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已經成了催生資本主義制度的搖籃
田忠國
寫下這幾個字,我的心情倍感沉痛。當然,我既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更不是入黨積極分子。但是,從我老爺到我大爺(伯父),都曾為中國共產黨奪取天下奮斗過,并且曾經奮斗過近二十年,我大爺最后血染朝鮮,再沒回來。但是,就是這么個由千千萬萬仁人志士奮斗了幾十年奮斗出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今天,在今天的中央黨校(那可是培養中國高級干部的地方),在中央黨校教授陳文通先生口中,終于吐出了現今黨的奮斗目標:“是指資本主義發展生產的方式”。而社科院經研所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副主任錢津先生,則進一步證實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此前,我還以為我們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機制認識不足,一次又一次的寫文章,提醒人們注意,不要陷進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律的泥淖,希望我們國家,能在發展的道路上一路走好,盡快崛起于世界的民族之林。但是,今天的事實告訴我,我錯了,錯誤的認為,我國的資本機制,是個別人錯誤的判斷導致的錯誤結果,但是事實上,事實上不是這樣,因為,中央黨校已經成了催生資本主義制度的搖籃,成了培養資產階級高級干部的地方。中國怎么會變成這樣?怎么可能會變成這樣?難道說中央高層真的沒有一個代表人民利益的人了?回顧我老爺的革命史,他從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成長為一個忠誠的革命戰士,并非有人怎么教育他他才成為革命戰士的,而是,中國的現實教育了他,使他懂得,剝削和壓迫,是整個社會的災難之源,要消除整個社會的災難之源,就必須起來推翻以剝削壓迫為最終目標的社會制度。于是,他和所有的熱血青年一道,加入了那個反抗剝削與壓迫的社會制度。本來,他有足夠維持生活的土地,但他認為,如果維持那樣的社會制度,長期的社會動蕩必不可避免。他選擇了放棄,以一個農人的眼光,大家都有地種,有飯吃,社會就不動蕩了,走上了那條沒有可能成為現實的革命道路。在那條道路上,他和他的戰友苦苦奮斗,終于獲得了成功。他唯一的夢想,就是社會安定。幾乎在獲得成功的同時,也就是1950年,他又把年齡尚未滿十八歲的大兒子,也就是我的大爺,親自送到朝鮮戰場……如果說,這是一個輪回,是中國人民共同的命運的劫難,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因為,或許新的輪回又開始了。在寫本文的時候,肝腸寸斷,作為祭奠我老爺和我大爺的祭文吧?! ?/p>
(參考文章“在鄧小平經濟思想研討會上的分歧”,原文地址: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1/59628.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