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未來資源爭奪大戰有關臺灣及中國之若干問題

李良 · 2010-01-19 · 來源:烏有之鄉
糧食危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未來資源爭奪大戰有關臺灣及中國之若干問題

(李良書簡二零一零年一月十八日)

一位臺灣朋友寄來 “下次戰爭為食糧-臺灣喂飽自己就安全” (見后)剪報一文, 介紹新出的氣候戰一書(作者 Gwynne Dyer), Gwynne Dyer 其人是否為別有動機的江湖術士,不得而知,可有關中國方面的結論,他作如下之論:

1. 氣候危機引起國際間以糧食為主的資源爭奪大戰,是下次世界大戰爭的動機。

2. 中國可能面臨嚴重的水資源耗竭,糧食危機,自顧不暇。

3. 臺海之間反而會趨于穩定,臺灣喂飽自己就安全云云。

李良同意會有1,2 兩點的可能性,但是否定其3,理由很簡單:

其一。 臺灣不可能是一個自足體系,而且從來不是。

其二。 戰事一起,各國為了生存,必以集團連橫方式求活。 臺灣作為一個獨立體,只有兩個選擇:一為中國之敵﹔二為回歸中國一體,共同掙扎求存。

其三。 臺灣若作為中國之敵,必為中國之首要打擊毀滅對像。

關于中國的未來危機及其圖存之法,李良兩年多前曾為短長兩文 “勿臨渴而掘井 - 深挖洞, 泛引水, 廣積糧  (李良書簡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 及 ”淺說糧食問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李良書簡二零零八年四月十九日)”。 此兩文初出,即有某妄人指責李良作危言以聳聽,真是夏蟲不可以語冰。

而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正全面大肆宣傳“和諧社會”,希望中國內部社會和睦相處本無可厚非。但證據顯示,中國亦在貫輸人民以世界已大和諧,和是主流之意,這實在是跟大勢背道而馳,有如喂食鴉片以麻醉中國人民。

“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一旦有事,中國將何以自處,將如何動員毫無警覺跟認識的一群愚民以應急變?

“重復是成功之母”,茲將上述兩文再次傳出,無它,處江湖之遠,僅就一己所知,則憂其國而已!

。。。。。。。

下次戰爭為食糧 臺灣喂飽自己就安全

2010-01-18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彭群弼】

氣候危機引起國際間爭奪資源大戰,不過,正因為水資源耗竭,糧食危機,中國可能面臨嚴重的內在危機,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氣候戰爭一書的作者格溫。戴爾大膽預期:臺海之間反而會趨于穩定,臺灣只需要想辦法喂飽自己。

中國未來潛在的戰爭區域,反而是在南亞。不過,他也指出:歷史上多次出現外侵略行動,目的是轉移內部壓力或動亂,預期未來中國將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及水資源問題,將來的事,誰也說不準。但他認為,中國不至于對臺灣動用核武。

氣候變遷,各國面臨各式各樣的危機。是否因此引發氣候戰爭?一本新書大膽預言,以后的戰爭,不是因為意識,而是因為氣候引發的后果,在人口激增,糧食生產無法同步成長,農業大國自己都吃不飽的情況下,無力出口,水資源因氣候變遷,逐漸耗竭,戰爭的原因是搶糧,搶水,搶資源。同樣的場景會不會發生在臺海之間,下一次臺海危機會因為吃不飽才打起來?

對此,氣候戰爭一書的作者:格溫?戴爾認為,剛好相反,臺灣在氣候變遷的局面中,想辦法喂飽自己就好,因為對岸忙于應付內部因氣候引發的危機,都忙不過來,預期無力對臺動腦筋。他認為:目前中國主要糧食生產區域,都面臨灌溉用水不足的危機,西藏高原積雪不夠,夏季融冰減少,河川水位降低,中國北方雨水減少,地下水超抽,預估二十年內就會面臨無水可用處境。

主要的糧食生產區:華南地區,海拔高度多在一公尺以內,暖化海水上升,一旦淹沒,無糧可收。屆時中國忙于應付吃不飽的危機就「捉襟見肘」,還要應付南亞火藥庫隨時爆發,所以應該無暇對付臺海問題,目前臺灣只需要解決糧食生產不足即可,想辦法養活自己。

不過,他也強調:歷史上許多侵略的原因,都是要弭平內部危機,所以轉移焦點,對外發動戰爭。將來在兩岸間是否發生類似的場景?戴爾并沒有正面回答。他個人相信,中共不會也沒有理由對臺使用核子武力。

。。。。。。。。。。。。。。。。。。。。。。。。。。。

勿臨渴而掘井 - 深挖洞, 泛引水, 廣積糧

(李良書簡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早前友拈來中國北方旱災之報載, 李良為之感概再三.

