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

鐘建民 · 2025-03-16 · 來源:鐘建民的理論思考 |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社會主義社會,“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即生產資料,已經成為滿足工人或勞動者消費需要的手段或工具。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公有的生產資料,已經只具有手段性質,勞動者生活消費的擴大、豐富和提高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目的。

  今日瀏覽紅歌會網,讀到了《來稿 | “社會主義”是什么意思?》(紅歌會網:2025-03-14 11:25:18,來源:叁零柒計劃;作者:愛嬰斯坦)一文。這篇文章是一篇關于“社會主義”概念及其在西歐歷史背景下的演變與現狀的分析文章。

  文章主要講了6個問題:

  1.歐洲建制左翼的現狀與困境;左翼政治主體的重建:作者認為重建左翼政治主體性是超越“文化戰爭”的前提;西歐社會主義歷史沿革:介紹了西歐社會主義從60年代到90年代的發展歷程;21世紀資本主義與左翼:探討了在21世紀資本主義現實下,如何重構“社會契約”并轉化為制度變革。

  2.60年代后的歐洲左翼:60年代后的政治轉變:第一世界左翼從激進的變革轉向溫和的建制派力量。社會民主主義的黃金時期:民主社會主義在西歐的興盛時期。70年代的特殊意義:70年代是全球左派從激進到溫和轉變的關鍵時期。

  3.關鍵人物分析:主要是利昂內爾·若斯潘,梅朗雄。

  4.西歐社會主義觀念的重構:社會黨與左翼傳統:解釋了社會黨在歐洲左翼中的地位和傳統。社會主義思潮的寬泛性:西歐的社會主義概念比中文語境下的要寬泛得多。伯爾尼國際與共產國際的遺產:梳理了社會黨人與共產黨人之間的復雜政治遺產。

  5.歐洲左翼的現狀與挑戰:傳統左翼的主體性力量:工人群體在歐美迅速倒向右翼勢力。西歐左翼運動的激進與保守:意大利和西班牙左翼的現狀。經濟左翼與文化左翼的路線之爭:新中產階級成為左翼基本盤導致的路線之爭。

  6.重訪70年代未被選擇的道路。

  這篇文章通過分析西歐社會主義的歷史和現狀,探討了左翼政治在當代資本主義環境中的困境和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

  文章談到“傳統工人階級在去工業化浪潮中解體,新中產階級成為左翼基本盤,導致‘經濟左翼’與‘文化左翼’的路線之爭。主體性的迷失使左翼陷入悖論:越是擁抱進步主義議題,越喪失對"沉默多數"的話語權。西歐的民主社會主義最終成為了資本主義體制里呈現允許多元意見幻象的修飾符,在極化、風雨飄搖的國際環境中變為久加喬夫(編者注:我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式的宮廷小丑,或者對右翼政府的淺淺矯枉。”

  社會主義從空想的觀念形成到世界范圍內的實踐,事實上它是順著兩個方向發展的,除了上述文章介紹的“社會主義”概念及其在西歐歷史背景下的演變與現狀的路徑之外,另一個就是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再到列寧主義、毛澤東社會主義的發展路徑了。

  一,從空想社會主義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

  從思潮上講,社會主義從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出版算起,至今已經有508年。而當社會主義風行于歐洲時,在巴黎的秘密團體出現了共產主義一詞。為了與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相區別,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把自己的學說命名為共產主義。1973年恩格斯在《論住宅問題》中首先使用科學社會主義來闡明自己的立場,之后,馬克思主義者便用科學社會主義或科學共產主義來命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學說。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所以是要用科學社會主義或科學共產主義社會來命名,是因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的。

  “對私有制的最初批判當然是從充滿矛盾的短缺本身表現得最觸目、最突出、最令人激憤的事實出發,即從貧窮困苦的事實出發。”

  “無產階級和富有是兩個對立面。它們本身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們二者都是由私有制世界產生的。問題在于這兩個方面中的每一個方面在對立中究竟占有什么樣的確定地位。只宣布它們是統一整體的兩個方面是不夠的。

  私有制,作為私有制來說,作為富有來說,不能不保持自身的存在,因而也就不能不保持自己的對立面一一無產階級的存在。這是對立的肯定方面,是得到自我滿足的私有制。

  相反地,無產階級,作為無產階級來說,不能不消滅自身,因而也不能不消滅制約著它而使它成為無產階級的那個對立面一一私有制。這是對立的否定方面,是對立內部的不安,是已被消滅的并且正在消滅自身的私有制”(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同是人的自我異化。但有產階級在這各自我異化中感到自己是滿足的和穩固的,它把這種異化看作是自身強大的證明,并在這種異化中獲得人的生存的外觀。而無產階級在這種異化中則感到自己是被毀滅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無力和非人的生存的現實。這個階級,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在被唾棄的情況下對這種狀況的憤慨,這個階級之所以產生這種憤慨,是由于它的人類本性和它那種公開地、斷然地、全面地否定這種本性有生活狀況相矛盾。”

