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那工廠,那記憶

七十年代生人 · 2008-10-16 · 來源:烏有之鄉
建國六十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那工廠,那記憶

今天和媽媽通話,她又跟我談起了曾經工作過的工廠。她說,前幾天回廠里,看到廠房成了斷壁殘垣,職工俱樂部屋頂的雜草長了半人高,家屬住宅區的樓房多年沒有物業修繕成了危房……電話那頭,媽媽的聲音很低沉;電話這頭,我努力地把童年時的樂園與此刻媽媽描述的場景接續起來,這種接續讓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小時候,我家住在廠區的邊上,盡管不是工廠的職工宿舍,但與工廠的接觸也算得上零距離。  

還是媽媽懷里的小嬰孩時,我就進了工廠的托兒所,后來上的也是工廠的幼兒園。托兒所和幼兒園共處一座二層小樓,樓南面有個操場,是小朋友搞體育活動的地方,樓北面的小院子有滑梯、秋千等游樂設施,是我們做游戲的地方。每天早上,迎著工廠廣播站的上班曲,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班;晚上,踩著下班曲,爸爸、媽媽們把我們接回家。只是,那個時候爸爸、媽媽們總是加班,每每聽到廣播喇叭里響起的下班曲,我們這群小家伙就扒著窗子盯著通往工廠的大路,盼著能第一時間看見爸爸、媽媽的身影。  

七十年代中、后期,正開始大力倡導學前教育,我們在幼兒園學識字、學畫畫、學唱歌、學跳舞。幼兒園經常組織小朋友參加市、區的各種文藝匯演和體育活動。文藝匯演的時候,我們穿上漂亮的花裙子、扎上鮮艷的蝴蝶結、抹著紅臉蛋,在臺上又唱又跳,甭提多美了。那個時候,大家的日常生活做不到大魚大肉頓頓有,但幼兒園的伙食還可以,偶爾能吃上蛋花湯、小花卷、肉末粥……為了加強園所管理,園里定期征求家長對園所各方面工作的意見,廠長伯伯多次到園里,看我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還特別看我們吃的怎么樣。  

幼兒園的隔壁是工廠的職工俱樂部,若按現在的說法,俱樂部算得上文化娛樂中心了。俱樂部的電影院能容納千余人,可開大會、放電影、搞演出;撤掉影院前半部的活動座椅,就可辦舞會;俱樂部的小禮堂可開小型會議,還可辦展覽,在我的記憶中曾參觀過小禮堂里舉辦的若干展覽——職工書畫展、職工業績展、廠史展等;俱樂部里還有個圖書館,本廠職工可憑工作證進館閱讀,也可把書借走,媽媽曾在圖書館借文學名著來讀,我也曾借光讀媽媽借來的書;俱樂部門前有個燈光籃球場,工余時球場總是聚集了很多叔叔、阿姨,生龍活虎的場面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俱樂部是廠區里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特別是對我們這些孩子。每到放電影、有演出、搞球賽時,我們就會三五成群向俱樂部匯集。那時候每年出產的新電影并不多,但俱樂部幾乎每周都放電影,有新片也有老片。作為工廠的俱樂部,新片子的放映要比社會上的盈利性影院稍早一些,票價也便宜,身高不足 1米 1的兒童跟家長一起,可免票入場。利用這免費的機會,小孩子們看了好些電影,也跟俱樂部收票的叔叔、阿姨混得很熟,以致后來當我們身高越過了“警戒線”,也能在影院不滿員的情況下享受孩童的優惠。俱樂部還是每年過年時,全廠職工大聚會的地方。過年時,俱樂部要搞電影招待會,幾乎每名職工都有票,電影從初一演到初三,而屬大年初一的俱樂部最熱鬧。大年初一是廠子團拜的日子,住在廠子附近的干部、職工都一大早到廠里,互相道一聲祝福,而俱樂部則搞各種游戲活動:猜謎語、套圈、貼鼻子等,游藝活動后放電影。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初一等著團拜回來的媽媽領我看電影差不多是我們家的春節習俗。  