中國宜放緩世界工廠之角色, 大部套現買入之外國公債, 專志國家防衛之充實, 國內生態環境之改善, 以及為即將來臨之大規模旱災與糧災早為之謀.

無它, 方今之急務有三: 深挖洞, 泛引水, 廣積糧. 洞深挖則怯敵膽, 水泛引則稻麥長, 糧廣積則民不饑. 三者既成, 我中華民族乃可立于不敗之地.

舍此三者, 中國將無去處. 今之謀國者, 能不臨深履薄耶?

李良

。。。。。。。。。。

北方 五年來最渴

2008.03.27

今年入春以來,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異常偏少,主要江河持續偏枯,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近期隨著氣溫回升,旱情迅速發展。

新華社報導,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表示,至26日為止,全國耕地受旱面積2.91億畝,比常年同期多7000萬畝,為近五年來最嚴重的一年。其中作物受旱4910萬畝,水田缺水1113萬畝,有582萬人、543萬頭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受旱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大部和西北的部分地區。

防總辦公室副主任田以堂認為,當前旱情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發展速度快,受旱面積大;二是受旱區域集中,缺水面積大;三是抗旱水源短缺突出;四是部分地區城鄉供水安全壓力大。

田以堂說,當局高度重視當前抗旱工作,完善抗旱預案,增加抗旱水源,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和春耕生產用水需求。

。。。。。。。。。。。。。。。。。。。。。。。。。。。。。

警惕中國大陸隨著暴風雪災而來的干旱問題及其它(大觀系列四﹕人類及其命運)

(李良書簡二零零八年二月二日之三)

有朋友來問, 中國大陸目前長達超過一個月, 曼延十四個省, 受害人民數以億計的暴風雪肆虐, 是否跟美國海空軍在阿斯加州伽可那(Gakona)鎮北部的高頻激動極光研究計劃(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 HAARP)有關. 這個問題, 屬于李良的本行, 我們可以一分為二來看:

一.         高頻激動極光研究計劃的原始目的, 是用于通訊(尤其是潛艇通訊)跟監聽; 但由于它借電磁波把能量傳送到電離層,當然可以籍變換發射方向以及能量的積蓄來改變地球各層面局部分子密度, 從而影響氣候.

二.         但就目前高頻激動極光研究計劃向外公布的3.6百萬瓦特的功率而言, 要引起在中國大陸目前范圍這么大的暴風雪災, 李良作了一個簡單的計算, 似乎并不可能. 其實英國在其海岸線早就建立了類似卻功率更大的設施, 只是鮮為人知而已, 就此一筆帶過.

眼下中國大陸的暴風雪災, 亦有可能只是一個地球氣侯變化周期上的一個現象, 或也有可能是因地球暖化而產生的氣候變遷. 如屬后者, 我們就要擔心那隨著暴風雪災而來的干旱問題. 在這, 且讓我引用一段話

三.         水將以其最壞的形狀出現. 即是, 巨形暴風雨跟洪水將瀕出.

四.         在南美的安地斯跟亞洲的喜馬拉雅山區, 由于地球暖化所引起的冰河溶解, 大量的洪水與山崩將接踵而至. 但在未來的數十年里, 另一相反的跡象將要發生, 即是由于冰河與積雪層的激烈遞減, 許多河流會日趨干枯, 以致地球上六分之一的人類將無水可用, 即至少十億人類將因無水而陷入絕境.

(見李良書簡二零零七年四月七日之二, “Apocalyptic soon? 評聯合國最新出爐的國際氣象變化決議文第二部份”)

人說大雪兆豐年; 傳統上的大雪, 時在冬日, 無妨春耕夏種和秋收. 可如果碰上夏秋之際的大干旱, 人民連吃飯都有問題. 另外, 我們當然不希望有氣象戰爭或氣像變遷等的殘酷之事發生. 但不論是氣象戰爭或是氣象變遷, 未雨籌謀, 勿臨渴而掘井, 已是古有明訓. 方今中國的謀國者, 一定要能有所警惕, 早為之謀才是.

