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的藥方,醫不好中國經濟的??!
有幸在網上看到了吳敬璉先生《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與出路》,吳先生的文章是按標準格式寫的:第一寫存在的問題,第二分析問題的成因,第三給出對策。
吳先生病癥看得還對,病因分析的卻不對,藥方開的絕不對癥。
現簡述如下:
吳先生認為:
“從經濟社會生活的現象層面上看,現在最突出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突出。一些基本的自然資源短缺的程度越來越嚴重。”
“從宏觀經濟的深層結構看,可以歸結為內外兩個方面的失衡。內部失衡的主要表現是投資和消費的失衡,過度投資而消費不足?!?/p>
“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現,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外匯存底的大量增加。它會造成我們跟貿易伙伴國之間的摩擦加劇,同時使自己的貿易條件變差,出口產品賤賣,還搭上了我們的資源和環境。”
顯然,吳先生對中國經濟問題的把握是正確的。
于是吳先生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向:
由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的增長模式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方向轉變
應該說,吳先生對解決問題的方向給出的解決問題的方向也是正確的。
但是,在分析以上問題形成的原因時,吳先生竟匪夷所思地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主要原因在于舊體制的遺產沒有得到消除,它已經成為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主要障礙。我認為最重要的體制障礙是四點:”
“第一點,各級政府依然掌握著一些重要資源的配置權力。”
“第二點,把GDP的增長作為各級政府政績的主要標志,不光在黨政機關考核干部時如此,社會輿論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p>
“第三點,是各級政府的財政狀況和物質生產增長緊密相聯。”
“最后一條正好是前面三條的反面,就是資源配置上市場的力量受到很大的壓制?!?/p>
為什么說吳先生的分析令人匪夷所思呢?
1、一國的經濟發展,必須建立在自己已有資源的基礎上。
象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它不能依附于任何人身上!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供中國依附!
象中國這樣的國家,發展經濟必須探明自己的資源情況,必須知道自己資源的有余與不足!
象中國這樣的國家,發展經濟必須知道自己的資源“瓶徑”在哪里!必須在經濟發展起來之前就知道如何可靠地解決資源“瓶徑”!
在資源限制面前,必須承認經濟計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東西!
無視資源限制,想當然地認為市場會解決一切,是一種極端愚蠢的行為!也是一種必然要碰壁的行為!
當今的中國經濟,由于徹底否定了計劃的必要性,放任市場調節,最后必須面臨資源約束的困境?。?!
在資源約束困境中,吳先生竟認為是舊體制的遺產沒有清除,其迂腐到了何等的地步!
2、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自己,而不是為了發展別人。
可中國的外向型經濟呢?
中國經濟投資過度,在一些經濟領域產生了遠遠超過本國人民需求的產能。這些產能是為了向外國輸出,結果就是吳先生說的:“出口產品賤賣,還搭上了我們的資源和環境”。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大發展,在一只無形的手的牽引下,竟變成了向國外大量輸送財富?。。?/p>
中國經濟的發展竟然是為了發展別人!??!
對這些問題,吳先生竟然認為是舊體制的遺產沒有清除。
可舊體制下,中國經濟明明走的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它既不會產生資源“瓶徑”,更不會出現為別人發展經濟的現象?。?!
哈哈哈
正因為吳先生對問題成因分析的錯誤(或別有用心),他開出的藥方必然不會對癥!
吳先生給出的藥方是:“建立法治的市場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明明是由于經濟全無計劃而造成了資源約束和為外國經濟發展服務。吳先生不從市場經濟本身找原因,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卻將矛頭指向了舊體制沒有清除,怎不令人感到好笑呢。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依靠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來發展經濟,那就必須走自己的路,搞自己的東西。不然,有幾個中國的企業可以與富可敵國的國際壟斷資本在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管理創新方面進行競爭?
如果沒有中國企業可以與國際壟斷資本競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就是一句空話嗎?
一句話,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最后還得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