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教員是如何讀歷史的?

溫伯陵 · 2025-04-22 · 來源:溫伯陵|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你能看見多遠的歷史,就能照見多遠的未來。

  1

  基辛格陪尼克松訪華以后,被教員的書房深深震撼,他后來回憶說:

  “這是一間中等大小的房間,四周墻邊的書架上擺滿了文稿,地上桌上也堆著書,這房間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學者的隱居地,而不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全能領導人的會客室。”

  毫無疑問,教員是愛書的人。

  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教員就希望把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出版的書收集起來,給他配置一座私人圖書館。但因為兩家公司出版過的書實在太多,收集難度太大,教員的心愿便沒有實現。

  后來經過田家英等人的整理,到六十年代的時候,終于給教員搭建了一座小型圖書館,擁有數萬冊藏書。

  除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魯迅的全集以外,這座圖書館里還有二十四史、資治通鑒、老子、莊子、墨子等中國文史哲書籍,甚至還有部分《永樂大典》影印本,可謂是包羅萬象。

  再過十余年,教員的圖書館進一步擴大,藏書達到1萬余種、10萬余冊。

  就這,教員仍不滿足,經常讓工作人員到北京圖書館借書。

  為滿足教員的讀書需求,工作人員便在北京圖書館換新證的時候,專門給他辦了一張借書證,編號為第一號。

  這么多書,教員讀的完么?

  教員的工作很忙,但讀書這件事,他還是要抽時間去做,盡量保證自己在工作之余,能補充更多的知識。

  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里寫道:

  “我有一陣子每天晚上都去見他,向他采訪共產黨的黨史。有一次客人帶了幾本哲學新書給他,于是他就要求我改期再談。他花了三四夜的工夫專心讀這幾本書,在這期間,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

  這份專注力,讓人嘆為觀止。

  1958年的幾件事,同樣可以證明教員的讀書熱情。

  3月,教員到成都考察,剛安頓下來,他就向四川的同志要來《四川省志》、《蜀本紀》、《華陽國志》、《都江堰水利述要》等書籍資料,然后在這些書上批劃圈點,了解四川的風土人情。

  7月,教員參觀了某部的機床展覽,非常高興,回去就讓工作人員給他找來《無線電臺是怎樣工作的》、《1616型高速普通車床》,用兩晚的時間讀完。

  9月,張治中陪教員外出考察,路上見他在讀一本冶金工業的書,便問道:“你也鉆研科技的書嗎”,教員微微一笑:“文白啊,人的知識面要寬一些。”

  11月,蘇聯發射火箭成功,教員立即要來幾本和火箭、人造衛星、宇宙相關的書籍資料,苦心鉆研。

  除了日常用書以外,教員甚至讀佛教的《六祖壇經》、基督教的《圣經》,并要求相關學者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析伊斯蘭教經典。因為他認為,中國有很多信教的人民群眾,想真正做好群眾工作,便要對宗教有所研究。

  教員讀書不僅廣博,還很深入。

  他曾親口對人說過,《紅樓夢》讀過五遍,《共產黨宣言》讀過一百多遍,每當遇到問題就翻出來讀,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可以說,教員讀書,正應了“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的儒家理學方法論。他能用淵博的智慧做出前無古人的功業,與此有很大關系。

  

  2

  盡管教員博覽群書,但從他的閱讀習慣來看,大部分書都是為工作服務的工具書,讀完就放鮮有留戀,唯有讀史是保持終生的愛好。

  早在湖南一師的時候,教員就讀過乾隆皇帝親自批閱過的《御批通鑒輯覽》,后來他得到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又用半生時間反反復復的讀了十七遍。

  人到中年時,教員收藏了一套清乾隆武英殿版《二十四史》,整整讀了24年,并在空白處做了數千處批劃,內容包括歷史人物評價、治國政策優劣、戰略戰術解析以及歷史和現實的關聯等等。

  很多人為讀史書不能要領而苦惱,那教員又是怎樣讀史書的呢?