。。。。。。。。。。。。。。。。。。。。。。。。。。。。。。。

淺說糧食問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兼論西方糧食操控集團及其運作 (大觀系列四﹕人類及其命運)

(李良書簡二零零八年四月十九日. 良按: 此文分上下兩篇, 此為上篇. 文中引述所有事實, 均有明確出處, 特此告知!)

緣起

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立即而明顯的危機有五, 即,

一。 現有資本主義體制是否可持續問題

二。 石油跟石油有關的能源問題

三。 環境及地球暖化問題

四。 水資源問題, 以及

五。 糧源問題

這五大問題與人類未來的生存跟永續息息相關, 彼此互為影響, 執其一即牽動其四, 籌思解決其一, 亦將啟動其四. 若專注其一而想得一合理解決之道而忽略其余, 恐將徒勞. 本文將與第五點糧源問題有關的人類面臨的糧食問題, 作一常識性的簡單陳述, 至于解決之道的探索, 將待之異日.

由洛克菲勒家族栽陪出的, 曾為美國幾任總統出謀獻策, 翻云覆雨的猶太籍美人季辛吉 (Henry Kissinger),  三十年前就說過一句話

“你控制了石油, 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控制了糧食, 就控制了人類.

(Control the oil and you control entire nations; control the food and you control the people.)".

因美國的入侵伊拉克及其馳騁中東以及中亞, 俄國在歐亞大陸兩的兩面縱橫, 以及中國于非洲的圖存掙扎而產生的的種切, 石油問題比較明顯,不在本文范圍之內, 現在則來了解一下有關糧食的問題.

 

今年二月宣告退休的古巴革命英雄和領導人費特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 于去年三月二十九日,因北方國家(代表歐盟及美加澳日等國)無節制的開發農業燃油(Agrofuel, 即產自農業作物的所謂活化燃油, Biofuel)一事, 在機關報 “Granma” 上發表了一篇社論, 那剛跟巴西簽定以農作物提煉乙醇(Ethanol)協約的喬治布什(George W. Bush) 放了一炮, 明言如果不加節制, 將會有三十億人類因饑饉而死, 替那占地球人口大多數的南方 (包括第三世界跟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 人民請命.

費特爾卡斯特羅言猶在耳, 至今為止不到一年之間, 聯合國農糧組織的最新統計, 全球糧食價格通漲了40%. 為此, 聯合國農糧組織建立四十年來, 第一次發布了糧食短缺的警報. 如非洲的茅里塔里亞, 中美洲的海地跟墨西哥, 亞洲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 已因糧食的漲價和短少而發生過暴亂; 許多受害于活化燃油發展的第三世界的國家, 已嚴重到政府必須出動軍隊來保護糧源.

與此同時, 因種植制造活化燃油作物取地所需, 世界森林及草原被砍伐清除的面積, 正以史無前例的驚人速度進行. 最新報導, 米, 麥, 黃豆, 棕櫚油等的基本民生需求, 均已至少漲價一倍. 而且這種漲勢, 還將方興未艾.

世界權力和資本操控集團透過西方政府與財團, 散播活化燃油虛假的經濟命題, 空中樓閣式的能源獨立夢想, 以及空洞的的環保利益, 向大眾洗腦宣傳. 可科學的驗證卻恰好適得其反,于此,在嚴肅的刊物科學(Science)雜志上已至少有兩篇以上的科學論文以證其非. 由于要生產活化燃油作物, 不得不大量地清除了森林和草原, 以致超巨大地增加了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存量, 加速了地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進行; 其程度甚而過于傳統石化燃油(Fossil Fuel, 即石油)的使用.

有人估計, 因清除森林和草原而引起的”碳”債(Carbon Debt), 人類即使花了一個世紀, 還不一定可以還完.目前活化燃油的發展, 是基于反經濟和不正義的方式而進行的. 反經濟的一面是由政府津貼作物的種植和活化燃油的買賣; 不正義的的一面是以鄰為壑, 不但破壞了窮國的環境生態, 還因作物的轉移用途而引起世界的糧荒, 令占世界人口多數的窮人備受打擊.

