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總理談反腐(1)—醫改腐敗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90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
兩會期間,3月14日,溫家寶總理說:當前最大的危險在于腐敗。而消除腐敗的土壤還在于改革制度和體制。國之命在人心,解決人民的怨氣,實現人民的愿望就必須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
我是一個普通百姓,是一個老黨員。我關心國家大事,關心黨的生死存亡。我查閱了溫總理許多反腐的論述,對照多年的反腐現實,與總理交流反腐我的不同看法。
我讀了溫家寶談今年反腐倡廉8重點(廣西視窗 2005年2月17日)。文章講了8重點后,說: 溫家寶強調,今年要繼續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特別要嚴格規范教育醫療收費。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要全面實行“一費制”,堅決制止高等院校與招生掛鉤的亂收費,嚴格管理藥品價格和醫療檢查收費,切實解決群眾上學難、上學貴和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從溫總理2005年講話到現在,已過去了6年多時間, 解決“群眾上學難、上學貴和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了嗎?事實說明,不但沒有,相反,這“二難二貴”越來越嚴重。
媒體報道,哈爾濱市一富翁,花了500多萬元給老父治病,病未能治好,老父還是死了。武漢一家醫院,因一個打工的傷者沒錢,醫生把傷者手上縫好的線拆掉,還不打麻醉藥。今年發生的“八毛門”、“錄音門”到佛山南海早產兒“被死亡”事件,再到日前發生在潮州的一起更為惡劣的“病人砍殺醫生”事件,這些接連發生的醫患事件讓醫患關系日益蒙上讓人憂心的陰影,也讓醫患矛盾這個話題顯得格外沉重。
6年多時間過去了,無數的醫患矛盾和沖突愈演愈烈,說明溫總理的“嚴格規范醫療收費”,“嚴格管理藥品價格和醫療檢查收費”的反腐醫改措施失敗了。改革開放后的多次醫改,一開始,改革者都說如何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到最后,在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失敗。
原因何在?我看到一篇文章說:廣州市人大代表、血液科專家陳安薇,出生在醫學世家,父母都是醫學界的知名專家。她見證了醫患關系從和諧、溫暖到如今劍拔弩張的全過程。陳安薇認為,醫患關系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當中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其中醫院市場化的運作首當其沖。“記得我父母從醫年代,看病幾乎不怎么花錢,雖然當時醫療技術談不上先進,但醫患關系是和諧的、溫暖的。患者對醫生非常敬重,很相信醫生的話。而醫生由于不用背負任何醫院經濟效益的負擔,沒有獎金和效益的壓力,不用擔心病人欠費,所以對待病人特別坦誠,很替病人著想。”“上世紀80年代,隨著醫院市場化的推行,醫患關系開始變味。”到了今天,很多中青年醫生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提自己的職業,甚至不給孩子買任何與醫生有關的玩具。陳安薇說,這一代的醫生對職業沒有認同感,想法很壓抑,也很灰暗。
我認為陳安薇同志說的“上世紀80年代,隨著醫院市場化的推行,醫患關系開始變味”,值得大家深思。醫改不能革掉腐敗,罪魁禍首是“醫院市場化的推行”。換句話說,市場經濟侵襲了醫院這塊“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圣地,金錢吞吃了醫務人員的高尚靈魂。醫改使白衣天使演變成了想方設法從病人身上弄錢的“白蛇”。
我記得毛澤東時代,醫生的工資國家全包,黨和人民給醫生比普通工人,國家干部略高的工資,禁止醫生從病人身上收錢致富。毛澤東時代,大家像毛主席一樣,把人看作是國家的人,政府盡可能在醫療方面,給每個人最大的關懷。而不像現在,把人當成獲取金錢的對象,千方百計從人身上收這門那樣的費。
毛主席1965年7月19日對醫務人員談話時說;縣衛生院認為賺錢的醫療隊就好,不賺的,少賺的就不好,這難道是人民的醫院?藥品醫療不能以賺錢不賺錢來看。一個壯勞力病了,給他治好病不要錢,看上去賠錢,可是他因此能進行農業或工業生產,你看這是賺還是賠?
毛主席1965年批評衛生部的工作只為城市中的15%的老爺服務。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生,二無藥。指示衛生部“把醫療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廣州市人大代表、血液科專家陳安薇說得好:“記得我父母從醫年代,看病幾乎不怎么花錢,雖然當時醫療技術談不上先進,但醫患關系是和諧的、溫暖的。患者對醫生非常敬重,很相信醫生的話。而醫生由于不用背負任何醫院經濟效益的負擔,沒有獎金和效益的壓力,不用擔心病人欠費,所以對待病人特別坦誠,很替病人著想。”這也是毛澤東時代人與人的和諧關系。
《法制日報》2011年11月30日刊登:“北京10年辦理163件醫藥衛生領域腐敗案”、一文,說腐敗案的特點是“高學歷”、“掌握實權”。“其中專科37人,大學本科70人,碩士研究生10人,博士7人。高中(含高中)以下學歷的涉案人員只有55人。” 在醫藥衛生領域但凡握有實權的人員,上至醫院院長、部門負責人,下至主任醫師、普通購銷工作人員,都有可能成為此類職務犯罪的涉案人員。醫藥衛生領域的職務犯罪多是共同犯罪,而且多是窩案、串案。
醫藥衛生領域的腐敗從藥品生產開始。醫藥采購,回扣明暗結合。行政審批,國家藥監系統“1·25”案,上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下到借調人員馬騰,中間包括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司原司長郝和平、藥品注冊司原司長曹文莊、藥品注冊司原副局級巡視員盧愛英以及國家藥典委員會業務綜合處原副處長李志勇,構成了一起錯綜復雜的藥監系統貪污瀆職窩案。財務管理,多為貪污和挪用公款犯罪。涉案人員多為院長、財務部門負責人、出納員或業務員等對財物擁有管理權限或直接經手人員。《法制日報》報道的只是北京一地區,全國那就簡直不可勝數。
我1995年因病住院,與學生家長聊天,家長是主任醫師,他對我說:療效同樣的藥,藥價可相差100賠。我真是開了眼界。醫改后我去看感冒,要做X光透視檢查,驗血,打進口藥水吊針,花了100多元。開的藥單,我不拿去劃價,不要藥。我打電話給遠在北海做醫師的妹妹,她聽我的聲音,知道我感冒了,叫我買一種藥,8.50元,我藥還沒吃完,感冒好了。后來我讀到《中國青年報》,有一篇文章講,有人感冒到醫院看病,花了1500多元。我真該感謝給我看病的醫師對我手下留情。
我們應貫徹胡錦濤同志把預防腐敗和反對腐敗當作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我們該吸取毛澤東時代醫療衛生制度的好經驗,不能再搞“醫院市場化”,不能學美國了。奧巴馬在他的回憶錄《無畏的希望》中寫道,美國的醫療制度不能解決大多數窮人的治病問題。他要改革醫療保障制度,使更多的窮人能享受到他當總統后給予的醫保。希拉里在她的《舉全村之力》一書中,說美國的醫療制度有許多問題,孟加拉國的醫療做法值得美國學習。(2011年12月2日16:50初稿,3日06:22完稿。)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