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在一所公立小學,為了順利進入這一免學費的名牌公利學校,我們得提前三年購買它所在的學區房,也因其所謂名牌,帶動了周邊的房價直線飆升,也就是說,要想得到稍好的教育資源,你還得是一個經濟上不能太羞澀的小康之家。窮人和富人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在小學一年級就已被人為地分開了。
還是以一名牌公立小學為例,學雜費免了,每月只交飯錢和外出活動的100元,似乎很輕松?其實不然,你會發現,你的錢包還是在不斷向外掏。
每年三套校服,不可能不買,當然校服我是大力支持的,本來孩子就要穿衣,校服可省去學生之間的攀比,精神面貌也比較整齊統一。
不過,其他的開支就很無奈了。
現在小學的進度非常快,語文差不多每日一篇新課文,每兩天一張頗有難度的試卷,孩子在當日課堂上學的,如果不在課后補一下,很難完全吸收消化,而沒有充分吸收消化下的考試,分數就會很難看,弄得孩子在學校班級里抬不起頭,心生自卑。所以,但凡經濟條件允許,做家長的不是干脆辭職親自做家教,或者就不得不外面請家教。請家教不全是因為做家長的貪心想望子成龍,而是無奈。因為不想孩子成為班級里的差生。于是學校里不交的錢,都交到外面私立培訓機構那里去了。
這就出現了一個現象,對于家長來說,實質上錢并沒有省下來,無非是本來交給公立學校的,現在交到私立學校去了。也就是說國家財政補貼學校的錢,最終是流到私立教育機構的腰包里去了。
對了,還有一筆開支是課外練習、課外閱讀書等費用,因為進度快難度高的課堂知識,不靠課外的題海戰術加以訓練,孩子很難保證考試時能胸有成竹應對自如。
我一直在想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學校教育要脫離孩子的實際理解能力和生理特點,搞得如此快如此難?有些小學低年級的題目連家長都要動不少的腦筋。為什么不可以放慢一點進度和難度,使孩子在學習中充分消化吸收,同時也生出對學習的興趣,甚至還可以有更多時間在課堂以外發展其他愛好?可現在孩子根本就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光作業就已經把他們壓得氣喘吁吁。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里?錢!賺錢!教育產業化。
那些私立教育機構里的臺前幕后有著不少官僚專家學者的影子,他們可能是股東或直接的掌權者。一旦將自己定位成商人,那么贏利就成了主要目的。可是利從何而來?當然是那些可憐巴巴的孩子家長了。
他們深黯中國家長的心理,更在大報小報上宣揚成功精英論,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論,而同時又把日常學校課程弄得進度超快,難度很高,弄得家長們心惶惶,生怕自己的孩子淪為失敗者,于是爭先恐后地去上補習班,也算給自己找一安慰劑。
以下是我的幻想,也希望不是幻想。正規學校課程可否科學設計,符合孩子生理階段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不要把高年級的題目給低年級做,不要把小學中學的題目給幼兒園小學生做。那么孩子可以充分吸收所學內容,也從而對學習更有信心和興趣,不用再為單純提高分數而去外面上補習,這樣,那些濫補習班就可以倒閉(真正有特色的學習班自然有其生存之道),在外兼職的教師就可以收心。。。
合理、科學的教育節奏,和填鴨式的拔苗助長,哪個可以成為未來教育的選擇?或者說,選擇前者真的很難嗎?它冒犯了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