  “由此可見,在整個對立的范圍內,私有者是保守的方面,無產者是破壞的方面。從前者產生保持對立的行動,在后者則產生消滅對立的行動”。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部分全面了敘述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產生、發展及相互矛盾和相互斗爭的過程,從而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性:

  “過去的一切階級在爭得統治之后,總是使整個社會服從于他們發財致富的條件,企圖以此來鞏固它們已經獲得的生活地位。無產者只有消滅自己的現存的占有方式,從而消滅全部現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會生產力。無產者沒有什么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他們必須摧毀至今保護和保障私有財產的一切”。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這里的共產主義社會,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

  在這里,馬克思恩格斯告訴了我們: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告訴了我們要到達社會主義需要做什么:

  (1),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特征是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勞動(活的勞動)只是為生產資料的增殖服務的,是資產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會主義生產力特征是生產勞動(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2),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資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3),資本主義的生產性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而社會主義的生產性質上是消費價值的生產。

  (4),基于以上認識,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必須實現四個轉變:

  a,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力產生根本轉變:即由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到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的轉變;

  b,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主體由資產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的轉變;

  C,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由體現資產所有者權利要求一一資產所有權的制度向體現勞動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制度的轉變;

  d,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所有到社會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轉變。

  很顯然,這四種轉變是相互關聯的。隨著生產資料由資產階級私有制轉變為社會公有制,自然也消滅了資產所有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自然也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勞動所有權成為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社會生產也必須產生了生產勞動取代生產資料的支配地位,從而形成了社會主義生產力;與這些轉變相適應,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有產權制度向勞權制度轉變。

  很顯然,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的轉變,是在認識現實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本矛盾的基礎上實現的。基于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資產者成為保守的和保持對立的肯定方面,而勞動者成為革命的和消除對立的方面。而實現從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到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轉變,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質內容,這個內容包括了生產力結構特征、生產主體及權利制度、社會所有制及相應觀念的根本轉變。《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為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概念。

  二,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革命實踐

  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寧接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形成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社會主義理論,并成功地領導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真正變為了具體實踐。

  列寧在全面、深刻分析了帝國主義特征的基礎上,發現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并以此規律為出發點,得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國或幾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結論。列寧在《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中指出:“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各個國家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產條件下也只能是這樣。由此得出一個必然的結論,社會主義革命不能在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取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內取得勝利,而其余國家將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或資產階級以前的國家”。在列寧的革命路線指引下,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無產階級在一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國家,推翻了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體制。從而使社會進入了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十月革命的成功,開創了社會主義革命率先在經濟落后的國家成功的范例。因此,它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它標志著現實的社會進入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但是,由于社會主義革命是在經濟落后的國家取得成功,而這些國家的工業化程度很低,難以直接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因此,在這些國家的暴力革命勝利到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之間,存在著一個積累資金、快速實現工業化的過渡時期。而蘇聯模式,即產權制度與生產資料公有制相結合的經濟模式,它只是一種過渡經濟模式,而不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本身。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蘇聯模式,并沒有完成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的建立,而只是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而進入了準備階段而已。

  蘇聯模式,作為一種過渡性質的經濟模式,它實質上只是適合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在過渡階段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一旦這些國家完成了工業化的進程,那么,這種經濟模式就會從適應狀態轉變為過時狀態。因此,蘇聯模式作為一種過渡經濟模式,在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是適應的,而過渡時期一旦結果,就需要把這種過渡經濟模式及時轉變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即勞權制度與公有制相結合的生產模式。

  蘇聯模式的基本特征:

  蘇聯模式采用的基本制度是按照“誰所有誰經營”的原則建立的國有國營體制,因此,屬于產權制度,這方面它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相同的。但是,這種產權制度的特點是沒有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相結合,而是與公有制相結合。因此,這種制度有一半類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但因為沒有私有制的基礎,因而又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蘇聯模式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這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所有制一一公有制模式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這種公有制又不是與勞權制度結合的公有制。因此,它只有一半是社會主義。

