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種邏輯∶有A才有B有C,A是C的原因。第二種邏輯∶有C才有B有A,C是A的原因。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樣式〔C〕決定改變世界的路線和手段。〔A.B〕
在第一種邏輯中,學問是人生方向的前提,讀書是使用書中知識的前提,毛澤東說“學問再多,方向不對,等于無用”,毛澤東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在這里是C決定BA。辨證邏輯的知識來自歷史和生活經驗,形式邏輯的可來自學堂。二
在ABC序列中有兩種邏輯:第一種邏輯∶有A才有B有C,A是C的原因;第二種邏輯∶有C才有B有A,C是A的原因。在這兩種邏輯中,第一種屬形式邏輯,第二種屬辨證邏輯。第一種是書院的設計,是存在決定未來,內容決定本質,手段決定目標,道路決定方向。第二種是實踐后的經驗性認識,是本質決定內容,目標帶動手段,結構決定形式,方向決定條件。因此第一種是好看不中用,因而是忽悠人的邏輯,第二種是實用不好看,但是革命的、能動的和有利于實踐的邏輯。列寧用辯證邏輯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列寧在臨終前口授日記說:“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1]
三
第二種是辨證的因而是革命的邏輯,前第一種是形而上學和形式主義的因而是反動的、只能作秀而不能用于改造世界的邏輯。注釋
[1][俄]列寧:《論俄國革命》,《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0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