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毛澤東和蔡和森都是后來做了毛澤東岳父的楊昌濟先生的得意門生。這兩位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上學時在“同”字上還真有一段佳話。
恰同學少年里毛澤東、蔡和森在一起奮筆疾書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第八班上學時,蔡和森是他同學中交往最密切的人之一,后來他們又成為革命同志。毛澤東是一個喜歡戶外活動的人。他酷愛風雨浴,經常在周末邀同學去岳麓山、天心閣、橘子洲等處,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沐浴。那時,從學校的妙高峰的山脊上有一條小路通往天心閣,距離僅三華里,這就是后來的天心游路。毛澤東經常獨自一人從這條山路來到天心閣,躲進僻靜的甕城內安心讀書學習。
一天,毛澤東和蔡和森來到天心閣,兩人邊走邊聊,暢談學習心得、理想抱負和對時下政治形勢的看法。說著說著,毛澤東將話鋒一轉,說:“民間有一副天心閣與橘子洲的對聯,下聯是‘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我們來對一個新上聯。”蔡和森靈機一動,脫口說出上聯:“岳麓松,松伴僧,僧舞松也舞”,毛澤東聽罷,說了一聲:“好!”稍有停頓,毛澤東接著又說:“但要改一個字,把‘也’字改成‘同’字,就完全符合格律了。”兩人相視一笑,回了學校。
毛澤東的一個“同”字,蘊含著多么豐富的想象力啊!從這則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和蔡和森在年青時就具有的中國文化底蘊,這對于他們能夠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極其關鍵的因素之一。如果一個中國人沒有對中國文化的深刻領悟,要想接受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并且加以深刻領悟,那是不可想象的。
原文地址:
毛澤東蔡和森在“同”字上的一段佳話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B8E14F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47
參考:不能不感動:毛主席思念毛岸英的舉動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0F72AB7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32
參考:革命者永遠年輕:青年毛澤東佇立橘子洲頭[2009-12-26 18:1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B39CCFFDAD.html
【原創】 毛澤東詩言志:英雄“叢中笑”[2008-05-27 16:0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309C974FDAD.html
毛岸英是個文武全才:思想理論水平非同一般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09C027F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32
毛主席的妻子岸英的媽媽楊開慧烈士犧牲80周年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0ABAA7F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33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A17D67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40
判斷大學的簡便辦法:創造性空間的大小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8FE54FDAD.html
怎樣檢驗理想的現實性?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942A07DAD.html
理想的真實性不因冷落而降低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94F9C7DA5.html
七律 新華博客三年感懷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B21F67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42
歡迎交流:歷史印證了毛澤東 - jixuie.home.news.cn
李克勤濟學網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