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不淺薄”的吳建民先生:薩科奇算不算淺薄
云淡水暖
人民網強國論壇
2008年的最后一周,顯然屬于“不淺薄”的《南方周末》發表了一組不單“不淺薄”,而且“大氣磅礴”的專題訪談,題目叫做“叩問2009之中國外交——承擔大國責任,我們準備好了嗎?”,那么,按照《南方周末》的印象,“我們準備好了嗎?”,顯然沒有,因為有相當部分的國人還“淺薄”,而這個論斷,是被《南方周末》的訪談專題放在第一位的吳建民先生發出來的,而網絡平臺在放置此文的時候,特別“濃縮”了這組報道的核心——“吳建民:認為中國外交硬就好是淺薄表現”,草民以為,報道發表之前,是征求過訪談對象的意見的,所以,這個“濃縮”,也是有共識的。
有趣的是,這組“不淺薄”的專題是由《南方》來做的,如果不健忘的話,在2008年4月由西方媒體、政客借中國的西藏問題發端,以奧運會火炬全球傳遞經過西方發達國家的事件為要挾,有意識、有預謀地發動了一場反華、辱華的大合唱。而西方主流世界的這一行為,被中國的青少年在網絡平臺上揭露、反擊后,掀起了一場遍及全球的捍衛中國、中華民族尊嚴的、以海外青少年留學生為主力的聲勢浩大的愛國主義運動。而在這個運動的初期,《南方》們發出了一些“不淺薄”的聲音。
比如,4月3日,“資深媒體人,曾任《南方周末》新聞部主任,《外灘畫報》副總編輯,現為《南都周刊》副總編輯”長平先生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題為“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說【如果我們以民族主義為武器來反抗西方,那么怎樣說服少數民族放棄民族主義,加入到主流的國家建設中來呢?…達賴喇嘛要求政府對他重新評價,那么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許媒體自由討論以進一步揭示真相?】,再比如,“南方周末時局觀察員”曹辛在《南方周末》撰文題為“對西藏問題的另一種思維”等等。
所以,《南方周末》再次以“承擔大國責任”為由,請吳建民先生出來說話,確實是有些“深意”的,是不是有些知音相遇的味道呢,因為,在4月的愛國主義運動中,確實是有一些在吳建民先生看來是“硬”的聲音。那么吳建民先生的“硬”的標準是什么呢,關鍵可能是這一段【拍桌子兇,誰都會,小孩子都會。那個不是本事。認為硬就好,是淺薄的。動輒就發脾氣,是匹夫之勇,不足取。】
但是,草民以為,如果一些“大國”,如果一些“大國”中“不淺薄”的人物,已經把臭烘烘的唾沫啐到咱們的身上了,如果不“拍桌子兇”又有什么其它的選擇呢?
比如,2007年8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回國后的9月,公開高姿態地接見達賴,而此前,默克爾放出風來要與達賴言歡的時候,中國政府曾經多次提出抗議和警告,而默克爾“強硬”回應了中國。在中方做出強烈反應,中德關系迅速受損后,德國外長于今年宣稱“中德關系回歸正常”,然而,幾乎就在同時。默克爾還在放話“在這件事情上我的看法并沒有改變。…作為總理,我有權決定會見誰、在哪兒會見他們”(德國《股市在線》)。
再比如,2008年令中國人民最不可接受外交行為之一,恐怕要算是法國總統薩科齊12月9日在波蘭與達賴的“會見”了,在此之前,中國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通過外交途徑,向法國方面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希望法國方面以中法關系的大局為重,取消這種帶有強烈干預中國國內事務的不合適行為,中國的網民也在網絡上表示了強烈的抗議。然而,法國方面顯然很“強硬”,“在談到中國方面的憤怒以及雙方貿易關系可能受損時,法國總統府在聲明中稱法國對此感覺泰然”(《環球時報》)
中央電視臺有一個系列電視片《大國崛起》,德國、法國都是赫然在目的“大國”呢,不客氣地說,包括歐美所有“大國”在對待中國國內事務的時候,都是不顧中國的“大國”臉面,該“拍桌子兇”就“拍桌子兇”,毫不含糊的,美國國會、歐洲議會可以連篇累牘地通過所謂“決議”,干涉中國內政,比如西藏問題、臺灣問題等。
吳建民先生的“不淺薄”是表現出來的所謂“理性”,比如,吳建民先生說【對于某些國家的行動,我們要分析,不要以為這些國家的人民都是壞的。火炬傳遞中,襲擊金晶的是誰?是藏獨分子啊,不是法國人啊。…薩科齊接見達賴,我們表示強烈抗議,但是也不能據此就認為整個法國都是這樣想這樣做。不能把少數人的錯誤,讓整個民族來承擔責任,這樣的做法是不理智的。】
但是,草民想問一句,吳建民先生可曾記得,火炬在巴黎傳遞的時候,據媒體報道,干擾最密集的時候,居然5秒鐘就有一個歹徒沖出來搶奪火炬,那么在火炬旁邊負有安全保護任務的是不是“法國人”?最令人氣憤的是,法國巴黎市議會特別休會,在市議會的大廈上掛出支持藏獨的標語旗幟,全體議員站在大廈臺階上準備“觀風景”,這些不顧廉恥、落井下石的政治精英是不是“法國人”?法國的主流媒體《解放報》2008年4月8日社論的標題是“給中國一記耳光”,《法新社》4月7日的報道標題是“奧運火炬在巴黎傳遞遭遇慘敗”。那么,吳建民先生可否判斷一下,對于“給中國一記耳光”和使“奧運火炬在巴黎傳遞遭遇慘敗”,是強硬還是“軟弱”的表示?一個國家的總統對中國、對中國人民持如是態度,一個國家的主流媒體對中國、中國人民持如是態度,那么,普通的民眾會在這種持續不斷的聒噪中受到什么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呢?
