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新政與新自由主義的終結——兼評張維迎的“埋葬凱恩斯”論
嚴海波
2009-03-06
本文已經發表于《人民論壇》雜志2009年3月(下)
正如美國選民所期望的,奧巴馬上臺之后開始了推行其“新政”。他正式舉起了凱恩斯主義的旗幟,主張“大政府,小市場”,拋棄了里根執政以來禍害美國和世界最大多數普通民眾30年的新自由主義教條,著力政府大規模監管金融和經濟運作,加大政府對經濟金融的救助力度和直接干預程度,刺激經濟增長。
人們對奧巴馬“新政”的聯想更多地來自于80年前那場大危機,以及臨危上臺羅斯福總統。1929至1933年危機是當時資本主義世界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大面積的企業倒閉、工人失業、股票下跌,使美國民眾陷入了痛苦、恐懼、絕望之中。面對嚴峻的政治經濟形勢,羅斯福以無畏的精神,堅強的意志,大力推行凱恩斯主義,放棄了產生危機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提出了一系列以救濟、改革和復興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公共投資來刺激經濟。羅斯福“新政”恢復了民眾對國家發展的信心,并引領美國的工業、農業全面復蘇。
奧巴馬為什么要采用凱恩斯主義,甚至具有社會主義特點的經濟政策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美國金融危機說起。伴隨奧巴馬的競選和上臺的全過程的,是源于美國的、愈演愈烈的世界金融危機。人們對金融危機的認識,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奧巴馬的當選,以及其后的作為。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與新自由主義的大行其道有著重要的關聯,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實施,加大各國國內的收入差距,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的速度加快,為了滿足華爾街金融利益集團的貪婪而弱化金融監管,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為世界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奧巴馬提出的競選綱領,滿足了埋藏在民眾心中的對“變革”的期許。他最終得以當選,說明美國民眾再也無法忍受小布什政治上的新保守主義、經濟上新自由主義的亂折騰了。更確切地說,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真正終結了新自由主義對這個國家,乃至對世界主流意識形態長達30年的影響,也令全球許多國家開始反思新自由主義對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侵蝕和破壞性影響。歷史上以反馬克思主義和凱恩斯主義起家的新自由主義走向沒落,必然使人們重新認識凱恩斯主義的各項政策。社會主義中國經歷長期的經濟快速增長,在危機中采取的各種有效的反危機措施,正在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體針信心的榜樣。前美聯儲主席沃爾克說:“當我感到資本主義在這次危機中活下來的時候,我不敢肯定美式金融資本主義能夠活過來。”
奧巴馬上臺之初,美國國內問題叢生。美國金融危機已經演化為世界金融危機,各項經濟指標顯示危機逐步惡化,并沒有見底的跡象。世界各國經濟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嚴重經濟社會危機,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是金融機構接二連三的倒閉。隨著五大投資銀行中的三家倒閉之后,商業銀行的倒閉逐漸增多,近期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將被國有化的消息更是令股市恐慌下跌,更多的投資基金和養老金會陷入各種債務違約的噩夢之中。二是危機從金融領域蔓延至實體經濟。由于需求的嚴重下滑,美國的制造業受到了沖擊,比如,三大汽車巨頭都有破產的危險。這個問題之所以不可等閑視之,是因為金融機構倒閉涉及的就業人口比較有限,實體經濟的蕭條必將帶來失業人口的激增,從而提高爆發社會沖突的幾率。據美國勞工部統計,截至2月7日當周續請失業救濟的總人數創紀錄新高,逼近500萬人,是近25年高位水平。奧巴馬對救助汽車業的積極態度說明了這一點。三是社會處于嚴重的失衡之中。經歷了近30年的新自由主義的侵蝕,美國社會嚴重分化,工會化程度很低,工人運動江河日下。原子化狀態存在的美國工人很難形成一種持續的社會更正力量,進一步維持社會力量的均勢。這種力量的失衡必然會影響奧巴馬的“新政”的基礎。
