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幾個刻骨銘心的時刻。1976年,對當時的每一位中國人來說,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周恩來、朱德相繼去世,隨后唐山大地震、毛主席撒手人寰。在這地動山搖、淚洗華夏的年代,有幾個使我終生難忘的片段,從中可以看到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共和國的成長軌跡。不妨記錄下來,以勵志。
一。 同學罹難,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1976年的暑假和往常的假期一樣,同學們各自買好了回家的車票,成群結伙地奔向火車站,我和唐山一個叫馬建偉的同學一起進了候車室。在候車的時候他告訴我;“主任不想讓我回,要我照看宿舍,我才不呢,得回家看老媽媽。”
馬建偉是部隊學員,爸爸是部隊高級干部,但已因病去世,媽媽是唐山地委宣傳部的干部,他是這個家庭中惟一的男孩,和媽媽感情特別好,一提起媽媽,從眉毛里都能看出他的驕傲與滿足。
我們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7月27日傍晚,由于天氣異常悶熱而不能入睡,我就和自己家的兩個弟弟逮了會兒知了(蟬),大約在23點就有些困了,于是,打開窗戶,哥兒仨在說說笑笑中進入了夢鄉。睡夢中突然感到床鋪劇烈顫動,并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當時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勁頭,我大喊一聲:“地震了!”在起身的同時,拉住了一個弟弟的手,隨即從窗戶跳了出去,然后抱住了院內的一棵樹。這驚心動魄的一瞬,定格在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
天明后,得知震中在唐山(下圖是地震后的唐山市)。于是想起了回家看媽媽的馬建偉,很想打探一下他的消息,但當時通訊條件不具備,沒能如愿。暑假開學時,張家口一個陳姓同學路過唐山,找到了馬媽媽,得知馬建偉已經在這場地震中罹難了。馬媽媽還告訴陳同學,兒子本來是可以得救的,但她當時沒有先救兒子,而是先去了地委接受組織給的任務,馬建偉是到飛機場后才離世的,她沒有看兒子最后一眼,是姐姐送他走的。
從馬媽媽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她雖略帶自責,但并沒有后悔,她說:“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不能先考慮自己!”多么感人的話語啊!當同學們聽了陳同學的講述后,很多人都哭了,其中也包括我。
一位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老黨員,在兒子面臨生與死的時刻,她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她心里裝的是更多的災民,裝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馬媽媽把一位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展現的淋漓盡致。
二。護理傷員,我感受到了共產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暑假開學后,我們經過短暫培訓,立刻被安排到附屬醫院護理唐山傷病員。第一天,醫院安排我去飛機場接傷員,當時我想,傷員一定是憔悴不堪并不時發出呻吟的痛苦面容。但在看到傷員的那一刻,我發現我錯了。在打開艙門的時候,里面傳出的是陣陣口號聲--“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我發現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淚珠,在抬他們上救護車的時候,他們仍然不停地喊:“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如此場面,我真得被唐山傷員的頑強意志和感恩之心所感動,使我的淚水也幾乎奪眶而出。
我護理的傷員全部都是截癱,每小時都要為他們翻身按摩,用樟腦酊給他們擦背。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沒有一個傷員發出痛苦的呻吟,后來才明白,他們在最痛苦的時候總是以歌聲掩蓋,所以,當我們聽到“社會主義好”、“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的歌聲后就趕緊去問個究竟并妥善處理。
記得有位姓趙的傷員,他說喜歡吹竹笛,醫院給他送了一只。有一天,我們說:“小趙,吹一首?!毙≮w立刻板著臉說:“以后不要叫我小趙,我從今天改姓名,姓黨,因為是共產黨給了我新生命,以后你們就叫我黨育新好了。”
當時那個年代,我們是70%細糧,肉、蛋定量供應??蓚麊T的伙食沒有受到定量指標限制,肉、蛋每餐必有,細糧更是細上加細。我們在為他們打飯、喂飯的時候,真有垂涎欲滴的感覺,但從沒有想過替他們吃一口。
傷員中,有60多歲的老人,也有10幾歲的孩子。閑暇時,老人常把我們叫到床邊,給我們講萬惡的舊社會、講共產黨好、講毛主席親,以新舊對比的方式講祖國的強盛和人民地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在護理傷員的過程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共產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三。毛主席逝世,我感覺天就要塌了。
9月初,我們結束了護理工作(由其他專業同學接替)到距離學校50公里外的一個小山村“開門辦學”。9月9日下午,山區的有線廣播突然傳出哀樂聲,同學們立刻駐足聆聽。當聽到訃告后,周圍的一切好像都凝固了,同學、村民都定格在了這一刻,除了紙喇叭的聲音,其他聲音全都消失了。然而,就在訃告即將播完的時候,有位女同學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喚--“毛主席”!這一聲呼喚,就好像山村響過的驚雷一般,打破了寂靜的環境,在山野間回蕩,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
片刻,男同學蹲在石板上埋下了頭,女同學抱在一起失聲痛哭;山區街頭的村民更像雕塑般紋絲不動的站在那里,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希望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于是,一遍一遍地收聽著喇叭里傳出的聲音,直到相信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是千真萬確。
聽完廣播后,同學們立刻研究悼念毛主席的方式?經討論,決定先利用山區的松柏扎一大的花圈,男同學上山采松柏,女同學買紙扎花。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制作,一個高兩米多的大花圈作成了(見下圖)。
這夜我回去的很晚,可房東老大爺還蹲在自家門口吸煙,見了我,他嘆息道:“毛主席走了,這以后的日子怎么過呀?”是啊,我也有天踏地陷的感覺。為什么?因為人民對毛主席的感情太深厚了,不是爹娘,勝似爹娘??!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他老人家的培育,我們祖國的每項進步都離不開他老人家的指點;毛主席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人民的主心骨,毛主席的恩情永遠訴不盡、還不完!在社會主義建設蒸蒸日上的時刻,老人家走了,中國以后向哪里去呢?將來還有這樣替人民說話、為人民辦事的領袖嗎?心里真的沒底了。
這一夜,我想了很多很多,想到在舉國悲哀的日子,我們不能在這個小山村獨自開展悼念活動,要回到學校參加更大規模的行動,把自己對毛主席的哀思匯入更大的群體,使自己繼承毛主席遺志的決心在更廣范圍得到昭示。
第二天,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班委并征求大家意見,結果有3/5多的同學支持我的想法--返回學校參加更大規模的悼念活動。但在匯報學校后,系領導說現在車輛緊張,主張就地悼念。
系領導的建議并沒有被大部分同學所接受,于是,我們就采取了徒步回學校的辦法??谔柺牵骸懊飨瘍扇f五千里都走過來了,我們100里怕什么!”
路上,沒有嬉笑,沒有玩鬧,一心想著保存體力,勝利完成這100里“長征”,渴了找山泉水,餓了向山民要幾個茄子。行進40多里后,不少同學的腳上磨出了血泡,還有一個同學因疝氣住進醫院,并進行了手術治療。
校方終于被我們的執著行為所感動,隨后派車接迎。 到校后,我們沒有休息,直接進入了悼念大廳,想的是盡快把淚水灑在這里、把決心留在這里、把心里的哀思表達在這里。
悼念詞是我寫的,也是由我含淚宣讀的,在宣讀悼念詞的時候,同學們沒有一個不哭的,就連在場的校領導也都掉下了眼淚。此情此景,包括那篇激情的悼念詞,至今記憶猶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