以美國為例, 目前從玉米制作的乙醇(Ethanol) 年產約七十億加侖, 目前美國國會已通過能源法案的要求是三百六十億加侖, 此中一百五十億加侖要來自玉米, 占美國目前玉米產量的三分之一強. 大家能想象美國玉米短缺三分之一, 對世界糧食供應跟價格的影響嗎? 另外, 又以加拿大為例, 即使加拿大全國生產包括玉米在內的全部糧食, 都用來制造乙醇, 也只不過一百三十億加侖而已! 當你裝滿了一缸的乙醇開車兜風的時候, 那用來制造這一缸乙醇的糧物, 可以給一個人吃一年.

要建構一個和諧的世界, 有太多我們尚未知曉的途徑要去推敲. 但是有害于建構一個和諧世界的物事, 我們都清楚明白, 那就是人間的不正義和不平等; 最顯著的, 就是人間經濟上的不正義和不平等. 這些人間經濟上的不正義和不平等里, 以糧食的不能平均分配引起的危機至”朱門酒肉臭, 路有餓死殍”為最; 其中或因為富不仁, 或被用以作地緣政治的武器, 或移作非食物性的用途如活化燃油的發展, 則為其中之大者.

小結

結論先說. 有關糧食危機問題的種切,可先簡述要點如下:

以現代科技進化到今天的能耐跟潛力而言, 人類應該沒有所謂的糧食危機問題.

目前所有因糧食而引起的一切相關危機問題, 都是人為的; 乃是經歷兩三百年資本主義無限制發展引起的諸多疑難雜癥之一.

糧食問題已與能源問題, 水資源問題, 環境生態問題, 以及已呈病態發展的資本主義體制問題等五者合而為一, 匯集轉化而成為一巨大的序亂(Chaos,即亂而又有其序的一種巨大的, 有機且自行呈蝴蝶效應演化的形體).故實踐上的解決,當是五位一體, 同時看待.

就讓我們從大觀的角度來簡單地在這探討一下世界糧食問題的演化.

溫飽, 控制, 與地緣政治

在人類文明初起之前, 那時真所謂天地蒼茫, 宇宙洪荒. 我們的老祖宗們跋涉流浪, 步履山川,巢樹穴洞而居, 茹毛飲血而食. 求其溫飽之道, 無非漁獵而已. 直到約紀元前一萬年時, 方有種植跟畜牧的農業跡象. 人類文明的濫觴, 是在有了種植跟畜牧的農業活動之后. 人們的生活方才免于奔波, 開始安定下來.

考古人類學上的發現, 從此之后, 自足式的農業村落就遍于世間上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個階段里, 糧食的供應是立即而直接的, 只要謹慎稠謀, 直到下次收割之前, 除非遇著天災人禍, 家家戶戶都可溫飽過活. 那糧食的供求兩方面, 都是非常平衡而穩定的. 那是一個戶戶炊煙, 雞犬相聞, 一個個與世無爭的小小世界社會.

有朝一日, 這些個農業村落因人口與各種活動兩均增加而擴展成為城鎮之后, 人們生活的面相多了, 事情就跟著復雜起來, 由量變而質變, 生出了結構上的變化. 一些人就從事著跟直接農業生產無關的事, 于是, 糧食的供求與分配, 也跟著因為要倚賴各行各業的配合而顯得千頭萬緒起來. 如果有了多余的糧食, 隨之而來的鄰近城鎮間就會產生互相交易的關系, 而當這些交易活動集中于少數人之手時, 那糧食就自然會成為一種政治力量.

通常一國個帝國的興起, 是跟商人這一個行業的出現息息相關的. 商人不遺在遠, 越境過界, 轉有運無. 糧食跟其它貨品就此易手, 于是糧食就成為專門生利的貨物; 糧食也成了一個國家以保人民足食的責任. 從前的羅馬帝國, 遠自北非跟埃及輸入玉米等糧產以供羅馬民食, 就是政商一體的最佳范例.

十八世紀以來的工葉革命也帶動了農業革命, 于是糧食的生產分配跟使用也隨之而起了劇烈的變化, 農漁跟其它的食品制造就演化而為大企業的獨占性活動. 這些個大企業的營運, 就以得利最多跟生產力最大為依歸. 由于資本密集導致大規模生產. 伴隨而來的, 就是交通跟運輸以及食品加工與包裝業的現代化, 因此食品交易也因之而全球化. 在一切以利潤和效率掛帥的前題下, 基因工程(將在下篇再予討論)之應用于糧食生產也應運而生, 日趨嚴重.