《南方周末》頗有所指地問【南方周末:為了消除狹隘民族主義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國政府還可以做哪些工作?】,吳建民先生答【2005年發生反日游行時,中國政府找了三位老大使去做青年人的工作,我是其中之一。…過去曾經有位外交官去北京大學演講中日關系,被學生哄下臺。我去演講時也在想,是不是同樣的命運在等待著吳某人,但是同學們對我報以掌聲,說明21世紀的中國青年,是更加趨于理性的。】,那么,2008年4月可以載入史冊的全球華人愛國主義運動,以青年留學生為主,在吳建民先生看來,他們在街頭與藏獨分子和無知看客的激烈對峙,在倫敦、在巴黎、在舊金山、在悉尼…,絕對是比“拍桌子兇”還要“兇”的表達,那么,這么多的青年學子都“淺薄”?
吳建民先生也學著一些“精英”人士的口氣,說【我想有這樣想法的人,可能大多是所謂的“憤青”。…但是硬和軟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外交要講理性、原則。】,即是說,持有“淺薄”看法的,可能大多數要歸于“憤青”之列。而吳建民先生們因為“講理性、原則”,所以“不淺薄”,所以“深沉”,所以“厚重”。這種思維,頑固地存在一些賢達精英的內心,只要擲給別人一頂“憤青”的名頭,賢達精英們就“不淺薄”起來,“深沉”起來,“厚重”起來,也就居高臨下起來,俯瞰著蕓蕓眾生的“淺薄”。
在《南方周末》的報道中,提及“中國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教授吳建民”,這里有一個筆誤,應該是“外交學院院長”。那么,吳建民先生與法國的上層人士,比如政客、富豪、媒體、賢達們打交道的時間肯定很多了,那么,撇開“整個”法蘭西民族不談,因為那樣很“淺薄”,就薩科齊這樣的政客,2007年來華訪問,喜不勝收地拿到了幾百億美金的訂單,2008年就不顧中國的強烈抗議,軟硬不吃,就是要與達賴勾勾搭搭,還以很高的姿態百般表演,這樣的人物,是不是很有“手段”、“理性”、“原則”,薩科齊算不算淺薄之徒?
回復關系: (跟貼總數:13)
問“不淺薄”的吳建民先生:薩科奇算不算淺薄 [ 云淡水暖 2009-01-03 21:53:59 ] 3328字 [ 10/968/13 ]
這么個高官說胡話,根子都爛掉了 [ 進憂退憂隨喜人 2009-01-04 08:14:40 ] 0字 [ 0/7/0 ]
一丘之貉,問他則甚。 [ 取個破名真難 2009-01-04 05:31:55 ] 10字 [ 0/0/0 ]
吳建民越來越像精英了,說出來的話越來越像貴族了,所以,看著“淺薄”的草民越來越不順眼了。 [ 123.232.113 2009-01-04 00:05:34 ] 0字 [ 0/0/0 ]
吳建民和李鴻章有得一拼。 [ 123.232.113 2009-01-04 00:03:48 ] 0字 [ 0/0/0 ]
陰陽怪氣的文章 [ 222.248.243 2009-01-03 23:52:38 ] 50字 [ 0/8/0 ]
一幫缺失了膝蓋骨的奴才掌握著媒體話語權,將是國家的一大悲哀。 [ 天外飛磚 2009-01-03 23:43:57 ] 0字 [ 0/6/0 ]
訪談中吳先生有個夾尾巴做人好的說法。十分形象(也好笑)。那么,下次去法國應當問問薩克齊為什么夾不住尾巴。 [ 91.98.177 2009-01-03 23:23:04 ] 0字 [ 0/0/0 ]
棉里不一定就藏針,或許藏著一副奴才的笑臉,也未可知。 [ 南甜北咸 2009-01-03 23:18:30 ] 0字 [ 0/0/0 ]
難道唾面自干就是大國風范了? [ 91.98.177 2009-01-03 23:00:04 ] 0字 [ 0/0/0 ]
大哥,你的文章我喜歡,再短點就更好的. [ 119.108.59 2009-01-03 22:33:30 ] 0字 [ 0/0/0 ]
清政府不淺薄。 [ 60.0.109 2009-01-03 22:30:46 ] 0字 [ 0/0/0 ]
不怪薩科奇,只怪中國政府脊梁骨斷了。 [ 鳳姐姐 2009-01-03 22:23:13 ] 0字 [ 1/2/0 ]
謝謝,您是本文第 14 位閱讀者。我認為吳建民首先是外國人的下屬,然后是一個會說中文的人。 [ 簾星 2009-01-03 22:12:28 ] 0字 [ 0/0/0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