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爾文:文化革命造成的損失的責任應由誰來承擔?
——對《楊思遠:習近平同志論“文革”》一文的批評
在紅歌會網看到一篇署名文章——《楊思遠:習近平同志論“文革”》(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14-12-23/71649.html)。這篇文章的寫法很奇怪:將習近平一些零星的、不同場合的談話,搜集在一起,企圖給人造成一種文革已有“定論”、而且定論者是現在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感覺,以此壓制其他不同的意見。
看看所選習近平關于文化大革命的談話,基本上延續了十八大以來甚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官方的“正統提法”。作為共產黨現任最高領導人,在新的政治路線還未提上日程之前,他只能這樣說,這是共產黨鐵的紀律下的必然要求;作為最高領導人,他當然要模范遵守;直到有條件改變現行路線為止。這是基本政治常識。
實際上,改變現行路線的條件隨著共產黨內的一些高官不斷倒臺——這些貪腐分子正是現行的私有化路線的產物,改變現行路線、提出新路線的條件正在一點點出現,并逐步趨于成熟。而這新老兩條路線又全都與文化革命有關。在這種正在變化的政治環境下,任何一個有見識的政治領導人都不會將過去一些頗有爭議的說法尤其事關重大、涉及黨的政治路線的說法當作“定論”提出并且固化下來,況且這種定論還需要以深厚的哲學背景和基本歷史事實加以注解和闡述,那不是幾次談話就做得到的。
因此,我以為楊思遠這篇文章的寫法是很無聊的。對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和討論不可能因為這篇文章而停止。對習近平的不解和不滿也不會因這篇文章而膨脹。我就寫過好幾篇幾篇關于文化革命的文章,如《黃爾文:發生“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必然性與根本原因》(見文后附件);而且對文化大革命的思考一直沒有停止。對習近平也一直既有期待也有思索。
比如這一篇涉及到文化革命造成的損失的文章,應屬于新的思想成果,歡迎批評。
我從不避諱談論文革造成的損失,比如短時間影響經濟發展、“全面內戰”、有無辜者死去,這都可以算作文革造成的損失。但造成損失的責任應由誰來承擔?
其實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加以說明:
假定有兩撥人,一撥屬于大多數人,另一撥屬于少數人。大多數人是建設者,少數人是領導者。從表面看,他們都是好人,目標也一樣——要把他們共同的家園建設成人間天堂。
但在建設過程中,對怎樣建設,意見出現了分歧;而且對已經取得的成果如何分配,意見也不一致。少數人總想自己多吃多占,不能公平分配多數人的勞動成果,強行占有多數人的勞動;多數人稍有不滿,就受到嚴厲打壓。
多數人的不滿日積月累,越來越多,終有一天會激烈爆發。但關鍵是,如果繼續按照少數人要走的路繼續搞下去,共同的家園就會被顛覆,被環伺在外的強盜奪走。
直到一直忙于對付在外窺視他們美好家園的強盜動向的領袖發現家園出現毀滅跡象,原因在于少數人不能正確對待多數人。于是領袖提出,由多數人提意見,幫助少數人改進工作。
這個方法也得到少數人一致贊成。
但執行時,少數人的行為說明他們的贊成是假的。他們派出自己懵懵懂懂的子女毆打、傷害多數人中的好人,企圖制造混亂,抵制批評。這就使沖突開始升級。
領袖看到了少數人的錯誤,于是動員多數人聯合起來,罷了少數人的官。
但少數人經營時間太長,在多數人中早就安排了自己的人,而且唆使這些人不斷破壞生產、制造各種事端,使多數人分裂、出現內訌,企圖用“生產受影響”、“出現武斗”、“死了人”來證明他們的路沒錯倒是對他們罷官錯了,借以強行表達官復原職的要求。但他們的陰謀很容易就被領袖看穿。他們一次又一次掙扎全歸于失敗,直到事情告一段落。
很容易看出:這里所出現的一切損失,責任全都應由少數人承擔。
“少數人總想自己多吃多占,不能公平分配多數人的勞動成果,強行占有多數人的勞動;多數人稍有不滿,就受到嚴厲打壓。”——這是事件的起因:少數人為自己的私利,錯誤地對待多數人。責任在少數人。
“領袖提出,由多數人提意見,幫助少數人改進工作的方法。這個方法得到少數人一致贊成。”——這是情節的發展。這一方法曾使用過多次,正確性久經考驗,絕無問題。
“派出自己懵懵懂懂的子女毆打、傷害多數人中的好人,企圖制造混亂,抵制批評”——這就使矛盾沖突升級:從產生、發展,到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原因仍出于少數人堅持己見,欲固守自己的領導地位。固守自己的既得利益。矛盾的升級,責任仍在少數人。
領頭的雖然面臨“被罷官“,但勢力還在。一切可能出現的后果,責任在于形成勢力的領頭人。
“早就安排了自己的人,而且唆使這些人不斷破壞生產、制造各種事端,企圖使多數人分裂、出現內訌,來證明他們的正確,借以強行表達官復原職的要求。”——矛盾沖突繼續發展,同樣是少數人造成的,“出現內訌”、“死了人”,責任理應由少數人承擔。
這個杜撰的故事,其實就是中國從文革前到文革的發生直到文革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歷史中濃縮、提煉出來的。故事中的“多數人”當然是指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少數人”,明眼人一看便知,說的是以xx為首、部下遍布全國各地的“司令部”;領袖則是指當時分管軍事的毛主席。注意這段文字中“文革前”、“文革的發生”、“文革取得階段性勝利”幾個與時間相關的詞語。
既然說的是“文革”為什么要扯到“文革前”?因為正是“文革前”漫長的時間,在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中,孕育產生了“文革”——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以后必然還會反復出現、在社會主義背景下,向幾千年傳統私有觀念宣戰的偉大革命。
因此,說“文革”不能不說“文革前”;要理解“文革”首先要理解“文革前”。
連文革中被免職的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在說起毛劉分歧的原因時,都要說起文革前的四清運動(起于1962年),并且承認毛主席是對的,還有誰在強行割斷“文革”與“文革前”的聯系,割斷歷史的聯系。
這樣,如果不割斷歷史,就很容易回答本文提出的問題:文化革命中造成的一切損失,責任都應由xx承擔。只針對少數人,實際上保護了xx麾下許許多多黨員和干部。使他們逐步認識自己的錯誤,有機會最終回歸人民的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前后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的觀點,難道不是提醒所有的人,面對歷史的時候不要割斷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方法的時候,難道沒有包含反對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片面地、孤立地、摘取歷史的片段來加以解釋和歪曲的含義?
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革的談話片段作為專論有形而上學的影子。是否存在什么政治意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附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