全世界大都市里的超級市場, 不但有冷凍跟包裝食品, 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鮮果蔬, 給人以一種充足的印像, 骨子里, 不過是種局部而特殊的, 予人以豐富之感的幻像而已.

到了二十世紀之后, 糧食的供應就進入了一個政治跟經濟的新的次序. 大量糧食的結集, 就成為富有國家作為從事地緣政治的籌碼. 他們擁有巨型的糧食進出入交易商, 控制了整個世界的糧食市場以圖己利; 他們通過分布在北美, 歐洲, 跟日本的股票交易場所來決定各項糧食的價格. 為了化解互相之間的利益沖突,這些富國就彼此協調成立了所謂的世貿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 但從今天它的的實踐來看,無非是一個我為刀俎, 人為魚肉, 一個由富商大賈所操縱的富國向窮國專政, 一個分贓式的機構而已!

自一九六一年以來到今日, 富國通過糧商控制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世界進出口糧食市場. 而二十世紀末, 他們更加重了出口跟降低了進口的比例. 它們進口的多是產自第三世界或開發中國家如熱帶水果, 一些特選菜蔬, 以及咖啡煙草糖茶等非必需糧品; 可出口的卻是如玉米, 米, 麥等主要民食必需糧品. 因此, 第三世界或開發中國家通常都要進口大量的主糧以作交換, 在此期間, 非洲跟拉丁美洲的進口糧產就劇增了八倍, 亞洲則四倍. 這就意味著亞非拉的人民想要填飽肚子, 就要靠生產主要糧食的富國跟大糧商們的慈悲, 在無可奈何之下, 只能任人予取予求; 或為人壓榨取利, 或成為地緣政治的犧牲品. 這說明了為甚么每年的世貿會一開, 抗議示威就會層出不窮.

有一部2007年出品, 由薩莉緹昂(Charlie Theron)主演的電影, 叫做西雅圖之戰(Battle of Seattle), 是重現1999年西雅圖世貿會時的暴動史實, 關心社會正義的朋友們, 不妨一看. 另外, 富國一再以糧食作為地緣政治武器, 已是兵家常事. 美國為要使對方就范, 就曾向古巴, 伊拉克, 蘇丹, 利比亞, 伊朗等國實施糧食禁運. 其中以伊拉克為最慘, 以致引起以百萬計的伊拉克孩童及嬰兒嚴重營養不良, 因而夭折的不在少數, 是二十世紀人為的大悲劇之一.

展望二十一世紀, 如果目前的形勢繼續發展下去, 那糧食的供應就會完全跟著世界糧商市場的運作, 和地緣政治操控者的潛規則來進行. 這些個潛規則, 就決定了從國家到地方上有關糧食的生產跟分配. 由于資本社會形成經濟上的不平等, 于是富人們的購買力, 就大大地超過了一般普羅大眾為求保命的營養所需, 而在第三世界里, 這種”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現象顯得更是尖銳. 而在實踐上, 糧食的交易跟食品市場的潛規則, 亦非在第一線從事生產的農民所能控制, 這于全體人類的生計, 當然會有嚴厲的影響.

于是, 有錢人住在萬物俱備的富有小區里, 予取予求; 可包括富貴在內的至少八億世界窮人們, 卻要面對營養不良的困境, 這將成為二十一世紀里的大問題. 令這個問題百上加斤的是, 作為主糧的谷類的庫存跟生產均普遍減少, 在緣起里我們提到聯合國農糧組織建立四十年來, 第一次發布了糧食短缺的警報. 其實, 在2002年度里, 因為占有35%的糧產移作畜食, 因而起糧源短缺. 聯合國農糧組織也曾在偏及四大洲, 涵蓋三十四個國家宣告過糧食短少警報, 只沒有今年這次那么來勢洶洶而已.

二十一世紀里的另一個現象, 會是隨著農村的凋敝, 大量的農村人口將遷入市區. 世界上的大部人口將會集中于都市里, 因而超大型的貧民窟將會比比皆是, 將為糧食的分配問題更增困擾.

世界糧商跟操作地緣政治的政治集團之間, 是有著千絲萬鏤的. 因此, 就讓我們來稍為了解一下,那些假借富國向窮國或窮人專政取利的跨國大糧商們.