  蘇聯模式一方面它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因而具有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性質,但它又延用了資本主義的產權制度。因此,在特點上它是半社會主義半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模式,是介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之間的中間模式一一一種暫時性、起過渡作用的經濟模式。

  蘇聯模式所以要采用這種模式,是因為暴力革命成功時,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工業基礎還很薄弱,缺乏直接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工業基礎。因此,這些國家需要有一個實現工業化的準備時期,進行資金積累,快速實現工業化。同時,由于蘇聯等國的小農經濟占有重大比例,在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過程中,還必須通過合作化的途徑,把小農的生產方式轉變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既然蘇聯模式是為了快速實現工業化而形成的過渡性經濟模式,那么,一旦工業化進程完成,那么,這一經濟模式的使命也告完成。

  那么,在完成工業化之后,即社會主義國家完成過渡時期之后,蘇聯模式的前途有兩種:

  1,保留產權制度,改變所有制以適應產權制度的要求,這就是私有化道路。對社會主義國家而言,等于向前走了一半的路,但又倒退到了產權私有制的原地;

  2保留生產資料公有制,用勞動者當家做主和按勞分配的勞權制度,取代產權制度。從而完成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即形成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一一勞權公有制模式。

  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形成了社會主義國家革命的特殊性,即社會主義革命進程中多出了一個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經濟階段。這一過渡階段的存在,使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前途產生了兩重性。

  從十月革命以來,蘇聯、東歐等許多社會主義國家都走向了滅亡。這是為什么呢?

  從根本上來說,就在于這些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完成從社會主義過渡經濟到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順利過渡。在這里,既有實踐方面的原因,也有理論上的錯誤。

  從實踐方面看,由于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因而,其它的社會主義國家自然會模仿它的做法。而蘇聯人在建立計劃經濟模式后,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從而完全肯定了這種模式,并把這種實際只是過渡模式的計劃經濟體制,當作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從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滅亡種下了根源。隨著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各種弊端的暴露,隨著公有制經濟失去活力,體現勞動者當家作主的政治體制便失去了生存的經濟基礎,于是,這些國家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

  從理論上來說,蘇聯人匆忙把這種指令性的公有制經濟這種模式的實踐合理化,作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來肯定,客觀上妨礙了人們把過渡階段推進到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行動。以《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特別是關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理論,關于按勞分配理論,關于計劃經濟規律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理論等等,實際上都是錯誤的。把蘇聯的過渡階段當作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這是一種誤解。這些理論使我們進入了兩大誤區:第一是產權的誤區;第二是工資的誤區。這兩大誤區導致了我們難以走出“蘇聯模式”的困境。

  對于“蘇聯模式”的弊端,各個國家也是有認識的,而且也試圖通過改革擺脫困境。但是,一方面由于人們把“蘇聯模式”的過渡模式當作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當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另一方面是人們終究很難走出傳統觀念的束縛,特別是在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這種新興的生產方式時,難以走出產權這種舊觀念的束縛,因此,許多國家的改革終究還是失敗了。

  三,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中國社會主義實踐

  1840年對我國發動了鴉片侵略戰爭。1856年,英國、法國在美國、俄國的支持下,對我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侵略戰爭,搶我國寶、文物,并火燒圓明園,1860年,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戰爭;被迫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與我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虎門條約》后,也簽訂了《退還舟山條約》。1894年,日本對我國發動了甲午侵略戰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900年5月28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奧地利組成了八國聯軍,對我國進行了武裝侵略戰爭,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束,我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不聊生。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國號為中華民國,清朝滅亡。同年孫中山總統被迫辭職,由軍閥袁世凱繼位,稱為北洋時期。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了舊民民主主義革命由于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不可能取得徹底的勝利。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尋找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正確道路。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1925年,以《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為代表的、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綱領真正形成。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是毛澤東于1925年12月1日發表的一篇重要文章,首次發表于《革命》半月刊第四期,1926年收入《毛澤東選集》。這篇文章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進行的系統分析,旨在明確革命的對象和動力,解決“依靠誰,團結誰,打擊誰”這一革命的首要問題。主要內容1.分清敵友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毛澤東強調,只有用經濟地位來考察各階級的政治態度,才不會被暫時的表象所迷惑。2.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敵人;3.中國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資產階級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對于中國革命具有矛盾的態度,他們在受外資打擊、軍閥壓迫時贊成革命,但在革命威脅其地位時又懷疑革命;4.小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最接近的朋友,農民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5.工業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工業無產階級人數雖少,但代表新的生產力,具有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性,是革命的領導力量。這篇文章是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與中國國情特點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革命綱領,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理論寶庫,解決了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同盟軍問題,而且為中國共產黨制定新民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制訂正確的策略提供的基礎,可以看作是中國版的“共產黨宣言”。