以上問題可以看出,服務于富人的新自由主義確實為美國創下了大禍,但是,新自由主義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仍然沒有大的改變,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盡管新自由主義體制引發了諸多金融危機和經濟社會災難,又造成了無數的失業者和流浪者,但是,一些不負責任、甚至別有用心的學者還在把市場原教旨主義鼓吹成“上帝”一樣的詞匯,鼓吹為挽救人類唯一的經濟和社會秩序。
最近,新自由主義的吹鼓手張維迎還在固執地說:“這次危機與其說是市場的失敗,倒不如說是政府政策的失敗;與其說是企業界人士太貪婪,不如說是主管貨幣的政府官員決策失誤。”他竟然無知地說中國“不要以為經濟危機我們沒責任,我們是有責任的。”,他還更加不顧事實地說,“這次危機也許是復活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機會。”值得提醒的是,當年那個奧地利學派正是目前新自由主義的前身;20世紀30年代,以哈耶克、米塞斯為代表的新奧地利學派反對馬克思主義,也反對主張國家調節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竭力鼓吹自由主義,崇拜市場自發勢力而誹謗社會主義的經濟調節。我不知道張大教授最終想復活的是什么,最終想埋葬的又是什么。
在各國政府和經濟學家的譴責聲中,新自由主義逐漸成為理論反思的熱點,但這并不代表現實中新自由主義力量的削弱。目前,新自由主義在政界、學界、商界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力量,他們在嚴峻的社會現實面前,要么換了一身偽裝的外衣,積蓄力量等待反擊,要么借機采用貌似國有化的策略,用納稅人的血汗錢、養老錢救助和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待危機已過,重新私有化了事。
可以說,任何理論上不徹底,行動上首鼠兩端政策,最終仍舊難以挽救危機中的底層民眾。一些政府會披著凱恩斯主義的外衣,訴諸民粹主義的救助經濟口號,繼續保護新自由主義的既得利益集團。因為,日益固定化的利益格局,強大的資本力量時刻在明處或者暗處左右著政策的發力點。即使這樣的情勢之下,一些傲慢地“華爾街高管”們仍然會慣性而愚蠢地上演一把腐朽的鬧劇。他們會向政府要了大量救助資金之后,自己卻提取文數字的薪金和獎勵,留下爛攤子拍屁股走人;他們會做著豪華的噴氣式專機,去國會哭窮要錢;它們會把自己的貪婪和揮霍說成資本主義的創新精神,說成“偉大的市場經濟制度”的守護神。他們的表現表明他們真的腐朽了,但不容忽視的是他們還很有力量。當然,蘇東劇變之后全球左翼力量地衰弱,也是目前無法及時有效遏制以新自由主義為代表的右翼力量的有內因之一。
奧巴馬上任后,已經出臺了三項重大方案,分別是總額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金融行業救助計劃以及房市拯救計劃。此外,他還許諾在第一個4年任期內使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削減一半。從目前市場的反映來看,奧巴馬的經濟政策還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這時候,有人開始帶著各種動機用各種腔調質疑奧巴馬凱恩斯主義傾向的經濟政策。有人說,這不能怪奧巴馬沒有能力,也不能怪奧巴馬“新政”的方向有什么錯誤,怪只能怪小布什政府留下的攤子太爛了。奧巴馬一上任就“繼承”了深不見底的金融危機、成千上萬失去工作與收入的居民和超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里根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用不斷膨脹的債務彌補不斷增加的政府赤字,用一個金融和房地產泡沫掩蓋上一個泡沫,最后接到這一棒的人,就是奧巴馬。面對由金融危機引發的復雜局面,美國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需要資金,也只能是瘋狂地左手發行貨幣,買右手發行的國債,然后發給日益增多的要求救濟的人。
奧巴馬“新政”才剛剛開始,接下來能夠走多遠,還有待觀察。從“新政”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奧巴馬試圖走一條不同于小布什的道路,一條起碼表面上不是新自由主義的道路。但是,這條道路最終能否惠及美國中下層居民,最終能夠改善全球經濟生態,還是一個未知數。有一點可以明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及其所帶來的危機,的確給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底層人民帶來了生活困頓、國家經濟衰退的不良后果。
能夠終結新自由主義的,真的可能不是某個國家的政府,也可能不是某些知識精英,更不會是資本精英,而是新自由主義帶來的日益嚴酷的社會現實。日益增多的不滿的人群是讓少數傲慢、貪婪資本權貴發抖的力量,也是讓新自由主義“一統江湖”宏愿落空的力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