幼兒園、俱樂部都在廠區的生活區里,除此之外,生活區里還有合社(這是那個年代的名詞,現在提起,有種莫名的親切)、浴池、理發店、自行車修理點等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性部門,當然所有這些部門統統冠以“##廠”的字樣,“##廠合社”、“##廠浴池”。總之,走在廠區的每個角落,你都能感受到這個廠子的氣息,覺得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就連我們這些小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說生活區是任由我們小孩子馳騁的天地的話,那么生產區之于我們則是神秘的禁地了。按照廠子的規定,生產區不讓小孩子進入,可越是不讓進我們越好奇。上學后,個子一點點長高,有點大人樣子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進行各種嘗試企圖混進工廠。那個時候,工廠根本沒有監控設備,要把住大門全憑門衛爺爺的責任心。在我們眼里,門衛爺爺既可怕,又可敬,甚至還有些可愛。可怕的是他們銳利的目光,可敬的是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可愛的則是他們對我們苦口婆心的勸導。每當我們使出渾身解數,也未能混進廠門時,爺爺就會給我們做思想工作,告訴我們小孩子進工廠很危險,一旦出現事故,他老頭子沒法向我們的父母交待,等等。看著他們喋喋不休的樣子,我們總會撲哧笑出聲來,并覺得這些老頭真可愛。但在有些情況下,我們也能正大光明進入工廠,比如父母在非生產性部門工作,家里有特殊情況孩子必須帶在身邊等。當然,即便在這樣特殊情況下,孩子要進廠也必須辦理一系列復雜手續,進行嚴密的審核,我就有幸走進過工廠。  

在我的記憶里,工廠很大,很氣派,也很漂亮,以致若干年后,當我走進大學校門時,竟從我們美麗的校園中找到一些當年媽媽工廠的影子。  

廠門口有好幾個光榮榜,先進生產者、三八紅旗手、優秀黨員的大照片貼在光榮榜上。光榮榜上有我熟悉的叔叔、阿姨,他們都笑得很燦爛,我還從光榮榜上看見過媽媽,媽媽上光榮榜的照片至今還放在我家醒目的位置。整個生產區被幾條交錯的馬路分成若干部分,馬路寬闊,兩旁是花壇和樹叢。“春末夏初,花壇爭奇斗艷,讓人心曠神怡。”上學后,我曾在一篇作文中如此描述媽媽的工廠。為什么對這句話印象如此深刻,皆因為當時步入工廠的感受太強烈了,我覺得那根本不是工廠,倒像花園。每到上班、下班和午休時,馬路上擠滿了人,就好像奔涌的潮水。透過媽媽車間的窗子正好能看到馬路,我特別喜歡看路上人潮涌動的景象,那景象總讓我想到一個成語——欣欣向榮。  

媽媽的工廠給我的總體印象就是欣欣向榮,這不僅僅來自我的直接感受也來自間接信息。每天下班回家,媽媽都向我和爸爸談起她的工廠:廠子建新區了,引進了亞洲最先進的設備;工廠的產品應用于國家級重大工程項目了;廠子被評為省、市的明星企業了;工廠為女職工謀福利,改建新的浴池、衛生室,并給全體女工進行婦科普查;廠里的代表隊在全局的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了……每說到這些好消息,媽媽的眼睛都有著別樣的光彩;每聽到這些好消息,我們都分享著媽媽的激動和幸福。這種激動和幸福最美麗的一章應該是廠子的五十年廠慶。  

創立于上個世紀30年代的工廠,在80年代迎來了她的第一個50年。這50歲生日讓全廠職工和家屬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廠門口掛上了紅燈籠;慶祝標語、海報隨處可見;廠里舉行文藝匯演,各車間、科室都排演節目參加,精品節目匯成一臺晚會,面向職工和家屬演出。我記得那臺晚會連演數場,場場爆滿,節目有歌曲、舞蹈、相聲、快板等,好多節目是職工自編、自演的,講身邊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每個節目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特別是那些反映職工生活的節目更是反響熱烈。真沒想到那些平日里開車床、掄大錘的工人師傅還能有如此出色的表演,那時候,我甚至覺得晚會比春晚還好看。媽媽也跟我說,國有大型企業里藏龍臥虎,什么人才都有。  

