破37萬億美元,特朗普甚至已經開始準備砍軍費。
褲腰帶都勒成這樣了,再繼續給一個“不熟的人”打錢就不合適了。
當然了,如果這些錢能換來老對手俄羅斯的崩潰,那么無論哪個美國總統都會樂見其成。
但現實就是現在根本看不到烏軍勝利的希望,而且西方對俄羅斯長達三年的全方位圍堵制裁也沒有拖垮俄羅斯。
這就是無底洞了。
另外美國向俄羅斯實施的一系列制裁,其實也在損害美國自己的經濟利益。
所有的經濟制裁都是雙刃劍,一刀砍下去,兩邊的老板都做不了生意。
比如說在西方制裁下,俄羅斯被禁止購買西方產品,這就導致很多西方的公司失去了俄羅斯市場,損失大量銷售額。
除此之外,戰爭本身造成的局勢動蕩還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加劇通脹發生,而這又是美國難以接受的。
共和黨在競選期間就已經把遏制通脹的目標寫入黨綱,并明確指出實現這個目標的措施之一就是終止戰爭。
總的來說,這場戰爭在美國看來已經是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那為什么之前的拜登政府會傻乎乎的一直打錢呢?
呵呵,人家可不傻。
剛才說了,美國已經為援助烏克蘭花費了3500億美元。
但澤連斯基表示他只從美國那里收到了315億美元的財政支持和價值670億美元的武器。
滿打滿算,也就1000億美元。
3500億-1000億=2500億。
史密斯專員讓你們猜猜這些錢都去哪了。
很顯然,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
而這個系統是在拜登任上建立的,在它瘋狂吸金的時候,特朗普只能在海湖莊園里干著急。
所以對于俄烏戰爭這個“雞肋”,“食之無味”的其實只有特朗普,民主黨可是一直覺得“棄之可惜”的。
現在特朗普硬扛了顆子彈才好不容易王者歸來,你說他能讓這個系統繼續運轉下去嗎?
特朗普不僅要停止援助,還要求烏克蘭償還5000億美元的債務(用礦產開采權償還)。
掐指一算,這5000億填完之前3500億的窟窿后,還能剩個1500億(美元)。
特朗普總統讓你們猜猜這個差價又會去哪里。
那么終止俄烏戰爭容易嗎?
挺容易的。
止戰之商
俄烏戰爭真正困難的地方一直都不是“結束戰爭”,而是“烏克蘭取勝”。
只要放棄讓烏克蘭取勝的執念,那實現停戰就是灑灑水的事。
投降就完事了。
對于撈不到錢的特朗普來說,這似乎不是什么問題。
雖然美國與烏克蘭歷史上爆發的一系列顏色革命和動蕩都脫不了干系,甚至可以說美國就是俄烏乃至俄歐沖突的幕后黑手。
但在地理上,美國離俄烏戰爭很遠,而且也沒有正式參戰。
所以對于美國來說,烏克蘭這個包袱是可以說甩就甩的。
但如果站在整個西方世界的角度上看,這就比較嚴重了。
西方世界現在支持烏克蘭,除了想實現“擊垮俄羅斯”這個實際的目標外,還有一個務虛的目標:
鞏固“西方正義高尚”的正面形象。
這個形象雖然虛無縹緲,但卻是西方國家這些“舊貴族”地位的支撐。
它是一個牌坊。
有這個牌坊在,舊貴族就能方便的對其他國家進行PUA,然后繼續高高在上的魚肉世界人民。
所以即使在烏克蘭已經肉眼可見的打不贏的情況下,西方陣營也依然在繼續打錢。
“正義”的態度不能丟。
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沉重的偶像包袱。
而特朗普現在之所以看見烏克蘭就煩,主要是因為他和他背后的“美國沉默的大多數”,并不在舊貴族的圈子里。
不在圈子里就享受不到精英們高舉牌坊收割全球的好處,但又要跟著一起承擔維護牌坊的高昂成本。
這個賬實在算不過來。
所以特朗普沒什么偶像包袱:哥就是個商人,賬算不過來就要止損。
但話又說回來,美國在國家層面上畢竟是西方世界的領袖。特朗普以前不在圈子里,不代表以后不需要和這個圈子合作。
更何況美國國內也不全是紅脖子,關心西方價值觀和美國國際形象的人群也是大量存在的。
所以特朗普雖然可以不管烏克蘭的死活,但也不能毫無底線的對俄方的所有條件都照單全收。
戰爭快結束了嗎?
