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韁利鎖是資本主義高校科研的特色,如今中國高校科研走向已全盤西化。路徑是西化了,結果卻還是中國化的。大批學術垃圾如潮水般淹沒著中國智識階層的心。在急功近利中,我們學術造假、學術泡沫、學術垃圾在虛擬世界和圖書報刊等媒體世界傳播,要選擇點像樣的精神產品,非沙里淘金不可。學術遠離了真知灼見,遠離了道德操守,遠離了人心之善,遠離了服務人民立場,遠離了愛國情懷,遠離了對他人的尊重,大堆的垃圾正在成為吞噬人靈魂的智障、撒旦,而垃圾制造者清楚做這些為了什么:名和利。沒有垃圾成果就當不上教授,象韓德強、張宏良、孔慶東這些有真才實學就長期停止在副教授行列,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上大學時的幾位水平高的副教授,如今十幾年如一日在副教授踏步,不是因為沒有博士學位,就是因為沒有文章,至于他們講課好與壞,學生歡迎與否,從來都是當邊角余料考慮的。制造垃圾上去的教授,學而優則仕當了官,就更強化了文章、課題、學歷,這樣就將高校學術教育鎖定在名利場中。教授們在推杯換盞互相吹捧中自得其樂,又由于掌握學生命運,學生也或主動或被動跟著歌功頌德,至于自己學到什么,那不用考慮,只要門門考試過關,黨票、優秀、三好混上,找工作就有競爭力。
同學之間是名利場中的競爭者,團結友愛成為虛偽的代名詞,看著教授三六九等的劃分,功名利祿的格局分布,老師、學生都知道什么叫勢力,進而勢利眼在高校成為主要風氣。至于堅持道德操守的,敢于批判的,都將在名利場中被邊緣化。課題的分布按照官級和職稱高小、資歷深淺、與領導關系親疏遠近嚴密畫定。各高校為了擴大名利蛋糕,有條件沒條件都在北京設有跑關系的駐京辦事處,學科點建設、重大課題申請,不跑關系,就拉不到訂單,關系熟悉了,自然有單子,有單子就可以不斷地將資金再投入,繼續擴大名利蛋糕,這樣一大批超英趕美的名校成長起來。文章質量不重要,重要的是發表的級別;文章內容不重要,重要是的選題要有投靠,這樣的名利場將老師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一個高度等級化的小社會就這樣在高校孕育培養,不斷將這種模式輸送到社會,加速社會名利化進程,各階層人在名山利海中忙碌奔波掙扎。成功不成功不看實學,看的名利檔次級別,那才是人物重量級別衡量的標準。校長再怎么不搞學術,都要放到學術搞得好的教授前邊。教授再怎么肚里沒貨,也比肚里有貨的副教授、老講師有學問。無論有學問沒學問的,不是一個利益團隊的,再有學問也沒學問,是一個團隊的,再沒學問也不斷升遷晉級為有學問。
靈魂工程變成了名利工程。教育就這樣在毀掉一代又一代人,沒有良心,沒有公德,沒有了團結,沒有了進取,沒有創造,沒有了卓越,有的就是名利。在名利推動下,精神垃圾和真善美殘缺的畢業生不斷生產出來。社會就這樣在殘缺真善美的生命運動中走向苦難深重。有些明白人看明白了,有條件就將孩子送出國了。有些公仆看明白了,就加大貪腐力度,轉移妻兒,為他們在海外儲備存款,過幸福生活。農民沒有看明白,他們認為上大學是他們孩子出人頭地唯一出路。工人沒有看明白,哪怕下崗也要從小為孩子擇校準備上大學。學生看明白也沒有看明白,每天混日子,不學習,拿到畢業證就行,依然期待著畢業找份體面的工作,光宗耀祖。體制內看明白的知識分子,或主動或被動走入這個名利大場。
這一切癥結在哪兒呢?在于從圣賢君子共產黨人大公無私的價值取向墮落向小人商人黑惡自私自利的價值取向。我們的災難深度還沒有全面來臨,只要按照這條路走下去,也就為期不遠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