  毛澤東在其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中,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紅色政權在白色政權包圍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原因。他通過對當時中國社會政治狀況的深入分析,從多個方面論證了紅色政權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毛澤東指出,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導致中央政權虛弱,地方割據現象嚴重。農村經濟占主導地位,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聯系薄弱,使得農村可以成為革命的根據地。正是由于這種不平衡性,紅色政權可以在敵人的統治薄弱地區(如偏遠山區)建立和發展。第一次國內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它在全國范圍內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喚醒了廣大工農群眾的覺悟。特別是在一些革命基礎較好的地區,群眾對共產黨和紅軍有較高的信任和支持。這種革命傳統為紅色政權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群眾基礎。盡管大革命失敗,但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并未解決,反而更加尖銳。這使得革命形勢在全國范圍內繼續發展,為紅色政權的存在提供了宏觀的社會條件。毛澤東指出,中國各派軍閥之間的混戰以及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紅色政權的存在提供了有利條件。白色政權之間的分裂和內耗削弱了他們的統治力量,使得紅色政權能夠在夾縫中生存并逐步壯大。紅色政權的生存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革命、減租減息等政策,贏得了農民的支持。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他們的支持為紅色政權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毛澤東強調,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黨在革命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確保了紅色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毛澤東科學地論證了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條件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并發展。這一理論不僅為中國革命一一包括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肯定了毛澤東的革命路線。此后在毛澤東正確路線的指引,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人民軍隊先后打贏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建立和鞏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體制,為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根本轉變奠定了基礎。

  建國后,在國民經濟這初步恢復之后,我國著手進行農業合作化運動、個體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了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1958年,我國出現了由農業合作社會聯合組成的人民公社。在經過1959年、1960年和1961年的初步實現后,確立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體制。至此,在中國形成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勞權經濟體制與產權經濟體制并存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模式。

  從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看,社會主義的革命過程,即從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的過程,它實質上包括了進行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和其它反動階級的統治,形成勞動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并采用計劃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工業體系;通過改革把國家產權經營體制轉變為勞權經營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形成相應的文化思想體系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沒有依次走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任務就沒有真正完成。

  與蘇俄的社會主義過程相類似,比俄國更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向社會主義革命,其發展階段,也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個過渡經濟階段,即在武裝革命取得國家政權之后,事實上在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后,也必須建立以國家為主體的產權體制,積累資金,盡快實現工業化。因此,到1956年完成生產資料公有制的革命階段,并沒有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而只是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第二階段一一過渡經濟階段。在我國工商、運輸業等非農業領域,采用的也是類似蘇聯模式的產權公有制模式。

  但是,在我國農村,在通過合作化運動完成了從農民個體所有制到人民公社集體所有制之后,由于采用了工分制的按勞分配方式,從而形成了實現按勞分配的公有制模式,形成了真正的消費品或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而以生產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體制,一方面在生產隊建立了社員大會領導下隊委會領導下的隊長負責制和以工分為形式的分配制度,從而形成了勞權制度與公有制相結合的勞權公有制生產模式;另一方面,公社體制則形成了以服務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務系統,包括醫療、文化教育、農技農機服務、供銷、金融和行政服務系統,從而形成了與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相對應的新的生產方式一一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人民公社實踐,第一資在大范圍內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消費價值(消費品)生產方式變成了現實。

  四,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

  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

  在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從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出發,明確地認識到了:“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他們從社會生產力的結構特征、生產主體和生產目的上作出了明確的區別。并指出“共產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在經過了社會主義革命實踐,經過了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實踐,特別是在有了人民公社公有制模式的社會主義實踐之后,我們現在完全可以根據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實踐來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了。

  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資本論》等著作提出的社會主義相關原則或概念,從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特別是人民公社實現按勞分配的公有制實踐為基礎出發,按照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對應的原理,形成了如下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對應的經濟范疇:

  1,勞動所有者(工本所有者)與資產所有者(資本所有者相對應)生產主體相對應;

  2,勞動所有權(勞權)與資產所有權(產權)相對應基本權利要求相對應;

  3,工本雇傭資產與資本雇傭勞動的生產方式相對應;

  4,勞權制度(勞動階級法權)與產權制度(資產階級法權)的基本經濟制度相對應;

  5,勞動實體(勞權型企業)與資產實體(產權型企業)的經濟運動方式相對應;