此次談判的場面雖然很熱鬧,但如果我們冷靜分析的話,會發現談判的成果還只是停留在“雙方都樂意繼續談”的層面上。
僅僅是個開端而已。
未來美國可能會開出一系列條件,比如說減輕或取消制裁之類。
另外雙方在“烏克蘭不應該加入北約”這個事情上也達成了共識。
當然,烏克蘭加入北約本來就不現實,美國只是把話挑明了而已。
那么美國開出的這些條件能解決戰爭各方的分歧嗎?
很難。
現在最大的分歧,是領土劃分。
俄羅斯的領土要求是完全吞并已經“公投”的烏東四州。
基本上就是他們已經打下來的和認為自己肯定能打下來的那些地方。
特朗普則希望俄羅斯多少能吐一點出來,在原價的基礎上“打個折”。
總得讓自己在面子上能過得去不是?
但俄羅斯不要說打折了,他們甚至已經開始考慮要不要把哈爾科夫和敖德薩也一起拿下了。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共識基礎基本為零。
現在特朗普真正需要考慮的是這么一個問題:
如果俄羅斯就是寸土不讓,那么他有沒有辦法讓整個西方世界比較絲滑的接受這個結果?
辦法還是有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烏克蘭換一個聽話的新總統,然后讓這個新總統自己投降,背上所有的鍋。
到時候西方社會就算想怪也怪不到特朗普頭上。
所以特朗普現在已經開始到處吹風,說“澤連斯基是挑起戰爭的罪魁禍首”、“澤連斯基水平不行”、“澤連斯基是獨裁者”......
這種跑到別人家里掀桌換馬的操作,美國駕輕就熟得很。
只是不知道特朗普有沒有后悔自己剛剛把專門干這個事的部門給裁了,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美國國際開發署。
不過一個部門的存亡影響不了大局,有沒有這個部門,特朗普都有一百種盤外招讓澤連斯基從總統的位置上消失。
真正關鍵的問題是:
想操控一個國家,是需要籌碼的。
即使是再爛的國家,也不會有人無緣無故的對你俯首帖耳。
萬里之外的美國要想操控烏克蘭內政,最主要的籌碼就是援助,或者說援助的預期。
只要這個預期還在,美國在烏克蘭的狗腿子就有底氣爭取國內各方的支持,然后美國才能實現對烏克蘭的控制。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特朗普過早表達對烏克蘭斷糧的決心,其實是不太聰明的。
因為如果你橫豎都不會打錢,甚至還要收錢,那烏克蘭人就沒必要再把你的狗腿子當回事了。
這不是換一個澤連斯基就能解決的問題。
看到這里我們會發現,其實真正重要的事件并不是美俄之間談出了什么共識,而是美國斷糧這件事本身。
美國的這個選擇雖然會把烏克蘭往投降的方向猛推一把,但同時也會導致烏克蘭不用再對美國唯命是從。
所以烏克蘭現在雖然已經被打包上桌,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別的選擇。
如果該國最終拒絕按美國的要求和條件投降(夠嗆),那么就還有三條路可走。
三條路
第一條路是加強軍事斗爭。
俄羅斯在談判桌上可以提前拿到他本來就可以拿下的地盤,但不可能拿到他實際上拿不到的地盤。
而特朗普對烏克蘭“欲賣之而后快”的根本原因,就是烏軍的戰場表現太差。
烏克蘭如果能把仗打贏,特朗普自然會變臉,俄羅斯自然會退讓。
只是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愿景現在基本是不可能實現了。
首先,烏軍戰斗力有限,雖然在歐洲不算弱,但確實打不過俄軍。
而且現在烏軍的精銳已經拼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老弱病殘很難再掀起什么波瀾。
其次,烏克蘭國力已經消耗殆盡,“血量”嚴重不足,再打下去就真的要“只剩最后一人”了。
最后,歐洲太慫,雖然伸出了援手,但又不敢拼命。
這幫人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幫起忙來的節奏卻跟擠牙膏差不多。
隔三差五給點坦克飛機、派點換皮雇傭軍...
