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就結束烏克蘭戰爭問題,進行了為時一個半小時的通話,相見甚歡,雙方都很滿意。
作為烏克蘭戰爭的拱火者、發起者、當事方,美國再一次繞過作為這場戰爭東道主的烏克蘭,與戰爭的另一方俄羅斯進行了“會晤”,事先甚至沒有征求一下澤連斯基的意見。相反,為了促成與俄羅斯的會晤,特朗普還稱澤連斯基是個“獨裁者”“喜劇演員”,并警告說,澤連斯基必須迅速采取行動以實現和平,否則將面臨失去國家的風險。當地時間2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派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前往烏克蘭與澤連斯基會面,討論如何結束俄烏沖突的問題。知情人透露,貝森特計劃討論美國如何獲得烏克蘭的稀土資源、化石能源等資產。
澤連斯基,當然非常惱火!
據2月12日消息,澤連斯基接受了美國播客主持人萊克斯·弗里德曼的專訪,整個采訪持續3個小時,在談到一些話題時,澤連斯基一度情緒失控,用俄語或烏克蘭語爆出粗口。首先罵美國對普京政府的“綏靖”。他表示,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就已經知道俄羅斯將會開戰,掌握了相關情報,但卻拒絕對俄羅斯采取先發制人的制裁,而是采取了優柔寡斷的綏靖政策——在談到這里時,澤連斯基沒忍住嘴里的臟話。其次是罵大國背信棄義,他指出,1994年烏克蘭與美國、英國和俄羅斯簽署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完全是一張廢紙。澤連斯基10日稱,希望美國為烏提供“真正的和平與有效的安全保證”,“不僅保護烏克蘭人的安全、國家的安全、經濟的安全,當然還有我們資源的可持續性。這不僅對烏克蘭,而且對整個自由世界有利”。對于特朗普提出的停戰建議,澤連斯基以“時機不成熟”為由拒絕。2月15日消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澤連斯基稱“歐洲武裝力量必須建立。”“沒有烏克蘭軍隊,歐洲的軍隊不足以阻止俄羅斯。”“但僅僅依靠我們的軍隊也不夠。我們還需要你們能提供的東西:武器、訓練、制裁、融資、政治壓力、團結。”……
總之,澤連斯基不愿意屈服于美國的“淫威”,拒絕特朗普關于立即停火的要求,它要維護烏克蘭的主權、安全、尊嚴,民主、自由、人權……
然而,2月18日,美國代表、國務卿魯比奧,與俄羅斯代表、外長沙夫洛夫,就結束烏克蘭戰爭問題,在沙特首都利雅德進行了會晤。
澤連斯基今天面臨的情況,與當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美談判、美國要結束戰爭也一模一樣;澤連斯基的表現,也和當年李承晚拒絕結束戰爭、發誓要單獨與中國繼續打下去,一模一樣。
澤連斯基,應該是個了不起的大政治家,是個和南朝鮮的李承晚一模一樣的了不起的大政治家。
歷史經常重演,尤其是美國的某些歷史,經常重演。但誰也沒有想到,歷史在重演時,情節居然如此雷同!
1953年夏季,美軍承受不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打擊,不得不在停火談判中作出讓步,基本同意中朝方面提出的戰俘問題解決辦法,戰爭即將結束。但南朝鮮李承晚當局對停戰協定持強烈抵觸態度,借機向美國漫天要價,并“就地釋放”戰俘(實為強行扣押),阻礙停戰談判進行。
1953年6月21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決定發起金城反擊戰,主要的作戰原則是“只打李偽軍、不打美軍”。此戰,李偽軍損失慘重,美軍則袖手旁觀。當美軍與中朝聯軍簽訂停戰協議時,李承晚雖然不愿意在停戰協議書簽字,但也不敢再堅決反對。美軍很有意思,就臨時隨便拉了一伴正在散步的泰國將軍,充當南朝鮮的簽字代表。
這么大的戰爭,說停火就停火。這么重要的停火,沒有重要當事方南朝鮮參與,也是可以的。有人可能會問:停火協議,在美國手里,怎么跟鬧著玩似的?美國人做什么事不是跟鬧著玩一樣?
澤連斯基不知道這段歷史嗎?他是喜劇演員,可能真的不知道這段歷史。他真的應該好好學學美軍的歷史。
澤連斯基官僚買辦集團,當年以為依靠美國霸權這棵大樹,就可以對抗俄羅斯,它第一次打錯了算盤,輸得很徹底。現在,危在旦夕之際,又指望依靠歐盟這棵小樹挽救自己的命運。怎么就不能吸取一下教訓呢?最初指望美國霸權這棵大樹,結果是絕望;這次,臨渴拙井,臨時改為指望歐盟這棵“小樹”的保護,就那么有把握嗎?真的以為歐盟這根“稻草”能救命?
據說,歐盟就要在2月23日,舉行新一輪對烏克蘭軍援大會,商討被美國拋棄后的烏克蘭問題,也是商討被美國拋棄后的歐洲自身的問題,要給烏克蘭一個大禮包。其實,這樣的會,早在二戰前就開過若干次,結果大家都知道。又據說,英國打算往烏克蘭派出援軍。都是說著玩的,當不得真。
澤連斯基,還是好好研究一下南朝鮮李承晚的教訓吧。
“開卷有益!”除了澤連斯基,東亞的南朝鮮、日本、菲律賓,以及盤踞我臺灣寶島的偽民進黨勢力,似乎也應該研究一下當年李承晚的歷史,以及當前的澤連斯基的窘境。
我有時突發奇想,美國有沒有可能讓自己駐歐洲的軍隊,親自攻打一下澤連斯基,以便于停火順利實現?敵友的轉換,有時讓人眼花繚亂。當年,美日、美德關系的敵友轉換,不就是這么神奇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