西方的跨國糧食操控集團

世上現有大約四十個大大小小的糧商, 它們操縱了全世界糧食的進出口買賣, 食品的制造與包裝, 跟價格的量定. 這些大糧商們, 無不是以利掛帥, 除了賺錢之外, 它們還跟這世上既得政治力量掛鉤, 形成一個嚴密的利益集團. 它們許多做法, 往往跟社會正義跟人民利益有根本性的沖突.

明年好萊塢將推出一部名叫告密者(The Informant” 的電影, 就是有關這兒提到的大糧商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由麥達蒙(Matt Damon)主演. 這是根據真實案件拍成的電影, 透露了糧商們從事的一些非法行為, 以及人性上的缺陷等的曲折故事, 頗值一看.

我現在就檢出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以八家糧食制造與操控公司, 以其字母為序, 在此先做一個常識面的了解.

1.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早于公元1902年, 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里市(Minneapolis)的阿楚(George Archer)跟丹紐(John Daniels)兩人從事亞麻子油的壓榨工業, 后來又并購了米蘭亞麻子產物公司(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 因此就產生了今天聲名顯赫的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之后, 逐漸擴大, 增加了面粉工業, 食品加工業, 飼料業, 特殊食品業, 可可業 , 以及營養品工業等等, 不一而足. 后來又把基因工程用于農產品的生產, 但直到二十世紀的末年, 迫于公眾壓力, 才公開它的基因產品業, 而與非基因食品并列.

ADM是個巨大而又盤根錯節的跨國公司. 今天, 它旗下的企業包括食品, 飲料, 食療(Nutraceutical) , 以及飼料等, 共約有兩百七十家各型各樣的制造工廠, 分布在世界各地, 從事可可, 玉米加工, 食品添加物, 營養補助品, 類固醇, 食用油等的生產和市場推銷. 除此之外, 它還進行有關農糧儲備與運輸交通等的大型行業, 有如下述的卡基爾公司, 它的經營也是一貫的.

ADM現在是世界第一大的谷物與油子的處理廠, 美國第一大的黃豆壓碎處理廠, 美國最大的玉米類添加物制造廠, 美國第二大面粉廠, 也同時是世界第五大的谷物輸出交易公司. ADM也從食品業進展到活化燃油的發展, 即是, 有關乙醇跟活化柴油(Biodiesel)的生產.  年引進了原石油公司的為執行長表明要專注于活化燃油如乙醇等的發展單去年一年于此方面就投資了十億美元以上, 是世界第一大的活化燃油乙醇的生產者, 于世界糧價的高漲有直接關系.

ADM的董事則包括投資巨霸華倫巴非特(Warren Buffet)的兒子豪華巴非特(Howard Buffet), 老喬治布什時的駐俄大使羅伯史特勞斯(Robert Struss, 史特勞斯本人亦是英國某情報組織宣傳機關的頭頭之一), 以及前任加拿大首相的布萊恩馬龍尼(Brien Mulroney)等.

現時總部設在美國伊里諾州狄克多市(Decatur)的ADM公司, 如果你平時稍為留心世界新聞的話, 應該對它不會陌生, 但一如其它, 我將在另篇描寫它的政商跟社會關系, 包括私運童工入境, 有關蛋白酵素Lysine的價格壟斷, 以及環境污染等惡聲昭著的慣行, 以及相關的地緣政治作用.

2. 本邦(Bunge and Born)

本邦于十九世紀初葉原在荷蘭與比利時發展, 從事海外殖民地香料與橡膠生意, 于1876年遷至阿根廷. 其后猶太糧產交易商赫斯(Alfred Hirsch)加盟, 并將生意擴及其它的農作物, 包括各樣的糧產與油子等. 1897至今, 本邦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的糧食出口公司, 占美國干式玉米粉廠的第一位, 黃豆加工業第三位, 巴西糧作出口第一位.

本邦公司更將其營業擴展到紡織, 化肥, 油漆, 以及銀行等企業; 地區擴及巴西及美國. 它跟阿根庭的統治階級有戲劇性的互動關系, 阿根庭民族主義者皮隆(Juan Peron)及其夫人艾薇塔(Evita)就曾兩度吃過本邦公司的苦頭, 栽在它的手下, 我將在后篇作一說明.