工廠50歲時,媽媽30多歲,正值盛年的媽媽對她的工廠飽含深情,更充滿希望,她無數次跟我描繪過她心目中未來的工廠,甚至把我也納入了她的憧憬,她希望我長大了也能成為廠子的一員,兩代人一起為工廠做貢獻。然而,工廠的未來卻與媽媽的期待大相徑庭。  

記不得從什么時候起,媽媽帶回來的關于工廠的好消息越來越少了,相反,壞消息接踵而至:面對鄉鎮企業的價格優勢及靈活多樣的促銷手段,質量過硬但價格偏高,且沒有回扣的工廠產品銷售每況愈下,最后終于滑到了虧損的邊緣;由于陷入三角債的泥潭,工廠流動資金嚴重匱乏;工人工資開始出現拖欠情況……后來連這些壞消息也很難從媽媽嘴中聽到了,每天下班回來,媽媽的眼神也失去了往昔的神采。而這些對于正頻于應付各科考試、一門心思過高考獨木橋的我來說,似乎是微不足道的。  

九十年代初期,當我的大學生活蓬蓬勃勃展開時,媽媽的工廠卻徹底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其標志性事件就是工廠開始“減員增效”。最初削減的是生產輔助部門的、年齡偏大的工人,后來一些主要生產崗位的中青年工人也成為被削減的對象。媽媽盡管還沒被削減,但已經不能全額開工資,而且每天都感到岌岌可危,好像隨時隨地等著通知——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那時正在大學政治系就讀的我,整天被各種新鮮的理念沖擊的顛三倒四,當然也不忘向媽媽販賣這些理念。記得放假回家,談到“減員增效”時,我告訴媽媽,我們的老師說了,改革過程中是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沒有這部分人的犧牲,就不會有整體的發展。媽媽聽我的話似乎非常不解,她問我,難道她和同事們的利益犧牲了,就能讓我們——他們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媽媽的問題,我根本回答不出來,因為老師課堂上可沒告訴我們一部分人犧牲的同時誰會獲益。但我向媽媽推銷的“犧牲論”似乎讓媽媽心里多了些安慰,因為她覺得自己是在為孩子們犧牲。  

讓我更直觀地感受到這種“犧牲”是在一個夏日的午后。那天,和媽媽一起去理發店理發,理發店的老板正是媽媽以前的同事,被減員后租用了這間臨時建筑開了理發店,理發店算上她有兩個大工,一個小工。她一邊給媽媽理發一邊和媽媽聊天。她們聊的多半是當年在工廠的事情:一起加班加點提高產量向國慶獻禮;一起美化職工休息室,讓休息室成為大家在車間里又一個溫馨的家;工余時間一起排演節目參加全廠的匯演……她們談得特別起勁,談著談著,我看到媽媽眼里又有了久違的光彩,但轉瞬那光彩就暗淡了,因為她們從對往昔的懷戀中回到了現實。媽媽跟那位阿姨說,你現在多好啊,當了老板,掙的錢比我們在崗的多多了。可那位阿姨嘆了口氣,說,錢是多了,但生活好像沒了奔頭,以前在廠里時多好啊,早上上班有奔頭,晚上回家心里踏實。說這話時,阿姨眼里有晶瑩的東西閃動,那晶瑩地閃動深深刻在我心里,至今無法忘懷。  

在我大學畢業開始讀研究生的時候,不到50歲的媽媽也被“減”回了家。這“減”似乎比較曖昧,既不是待崗、也不是下崗,既沒有工齡買斷,也沒有失業救濟,什么說法都沒有,就是回家了,沒有工資、沒有任何其他福利,說是等到真正的退休年齡就可到保險公司拿退休金。對此,媽媽似乎早有準備,并沒見如何沮喪,倒是一個勁跟我說,好在我提前上學,讀大學沒趕上自費,讀研究生也不用花錢,讓她和爸爸從容很多。在我看來,媽媽這種似乎有點“阿Q”的自我安慰心態對她是大大有益的,否則我真擔心一向要強的媽媽無法承受失業的打擊。  