  其實,教員讀史書也是有方法的。

  教員讀史書有一條根本原則,那就是不一味否定、也不盲目相信,而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分析歷史上的各種事件。

  他曾和北京大學中文系講師蘆荻談過這個問題: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為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是形而上學。不讀,靠什么來了解歷史呢?反過來,一切信以為真,書上的每句話都被當做信條,那就是歷史唯心論了。正確的態度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

  綱舉而目張,有了趁手的工具就能少走很多彎路,讀史書就不至于和普羅大眾一樣,漫無目的亂讀一頓,或者以擦邊小故事和陰謀論為樂趣。

  接下來,便是分析不同的歷史事件,吸取不同的歷史智慧了。

  《資治通鑒》以周威烈王承認趙、魏、韓三家為諸侯開篇,司馬光認為這是周朝天下崩壞的關鍵性轉折點,在“臣光曰”中評論道:“臣聞天下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謂禮?綱紀是也。何為分?君臣是也。何為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司馬光的觀點,教員非常認可,并順著司馬光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觀點:

  “下面做的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無是無非,當然非亂不可,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革命年代,教員屢次受到留蘇派的打擊,但他沒有反抗,始終在維護中央的權威。成為偉大領袖以后,教員又屢次告誡黨員干部,要服從中央安排,不要向中央伸手要官。

  這兩條政治智慧,可能就是教員由此得出來的。

  《資治通鑒》記載的大多是政治軍事內容,經濟、文化、風俗鮮有涉獵,對于這樣的體裁排版,教員是這樣反思的:

  “中國的軍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數是軍事家。在中國,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代,不懂得軍事,你那個政治怎么個搞法?政治,特別是關鍵時刻的政治,往往靠軍事實力來說話。沒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

  你們說,教員在革命低谷期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抗戰時期堅持保留獨立武裝、反對一切經過統一戰線,新中國成立以后又不惜一切代價搞原子彈,和這樣的觀點有多少聯系?

  《史記·陳涉世家》里記載,陳勝年輕時和同伴們說“茍富貴勿相忘”,等陳勝起義稱王時,當年的同伴都來投奔他,卻因為他們大談陳勝的不堪往事,陳勝就把他們都殺了,導致從此再沒有人親近陳勝。

  教員在空白處寫下兩字:“一誤。”

  后來,陳勝任命朱房掌管人事、胡武負責紀律,這兩人依仗陳勝的信任,不僅在國內作威作福,還隨意懲處文臣武將,惹得天怒人怨。但陳勝不懲處朱房和胡武,反而更加信任他們。

  教員在空白處又寫下兩字:“二誤。”

  這兩個“誤”,說明教員通過陳勝的故事意識到兩個問題——

  照顧舊相識是拉攏新戰友的必要手段,無論政治斗爭還是黨派建立統一戰線,都是如此。

  不能因少數人而得罪大多數,必要時候,極個別違反政治紀律的親信也是可以犧牲的。

  《北齊書》的作者李百藥,曾給唐太宗李世民寫過一篇《封建論》,里面歸納了李世民的治國理政模式——

  每四夷款附,萬里歸仁,必退思進省。凝神動慮,恐妄勞中國,以事遠方(外交工作以中國為主)。

  心切憂勞,跡絕游幸,每旦視朝,聽受無倦(減少娛樂活動專心工作)。

  罷朝之后,引進名臣,討論是非,備盡肝膈,唯及政事,更無異辭(召開研討會,兼聽則明)。

  才及日昃,命才學之士,賜以清閑,高談典籍,雜以文詠,間以玄言(文章詩詞信手拈來,既能修身養性,又能引領文化風尚)。

  這套治國理政的模式,教員稱為“李世民的四條工作方法”,讀了又讀、批了又批,反反復復無數遍。從教員的年譜和傳記來看,他的日常工作風格,其實也差不多是這樣的。

  《新唐書·姚崇傳》里,記載了唐朝宰相姚崇給李隆基提出的十條政策,教員讀完以后,給出“如此簡單明了的十條政治綱領,古今少見”的評語——

  政先仁恕(為人民服務)

  不倖邊功(獎勵軍功但不隨意開戰)

  法行自近(約束親戚)

  宦豎不與政(身邊服務人員不參與政事)

  租賦外一絕之(不私下收受禮物)

  戚屬不任臺省(親戚不擔任高級職務)

  待大臣以禮(營造團結合作的同志關系)

  群臣皆可批逆鱗(允許下級批評上級)

  絕道佛營造(不搞宗教奇觀)

  嚴防外戚(禁止夫人及其親族干政)

  除了在晚年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將夫人和身邊服務人員推上前臺以外,其他時期,教員基本能堅持這十條政策的精神。

  《南史·韋睿傳》里說:“歷官所得祿賜,皆散之親故,家無余財”、“俘獲萬余,所獲軍實,無所私焉”、“將兵仁愛,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