3. 卡基爾(Cargill)

卡基爾總部設于美國明尼蘇達周州明尼東加市(Minnetonka)系由原籍蘇格蘭海運商威廉卡基爾(William Cargill)兄弟于1865年建立. 現年營業額高達九百億美元年, 年獲利達二十五億美元以上, 是為美國私有資本公司中的第二大. 它的糧產輸出和交易業, 不但是美國第一, 也是世界第一. 同時, 它也擁有全美最多的糧倉(Grain Elevator), 也是法國第三大的糧產輸出公司. 它也是美國最大的玉米飼料的制造商, 以及占全美第三的面粉廠和屠宰和肉類包裝加工廠, 也是最大的養豬和禽類如肉雞和火雞的養殖場. 從生產, 包裝, 到市場的每個環節, 無不一手包辦, 更有它自己超過一百億美元資產的避險基金 - 黑河資產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 它的巨型運作, 從它擁有四百條平底運糧拖船跟兩千輛大貨柜車, 業務橫跨五大洲及六十六個國家來看(譬如是泰國最大養雞場的擁有者), 總體規模, 堪稱世界之最. 此外它還從事高科技及高回收包括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研發計劃.

卡基爾表面上是個家族經營公司, 并未上市, 卻有著濃重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 主張開放自由貿易, 它甚至曾為中國的進入WTO而拉票. 它的眼光著落在開發中跟第三世界的潛在市場, 因此, 它對環境的破壞如南美熱帶雨林之被狂砍等也非常顯著, 我將在本文后篇另霹章節, 以討論諸大糧商們的政商勾結跟剝削本質.

4. 大陸糧產(Continental Grain /ContiGroup Companies, CGC)

大陸糧產是由比利市大糧商西蒙佛來堡(Simon Fribourg)于1813所創, 原為一個專門作糧產交易的公司, 后來發展成為一個多角度與食糧有關如畜牧,家禽,面粉生產等, 成為營運遍越六大洲和五十國國家的跨國公司. 一次大戰爆發, 它將總部遷往倫敦, 不久后又移到美國紐約市. 它是世界跟美國第二大的糧產交易和輸出公司, 僅次于卡基爾, 是美國最大的黃豆制品公司, 世界第一的牛羊養殖場, 法國第二的糧產交易和輸出公司, 厄瓜多爾第一的養蝦場. 它還從事糧倉, 飼料, 棉花, 海產等行業, 也擁有巨大規模的糧食運輸體系, 一如卡基爾.

大陸糧產至少在中國大陸經營了三十年, 總部設于香港, 名為Conti Chia Tai國際公司, 跟泰國的 Charoen Pokphand 農產公司各占一半的股份, 在廣東擁有七個大型飼料工廠. 跟它合股的中國長城東北亞公司, 則在中國的東北跟東海岸建有至少十家飼料廠, 八家相關的屠宰場. 另外, 它設在香港的肉商公司(Meat Merchandising) 則專門負責從美國或其它國家輸入冷凍雞鴨, 是為在大陸流行的Sanderson跟Wayne等兩種商標產品的來源. 它的一個子公司大陸拉丁(ContiLatin)則為其在西半球拉丁地區如中南美洲跟加勒比海的營運而設, 業務包括魚蝦海產, 家禽, 飼料, 面粉廠等.

除此之外大陸糧產還經營各項投資機構, 如股票, 房地產, 保險, 交通, 甚而電子計算器及軟件工業, 真是無所不包.

5. IBP (Iowa Beef Processors, Inc.)

世界家傳戶曉的泰生鮮肉出品公司(Tyson Fresh Meats) 于2001年購入IBP, 總部設于美國尼布拉斯州的達可他城(Dakota city), IBP于1960年由安得生(A.D. Anderson)與賀爾莽(Currier Holman)創立. 它是第一家將處理廠房設于牛羊養殖場的肉食產品公司, 于其總部所在達可他城的處理廠, IBP把屠宰, 切割, 細分, 以及冷凍盒裝等作業生產線化, 是美國第一大的屠牛場, 也是美國第一大的屠豬場, 同時也執世界屠宰業的牛耳. 年供新鮮肉類九十億磅, 半數供給日本, 是為日本最大的肉類輸入商. 最大的股東是阿曼海默(Armand Hammer)的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及投資業巨子富達基金公司(Fidelity Mutual Funds).