媽媽失業后,我們全家只靠爸爸的收入維持生活,而爸爸的工廠也似乎搖搖欲墜,不知哪天開不出工資,好在讀研究生的我已通過課余打工完成了自給自足。失業在家的媽媽,度過了一段痛苦的適應期,她總時不時提到她的工廠,她總看著自己先進生產者的大照片發呆。但生性堅強的媽媽很快就振作起來,她要努力再去社會上實現自己的價值。可是,對于一個年近50,沒有任何技術特長的女同志來說,這談何容易啊!那段日子媽媽似乎做過很多工作:給私立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當生活輔導員;給個體老板站柜臺……媽媽很少跟我談這些工作,但是在我剛剛步入社會,小嘗謀生的艱辛,和她哭鼻子時,媽媽卻跟我講起了她的“打工生活”,講起她如何面對老板的苛刻,如何面對顧客的刁難。媽媽說這些時很從容,可在我眼里媽媽的形象瞬時高大起來。  

又過了幾年,媽媽終于熬到了退休的年齡,拿到第一筆退休金時媽媽給在外市工作的我打了電話。聽得出,對于那幾百元退休金媽媽很滿足。媽媽的這種滿足讓我心酸,也讓我欣慰,因為我能從這滿足中看到美好。在她的同學中有人拿到幾倍于她的退休金,對此媽媽沒有抱怨,只是平和地接受,甚至在我說出一些氣話的時候,她反釋然地說,看看廠里那些年紀更大的工人,看看那些拿不到工資的農民工,她應該知足。  

如今的媽媽知足地過著她的日子,會為退休金長了50塊錢而向我報喜,會為買了件打折的襯衫而高興一陣子,會為一部感人的電視劇而垂淚,會為奧運會中國金牌第一興奮不已。為了不給我這個獨生女增添負擔,為了替我節省她和爸爸的養老費用,他倆每天積極鍛煉身體,并總結了好多鍛煉心得,不厭其煩地向我推銷。當然,她也會偶爾向我講起她的工廠,比如今天。在媽媽三言兩語的輕描淡寫中,我大致了解了工廠后來的發展脈絡。

工人大批被削減后,經過若干番討價還價,工廠賣給了一個南方的企業家,至于這企業家究竟花多少錢買了廠子,工人們說不清,有說幾千萬,有說幾十萬,也有說壓根一分錢沒花。討價還價期間,工廠生產全面停止,據說成品、半成品,甚至原材料被大批大批運出工廠,不知去向(想來當年管著我們這群小孩子,不讓擅自入內的門衛爺爺早就退休了)。新老板接手工廠后,老廠區所有工人全部下崗,為此工人們曾集合起來與老板理論,但后來參與理論的人無不遭到來路不明的人的恐嚇。新老板實質要買的只是新廠區,而老廠區的一切只是搭售而已,于是老廠區成了文章開始描述的樣子。以新廠區為依托成立了新的公司,招來的新員工月薪都是幾千元,而叫原來名字的那家工廠目前正緊鑼密鼓準備破產。一個好端端的企業為何成了今天的樣子,媽媽和她的工人同事們都說不清,他們最多問的就是為什么?

附圖片:

Eve Arnold(伊芙-阿諾德)

1913年生於美國/1957年加盟[瑪格南]

1979年游歷中國并拍下如下這些照片

這批照片1980年在美國展出時引起轟動

伊芙的片子給我感覺拍得非常之老實

老實到簡直能讓你誤以為是某個普通百姓拍出來的

美國女攝影家Eve
少兒表演

美國女攝影家Eve
某工廠幼兒園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10.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一级淫片免费看99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综合 | 午夜色福利欧美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