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一生,其實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角色。
第一,毛澤東是一個精明至極的典型政治家,同時又是一位深刻睿智的思想家和情緒激烈的偉大詩人。政治家是非常精明的一種計算
,詩人是非常豪邁的一種浪漫,兩個角色不可能在一起,但是這兩種角色卻在毛澤東身上混為一體,很復雜。
第二,毛澤東是一個立志拯救民族、顛覆社會等級、關注下層感受的人,有強烈的意志。這也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角色。
第三,毛澤東對傳統文化了解至深,他即使不是領袖,做北京大學教授那也能干成一流的。
根據精神分析的理論,一個人的幼年時期至關重要,可以影響他一輩子。今天,我們就從毛澤東的早年經歷去分析他的這種矛盾角色
。
毛澤東的家庭是中國典型的嚴父慈母型結構。父親是一個非常精明、吝嗇、暴躁的人,猴兒精猴兒精的,給毛澤東很深刻的印象。他
在回憶中講,我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暴虐的人。毛澤東的父親做買賣,老請人家吃飯。有一次在飯桌上,毛澤東把飯端上來了,父親喝
多了,當著那么多人的面,把毛澤東臭罵了一頓,損得不得了。毛澤東當時就急了,把飯碗往桌子上一放,對著他父親臭罵了一頓,
轉頭就跑。那是毛澤東第一次離家出走。
當然韶山就那么大地方,跑了3天,轉了半天,又轉回來了。他父親見了還追著打,毛澤東一邊跑,父親后邊拿棒子一邊追。跑到一個
水塘,毛澤東說,你等著,你先別打,我告訴你,我要跳下去,你可就沒兒子了,你想清楚,你打還是不打。父親說,你不孝,你也
有錯誤。毛澤東說,你也有一半錯,我也有一半錯,我跪一只腳行不行。父親說,行,你就跪一只腳吧。跪一只腳,認錯,父親把他
領回去了。毛澤東在回憶中說:這一次反抗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你如果反抗,還有勝利的希望,你如果屈服了,就將永遠被
人家壓迫著。
毛澤東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非常善良。毛澤東那會兒上學帶飯,帶得挺多,一去以后,有些孩子沒有飯吃,毛澤東就給大家
吃了。自己餓著肚子,回家以后就拼命地吃,母親問怎么回事。毛澤東說,我給他們分了。母親說,好,明天帶3份,但是有一條,絕
對不能讓你爹知道。他爹摳得不得了。
毛澤東傳統小說看得很多,《三國》能倒背如流。《三國》、《水滸》、《西游記》、《岳飛傳》等這樣一些書,當年老師說那是邪
書,不是好東西,應該讀經,讀孔夫子。毛澤東不聽,偷偷地天天就讀那些玩意兒。那些書對毛澤東影響很大。他后來回憶說,當我
讀這些書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有一個感覺,為什么這樣的書里從來沒有寫過農民?我再繼續讀中國的舊小說,愈發覺得在地里種地的農
民,在小說中反映得很少,小說中的人物都是一些勇士、一些官員或一些文人。這件事在他心里納悶兒了兩年多。
毛澤東前半輩子并不順。在心理學看來,所謂創傷指的是三種感覺:羞辱,恐懼,死亡。
父親讓他上學以后,毛澤東特別高興。讀書的地方在湘鄉東山一小,相當于今天的貴族學校。學生上學父母都要給買新衣服,毛澤東
的父親卻是一個大摳門兒。那個年代,學生穿的是小馬褂,老師穿長袍,父親說,別買新馬褂了,我做買賣時穿的那個舊長袍和舊西
裝,你穿著去就行了。毛澤東輟學過幾年,個子又長得特別高,講話又不是湘話,人說這傻子,弄一個劣質的破西裝還打一個易拉得
的破領帶就來了,你都幾歲了,還上一年級,班里同學奚落得不得了。
感覺十分壓抑的時候,毛澤東沒有說任何話,自己跑到外邊,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叫做《詠蛙詩》: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樹底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做聲?
不久,毛澤東就寫了幾篇有名的文章,叫做《救國圖存論》、《宋襄公論》等。作文原件上有老師的批語,說此君似有仙骨,此文黃
河之水一瀉不可止也。毛澤東一下子成為學校里的名人。
從心理學角度看,父母之間的性格差異和氣質差異越大,他們的結合對孩子的影響也就越大。只有這樣一種大自然的結合,才會產生
這種天才式人物。在他的胸膛里生長著兩顆完全不同的心,兩種不同的力量,而這兩種不同的力量,實際上是在互相撞擊,互相廝殺
,互相磨合。在這個過程中間,他會產生一種奇特的、和一般人不同的能量。
毛澤東就是這樣的人,從父親身上,他懂得了反壓迫的意義;從母親身上,他秉承了拯救弱者的精神,這兩種要素結合在一起,形成
了一種兩者自身都不具備的新要素,即反叛的人格。所以,我們把毛澤東心理結構分解為三要素:反叛,憐憫,拯救。同時,毛澤東
有一種平等精神,他非常喜歡《水滸》,喜歡替天行道,替小人物打抱不平。
1954年,著名的《紅樓夢》研究專家俞平伯,寫了一本書,叫《紅樓夢簡論》。山東大學剛畢業的本科生李希凡和藍翎,寫文章批判
俞平伯先生研究《紅樓夢》的資產階級傾向。這個文章后來被上面給扣了,說你剛畢業的兩個大學生批判俞平伯的文章怎么登?江青當
年給毛澤東剪報紙,她是山東人,就給毛澤東看,他當時就火了。現在我們都說這是政治事件,是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打擊,但是我看
材料的時候,看到毛澤東在李希凡、藍翎這個文章上的批語說,不就是由于他們是小人物嘛,不就是由于他們不成熟嘛,不就是由于
他們沒有名氣嘛……這樣的一些批語,對于大人物壓小人物的這種不滿,全在這里滲透出來了。
毛澤東的這種性格,形成了一種挑戰、冒險和反常規的超常意志。他做事情是不按常規做的,打仗的時候,經常出奇招,人們就是預
料不到。比如四渡赤水,這樣一種戰役,是違反兵家常識的,是兵家大忌。你在水上漂,沒有隱蔽物,一槍給你打翻了,即使打不著
你,船打翻了,你不到岸也淹死了,所以不能在水上漂,你要找有隱蔽物的地方跑。但是毛澤東跑一次回來了,回來再跑。玩兒到第3
次的時候,蔣介石已經下令了,消滅毛澤東于石達開葬身之地。命令都下了,毛澤東玩兒了個第4次渡赤水。大家都傻了,但是毛澤東
就是經常干這種反常的事情。而毛澤東所做的很多重大的決策,在今天都成了經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