IBP有過很不光榮的勞工記錄, 可它的利潤, 卻是年年增高, 曾有銷售量不變卻利得加倍的記錄. 做法就是向養牛的農民壓價一半; 往往令到農民血本無歸, 于八零年代, 為了將肉產輸入紐約市, IBP甚至不惜跟紐約的黑手黨結盟, 曾被繩之于法.

6. 路易左傅(Louis Dryfus)

路易左傅由法人Léopold Louis Dreyfus于1852年所創, 縱橫歐陸糧食市場及財經界逾百五十年, 并與有影響力的歐陸政治人物互通聲氣. 后期建立的銀行Louis Dreyfus, 屬法國第五大銀行.  總部設于法國巴黎, 分部則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維頓市(Wilton)及巴西的圣保羅, 是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產輸出商, 也是世界糧產輸往俄國的第一出口商.

路易左傅的最新生意活動, 是經營全球性有關活化燃油的發展; 包括經由發酵或合成方式的乙醇制造和交易. 其用以制造發酵式乙醇的主要原料, 是蔗糖和谷類等農作物, 它在巴擁有兩處巨大的發酵式乙醇制造廠. 透過其倫敦及維頓市的辦事處, 路易左傅積極地進行乙醇從生產到目的地的交易, 以及此一市場的發展, 將之全球化.

7. 雀巢(Nestle)

公元1866年英人佩吉 (Charles Page)于瑞士建立英瑞(Anglo-Swiss)濃縮奶品公司; 1867年, 瑞士人涅斯投(Heri Nestle,后 Nestle 譯為雀巢)始創亨利涅斯投公司. 這兩家公司于1905年合并, 是為今日的雀巢奶品公司. 之后, 雀巢以利得收購其它跟奶制品有關的公司, 得以日漸壯大, 終成巨構, 并成為向開發中國家與第三世界輸出奶粉的專斷者.

雀巢的總部設于瑞士, 在世界五大洲設有四百個食品工廠. 是世界第一的食品公司, 世界第一的奶粉公司, 世界第一的濃縮奶的交易公司, 亦是美國第三大的咖啡公司, 也是世界最大的礦泉水公司. 營業地區涵蓋世界各國, 其中至少有十三個國家的營業額超過十億瑞士法朗, 全世界超級市場架上的奶制食物, 很難見不著跟涅斯投有關的成品,此外它還經營跟護眼有關的工業以及洗浴和化妝的產品, 可謂無處不在, 無遠弗加.

雀巢的現任總裁毛策(Helmut Maucher), 也是銀行業巨子摩根銀行(J. P. Morgan Bank)的董事; 眾所周知, 摩根銀行是英國情報組織設于美國的首要財經機構. 涅斯投的另一董事保羅伏克爾(Paul Volcker), 則是前美國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 Board)的主席, 哈! 真是天下英雄, 盡是一家!

8. 菲列摩理士(Philip Morris)

菲列摩理士于十九世紀中業首創于倫敦, 是為一單純的煙草門市公司, 后來轉入香煙制造葉. 于2003年改名為奧屈理亞(Altria Group, Inc.), 主因是要避開它原來煙草公司的惡名, 總部設在美國的維基尼亞州立瞿蒙(Richmond)市. 八零年代收購了大眾(General Foods)跟克律佛(Kraft Foods)兩大食品公司, 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食品公司, 僅次于涅斯投. 主要股東包括傳播業巨子梅鐸(Murdoch). 梅鐸本人澳大利亞籍, 卻純為英國政策跟利益的宣傳機器; 另一大股東為帕蓀斯(Richard Parsons), 是時代華納(Time-Warner)的老板; 時代華納部份由布朗芙門(Bronfman)家族的西滾酒業(Seagram’s Liquor)擁有, 此家族傳說中跟世界毒品交易有關.

菲列摩理士曾因販運私煙跟非法物品著名, 可鮮為人知的是, 菲列摩理士又是英女王夫愛丁堡公爵菲力王子(Duke of Edinburgh Prince Philip)所主持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大贊助者, 而世界自然基金會表面上是以保護地球環境為標的, 可謂面面俱到.

以上是壟斷世界糧食市場中的八大重要糧商介紹, 有機會在下篇里, 我將順帶再深入地討論一下這十大糧上的政商關系, 他們對世界社會的影響, 跟在地緣政治上的運籌掌握.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再說掩耳盜鈴
  3.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6.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7.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8. 劉繼明|隨想錄(20)
  9.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10.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 伊人亚洲综合久久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99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