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法國十幾萬陸軍不梭哈,打個屁的俄羅斯。
說到底,對面畢竟是五常,如果你們沒有拼命的決心,那么一開始就不應該去拱火。
現在打了、爛了、爽了,廚房的大門也快向你們打開了。
戰場勝負是一切的基礎,但客觀的說,現在繼續加強軍事斗爭,對于烏克蘭而言已經是個下策了。
而第二條路線則可以算是個中策:尋求國際公理支持。
無論美國再怎么豪橫,特朗普這種拋開當事國去討論別人主權的做法都是不合規矩的。
所以對于烏克蘭來說,尋求國際公理的支持非常合理。
只是國際公理管用嗎?
這個世界的底色是叢林,所謂公理,本質上只是建立在力量平衡上的一種默契。
所以完全指望國際公理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能說一點用也沒有。
關鍵就在于有沒有大國愿意去維護它。
而目前在幾個獨立自主的大國中,還愿意維護公理的也就剩老中了。
所以不管烏克蘭這些年有沒有把中國當朋友,中國都是他們求助國際公理的最后希望。
事實上中國也確實為此努力過。
2023年2月24日,我國外交部發布了《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
這份立場文件共十二條,內容包括:
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解決人道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維護核電站安全、減少戰略風險、保障糧食外運、停止單邊制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推動戰后重建。
這十二條意見看著很多,其實最核心的意思只有一個,那就是:
馬上停戰,所有的分歧都由俄烏雙方通過談判來解決。
那個時候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句廢話。
但現在看還是廢話嗎?現在的烏克蘭還有談判的權利嗎?
當時俄羅斯的反應是很積極的,他們表示:
“俄方與中方看法一致,將致力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對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實現‘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持開放態度”。
如果當時的烏克蘭也能接受這個建議,讓我們按聯合國的章程來主持公道,現在就絕對不會這么被動。
然而澤連斯基當時的回應是“目前不可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直接談判,除非俄羅斯無條件撤軍。”
說白了,不想談。
那我們還能說什么呢?
現在好了,特朗普來幫你談,徹底踏實了。
所以說有些國家啊,不能總是等到自己快噶了才想起中國的好。
盡管我們未來肯定還會繼續維護國際法治權威。但現實的說,烏克蘭尋求國際公理支持的最佳窗口已經過去了。
所以這條路線放在現在只能算是個中策。
那么上策是什么呢?
烏克蘭最后的底牌
2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宮公開宣稱:;
他們(烏克蘭)手上沒有任何牌,卻玩得很強硬,但我們不會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
翻譯過來就是“你啥都沒有還打個毛線,趕緊麻溜的投降割地。”
這句話侮辱性極強,不過并不全對。
烏克蘭雖然看起來兩手空空,但其實還有最后一張底牌,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第三條路了。
我在這里首先聲明一下,我個人是強烈反對這條路線的。
因為如果烏克蘭走這條路線的話,對我們沒有什么好處。
而實際上他們做出這個選擇的可能性也確實微乎其微。
但無論如何,這條路線在理論上是存在的,而且是烏克蘭當下的最優解。
它就是:
加入俄羅斯成為五常橫掃歐洲做回自己。
沒錯,烏克蘭最后的底牌就是他自己。
上策就是以身入局,整體加入俄羅斯。
在江湖上混,對自己對敵人,都要夠狠。
先別著急覺得我在開玩笑。
其實這條路線遠比它表面上看起來的要靠譜得多。
首先,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國家的關系本來就十分特殊。
他們都發源于同一個地方:基輔。
在18世紀的時候,烏克蘭就并入了沙俄;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他們曾短暫宣布獨立,十月革命后又并入了蘇聯,直到蘇聯解體。
也就是說在近代的大部分時間里,這哥倆都是一個國家。
其次,現代烏克蘭的很多領土也是從沙俄和蘇聯那里劃撥過來的。
所以這哥倆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又自愿合并,本身并不是什么“倒反天罡”的事件。
關鍵是這樣做對烏克蘭有什么好處?