  6,消費價值與剩余價值的生產目的相對應;

  7,公共需要勞動和個體需要勞動與剩余勞動與必要勞動的勞動構成相對應;

  8,公共需要價值和個體需要價值與必要價值與剩余價值的價值構成相對應;

  9,公資與工資的企業存在條件相對應;

  10,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的分配方式相對應;

  11,勞動管理體制(員工大會、員工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經理負責制)與資產管理體制(股東大會、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理負責制)管理體制相對應;

  12,制度管理委員會與工會的調節體制相對應;

  13,工分制與股份制的企業制度相對應;

  14,工社制與公司制的企業形式相對應;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這里的共產主義社會,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或勞動階級社會。

  在這兩句話中,馬克思恩格斯告訴我們,在取代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中,工人或勞動者已經是社會生產的主體,而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工人或勞動者的消費需要。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即生產資料,已經成為滿足工人或勞動者消費需要的手段或工具。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公有的生產資料,已經只具有手段性質,勞動者生活消費的擴大、豐富和提高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目的。隨著這種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我們需要用適應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觀念取代傳統的(與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傳統觀念。

  參考文獻:

  1,《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和理論》黃宗良 林勛健 葉自成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1995年出版。

  2,《哲學筆記》,列寧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

  3,《列寧選集》,列寧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

  4,《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

  5,《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

  6,《中國共產黨歷史講話》,徐元冬 馬睛波等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出版。

  7,《中國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薛暮橋 蘇星 林子力等著,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

  8,《毛澤東選集》(1-4),毛澤東著,1991年出版。

  9,《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著,中共中央馬恩列斯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傻逼到家了
  2. 老百姓的憤怒,真只是因為錢少嗎?
  3. 偉人取消高考,為破解當今教育困局帶來什么啟示?
  4. “倒車”請注意!
  5. 這是他們自己選的!
  6. 果真毛澤東的草書只有“狂草之狂”而沒有“狂草之草”嗎?
  7. 尹錫悅出來了,杜特爾特進去了, 臺灣的“前總統”馬英九害怕了
  8. 大帝的3大條件
  9. 半個甲子的輪回
  10. 美國婦女說,多大點事,我以為你要搶雞蛋呢
  1. 郭松民 | 再談《潛伏》:翠平,“蠢得掛相的女人”
  2. 鐵穆臻|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十萬個孫中山也比不上半個毛澤東
  3. 一針見血!改開,吃的是毛時代留下的紅利!
  4. 這所高校重拾漢奸的裹尸布,意欲何為?
  5. 只繼承毛主席的一半,就是徹底否定!
  6. 井岡山觀心|“越窮越光榮”是“四人幫”說的嗎?
  7. 當今農村現狀背后的原因探析
  8. 賈淺淺的“努力與執著”,再一次顛覆了認知
  9. 兩次叛變的張國燾及其它
  10. 【如此”新“規,”胡“里”胡“氣】他們的奢靡,建立在對我們的掠奪之上!
  1. 二十年前的無意插柳,二十年后竟讓中國躲過一場千年浩劫!
  2. 原全國人大代表、春江集團裴春亮:官商勾結,欺壓鄉里,侵吞巨額國資,營造政治光環為非作歹,至今仍逍遙法外
  3. 雙石|粟裕捅破的,是一層窗戶紙
  4. 烏克蘭戰爭結束——雅爾塔體系徹底崩潰
  5. 小崗村鮮為人知的十件事
  6. 毛主席的光輝不可磨滅,正確性終將被承認!
  7. 李克勤|不聽毛主席言,吃虧在長遠
  8. 中國有沒有過赫魯曉夫?
  9. 王忠新:咋都說不清啥是“中國特色”——從王立華老師的困惑說起
  10. 為“地富反壞右”摘帽的人,就是“人民救星”嗎?——再評“作家于艾平”
  1. 六七十年代的紅色宣傳畫 ,農業學大寨
  2. 特斯拉被大規模打砸燒,股價暴跌
  3. 鐵穆臻|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十萬個孫中山也比不上半個毛澤東
  4. 李昌平:我為中國重視農業唱贊歌!
  5. 三八節,巴黎,烏克蘭“裸女”再出江湖!
  6. 原全國人大代表、春江集團裴春亮:官商勾結,欺壓鄉里,侵吞巨額國資,營造政治光環為非作歹,至今仍逍遙法外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精品卡通动漫中文字幕 | 日本搔妇在线视频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宅男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色欧另类欧欧美 | 亚洲222cc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