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對于是否參加奧運會開幕式這個問題上,薩科齊被迫做出讓步;這次執意見達賴,則被他視為一個機會,一個在眾多大國前展示自己的機會。畢竟在他看來,中國反對完了,還得繼續中法關系,他知道最壞的情況壞不到哪里去。他這樣做,就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政治特色。而這其實就是薩科齊做為一個政客的本來面目。因為薩科齊很清楚也知道明年4月倫敦舉辦的第二次金融峰會上與中國領導人見面的機會,設法用計謀彌補破損的中法關系,因為在這以前有幾個國家也這樣做了,而且也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原諒.
回顧40多年來的中法關系,我們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順利期。1964年至1989年,兩國關系順利發展。毛澤東時代的1964年1月27日,法國同中國建交。 法國是在西方大國中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此舉對改善西方與中國的關系舉足輕重,影響極大。
第二個階段,對峙期。改革開放后1989年至1993年,中法關系跌至低谷。1989年,法國同其他西方國家一起利用北京發生的政治風波對中方實行制裁,中國予以反擊,兩國關系緊繃。
第三個階段,合作期。1994年至今,中法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1994年“1.12”聯合公報發表后,兩國關系明顯改善。1997年,簽署了中法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全面伙伴關系。這是中法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的最高定位。
一直到2007年5月薩科齊上任之前,中法兩國領導人都認為,這是中法關系最友好的時期。但是,薩科齊上任之后,中法關系發展勢頭明顯受到了遏制,開始出現搖擺不定的令人擔心的跡象。薩科齊采用了兩面手法,一面高度評價中國與中法關系,一面開始采取以達賴遏制中國的策略。
“我是中國人民的朋友,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感謝中國政府在我仕途處于最困難、思想最低落時,邀請我訪問中國……”這一段話是誰講的?是在2007年春節,薩科齊把300多位華人華僑請到自己的內政部做客,在宴會上他對中國公開示好時講的。我們不懷疑這一段話是他的心里話,但是,我們好奇的是,對中國人民這么有感情的人,為何會做出對中國人民最沒有禮貌的動作來?
進入2008年,羽毛豐滿的薩科齊對華開始上下其手,出爾反爾,不老實起來。他做了三個動作來對付中國:一,同情打砸搶的藏獨分子。二,縱容搶奪奧運火炬的辱華活動。三,利用與達賴見面來對中法關系進行政治刺激。
在法國總統接見達賴的時候,所謂的那些善良的法國人在干什么?他們在發動輿論攻勢,要求歐洲團結,希望能夠把整個歐洲綁在法國身邊,獲取對付中國的更大籌碼。法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布里策在接受法國《世界報》采訪時顛倒黑白,把中法關系惡化的罪過全部推到中國頭上,還把法國描述成了一個“受害者”。布里策大肆挑撥中歐關系,稱中國對法國的抗議其實是針對全體歐洲的。“現在如果歐洲見到中國制裁法國而不作出反應,中國就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如果法國以歐洲作為屏障,歐洲支持法國,問題就不會太嚴重。如果中國獲勝,歐洲就會一個一個國家被踩在腳下,任其蹂躪。” 法國人現在做的,說的,這些幾乎就和百年前羞辱中華民族時候的言論和行為一致.
薩科齊會見達賴是一場拿中國人民感情,世界政治和經濟的豪賭,也是整個法國人參與的豪賭.
也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民抬舉誰,為誰歌功頌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五十年代早出現過嚴正交涉,并表示,此舉所產生的嚴重后果只能由對方來全部承擔,結果:中國狠狠的教訓了違反中國政府提出嚴正交涉的美國,把美國打哭了打趴了打怕了,最后美國在停火協議書上第一次簽字投降停火;六十年代的美國侵略越南時期,中國也嚴正了一句,結果:美國到最后也是遵守中國那句嚴正聲明的話不敢越過17度的底線把戰火延伸到中國邊境;
而這次薩科齊的舉動已經激起了中國草根民眾的不滿和憤怒,很多中國人民要求采取更強硬態度:“法國此舉是對中華民族尊嚴的侮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召見法國駐華大使蘇和,就此提出嚴正交涉,并表示,此舉所產生的嚴重后果只能由法方來全部承擔。當年美國炸中國大使館的時候,筆者也聽見過這樣的語言,美國軍機撞毀中國戰機的時候也出現了,而到最后我們中國普通人民也沒有看見出現什么嚴重后果,而這次我們普通人民只希望看見一個真實的什么樣的嚴重后果........忠言逆耳還是要說呀..............
------------------------------
[毛澤東文集八十萬集合地,如果你喜歡請記住網絡上還有一個純潔的專門留個主席的地方,也需要每個普通中國人的支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