好處很大。
烏克蘭在2013年搞顏色革命,推翻親俄政府并全面倒向西方,為的是什么?
不就是為了追尋一個更富裕的未來嗎?
那么現在富了嗎?
土地、國企、能源甚至人口都歸西方了。
還欠了50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
要知道他們的GDP也就1000多億美元。
這已經不是富不富的問題了,而是會不會死無葬身之地的問題。
但一旦并入俄羅斯,他們就是五常,就有底氣推翻之前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和債務。甚至還能劍指歐洲,奪回屬于自己的東西。
所有危機,迎刃而解。
別看特朗普現在整天口嗨烏克蘭再不停戰就要被俄羅斯整個吞掉,但實際上如果烏克蘭真的動了這個心思,第一個慌的就是他。
當然了,還是那句話,這條路線只在理論上存在。
因為現在的烏克蘭不可能在國內形成這樣的共識。
那么假設烏克蘭人可以達成共識并真的走上這條道路,在現實中有可能成功嗎?
不一定,因為國際上的阻力必然會很大。
但無論最終能否成功,只要烏克蘭能拿出這個共識,就足以對現在的局面造成巨大的沖擊。
這個沖擊波及的范圍不僅包括西方各國,也包括俄羅斯國內。
對于西方各國來說,這是“遠古巨獸”重返歐洲的威脅。他們將回憶起當年被蘇聯支配的恐懼。
對于俄羅斯國內來說,這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的壓力。俄羅斯領導人如果不收,對國內很難交待;如果收了,和西方的矛盾又會進一步加劇。
這樣的結果就是相關各方都會為了讓烏克蘭打消這個念頭而讓渡巨大利益。
于是烏克蘭瞬間就可以轉被動為主動。
所以拋開意識形態不談,這就是該國目前的最優解。
結 語
作為中國觀眾,很多朋友在看到俄美兩國握手時并不會真的擔心烏克蘭的前途。
人們真正擔心的是這個局面會不會影響中俄關系。
其實我們并不需要過多的考慮這個問題。
因為國家間的關系從來都是充滿起伏的;但在起伏的同時,也有積累。
什么意思呢?
就拿俄美關系來說。
蘇聯解體后,這兩個國家的關系就經歷了蜜月、懷疑、緊張、掀桌以及現在的“看上去要觸底反彈”的各種階段。
這就是起伏。
但這種起伏又不會是單純的漲漲落落。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各國會積累對彼此的看法和經驗。
比如說俄羅斯在蘇聯剛解體時,對美國幾乎是完全不設防的。
然而在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波折后,現在即使觸底反彈,也不可能再回到當年那個不設防的狀態了。
甚至都不可能回到十年前的互信水平(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前)。
俄羅斯在和美國談判期間就明確表示,不會再重蹈被《明斯克協議》欺騙的覆轍。
這就是積累。
中美、中俄、中歐、俄歐、歐美...這些世界上的重要關系,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些關系肯定都會有起伏,但也肯定不會回到過去。
我們沒有必要糾結其他國家和我們的關系變化,因為在這個波譎云詭的叢林世界里,最關鍵的問題從來就不是和誰搞好關系,而是壯大自己的實力。
這很重要。
因為俄烏戰爭的開啟標志著亂世的到來;但俄烏戰爭的結束卻不會是亂世的終結。
這場戰爭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整個西方世界的腐朽和虛弱。
他們既不尊重國際公理,又沒有能力靠實力維持霸權秩序,這必然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國家蠢蠢欲動。
所以俄烏戰爭只是風暴的前奏,未來所有的國際關系和外交邏輯都需要重新審視。
不過這對于我們來說并不可怕,因為這個世界不過是在變回它原本的模樣而已。
合縱連橫、遠交近攻...這些亂世游戲,都是咱老祖宗玩剩下的。
當然,和平與發展永遠是我們的目標。
但沒有破,又何來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