  教員數次閱讀這篇傳記,欣然提筆寫下一條批注:“我黨干部應學韋睿作風。”

  他在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要求同志們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這兩個務必,和“韋睿作風”是遙相呼應的。

  歷代史家都說曹操是奸雄、小人、言不由衷,但教員卻在《浪淘沙·北戴河》里說:“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并評價曹操是法家、改革派,然后要求史學界給曹操翻案。

  他是想借給曹操翻案的機會,為新中國的改革做鋪墊。

  教員讀史書,甚至能從中悟出養生法。

  例如唐初名臣馬周去世時年僅48歲,教員在《新唐書·馬周傳》里讀到“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的記載時,提筆寫了一句:

  “飲酒過量,使不永年。”

  當然,教員讀史不全是吸取智慧,也有一些快意恩仇的時刻,例如《宋史·太宗本紀》說宋太宗趙匡義“沉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教員就評了三個字:“但無能。”

  對于百姓感念趙匡義的恩德、請求趙匡義即皇帝位的說法,教員毫不客氣的說:“不擇手段,急于登臺。”

  總之,教員對趙匡義這種沒有功勞卻要粉飾太平的人,不僅沒有一句好話,還要下筆批評,發泄心中的不滿。

  

  3

  從教員選擇書目和讀史批注能看出來,不論讀書還是讀史,教員都是帶有目的的。雖說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功利性,他才能在讀書時抓住主要矛盾,一點一點的長智慧。

  有人認為,研究歷史就是研究政治陰謀,教員讀史書肯定目的不純。

  對于這樣的說法,教員是知道的,他送給這些人一句話——

  “搞政治離不開歷史知識,但用搗鬼、搞陰謀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而對于宏觀的歷史,教員也有自己的理解。

  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他專門抽出時間,和參會代表談了這個問題:

  “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隔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他這么說,其實是想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梳理舊的中國歷史,開創新的中國歷史。

  你能看見多遠的歷史,就能照見多遠的未來。

  教員的讀史習慣,以及教員的歷史觀,都和這個觀點呼應上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代社會剝削已達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2. 劉宣懷|憶戚
  3. 郭建波|毛澤東批評造反派及造反派處理對立派別所犯錯誤的原因分析
  4. 蘇州吳中區法院包庇網暴分子未明子:法治之殤還是地方保護主義?
  5. 怒批“寧愿貧富懸殊"
  6. 兩位偉人論父母官與摸石頭,讓人醍醐灌頂
  7. “紅色外衣”包裹下的罪惡與黑暗 —評上海浦東新區公安分局反毛拆像侵犯人權背后的本質
  8. 真能扯淡,1983年的“嚴打”硬說跟“前三十年”有關
  9. 《黑與白》英譯本后記
  10. 那些長著反骨的遺老遺少
  1. 80%的財富,都在富人手里捏著,為啥不刺激他們去消費?
  2. 井岡山觀心 |悼詞被撤銷骨灰被移出八寶山的謝富治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 當代社會剝削已達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4. 毛主席晚年的革命太艱辛了
  5. 這才是劉少奇去世真相!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6. 毛澤東旗幟網站長時邁給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的公開信
  7. 陽和平:致蘇州市政法委書記黃愛軍的公開信
  8. 這種羞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
  9. 高志凱講得很好
  10. 孟憲達|論叛徒
  1. 天眸|司馬南的教訓是一記警鐘
  2. 毛澤東時代終結了剝削,為何今天它又回來了?
  3. 歷史文獻:張春橋||整風運動的講話
  4. 被掩蓋的真相:當年到底是誰重手懲罰遼寧號航母功臣?
  5. 陳云等人晚年的感慨
  6. 歐洲金靴|司馬南退出江湖,易中天登堂入室
  7. 保留一點良心吧, 別再欺騙老百姓了
  8. 郭建波|毛澤東嚴厲批評中央文革小組的原因分析
  9. 反腐,反到哪里去了?
  10. 導師是對的,民間已幾成共識
  1. 井岡山觀心 |悼詞被撤銷骨灰被移出八寶山的謝富治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 這種羞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
  3. 陽和平:致蘇州市政法委書記黃愛軍的公開信
  4. 張志坤|“壯大世界社會主義力量” 的新命題意義重大
  5. 00后大學生,吃盡了時代黑利
  6. 當代社會剝削已達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 |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 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美女 |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